你知道"出师表",那是否知道"十事说"(1)

你知道"出师表",那是否知道"十事说"

如果说出师表以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出名的话,那十事说,则是以起专业性而出名。“十事要说”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从稳定政局、整顿吏治、改善财政三方面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姚崇对于当时的政治独特的见解,可谓是一针见血。

作为一个被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在经过宫廷斗争后,还能活下来,唐玄宗就知道他懂进退,并且对于唐朝的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于是委以重任,让他出相。在出相前,姚崇提出“十事要说”,要玄宗答应才肯出相。

一:“为政先仁义”

姚崇说:“自从垂拱(武则天年号、685年)以来,朝廷都以严峻的刑法治理天下。臣请求陛下实行宽平的仁政,可以吗?”玄宗说:“这正合我的心意。”

二“不求边功”

姚崇问:“朝廷在青海败师,既不感到痛心,又不后悔。臣请求三十年不贪求边功,可以吗?”玄宗满口答应。

三:“中官不预公事”

姚崇问:“自武太后临朝听政以来,常常用宦官传达诏命,宦官成了朝廷的喉舌。臣请求宦官不干预政事,可以吗?”玄宗不加思索地说:“这件事朕考虑已久了,可以。”

四:“国亲不任台省官”

姚崇再问:“以武氏诸亲窃据权要,继之以韦庶人(指韦后,因她被杀后废为庶人)、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又专权用事,选官杂乱无章。臣请求以后皇帝国戚不任台、省官,凡事斜封、待阙、员外等官,一概罢免,可以吗?”玄宗回答:“这是朕的夙愿。”

五:“行法治”

姚崇又问道:“过去近亲宠臣触犯了刑法,都因皇帝的恩宠而免于处分。臣请求今后以法处治,可以吗?”玄宗答:“这件事朕考虑已久了,可以。”

六:“租庸赋税之外杜塞贡献”

姚崇问:“近因皇戚贵族向皇帝贡送财物以取媚,朝官和地方官也都效法。臣请求除租、庸、赋之外,一概杜绝,可以吗?”玄宗答:“朕愿意这样做。”

七:“寺庙宫殿止绝建造”

姚崇问道:“武太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又造金仙、玉真二观,费资百万,劳民伤财。臣请求今后不再建僧寺道观,可以吗?”玄宗痛心地说:“朕每次见到这些寺观,就深感不安,怎么会再建造呢?”

八:“礼接大臣”

姚崇问:“先朝皇帝轻视大臣,有时横加凌侮。臣请求陛下对大臣以礼相待,可以吗?”玄宗答曰:“本来就应该这样,有何不可。”

九:臣下可直言谏诤

姚崇问:“从燕钦融、韦月将因直言被害,谏官畏罪不敢谏诤。臣请求今后臣下都可以触龙鳞、犯忌讳,畅所欲言,可以吗?”玄宗答:“朕不但能容忍,还能接受。”

十:禁绝外戚干政

姚崇最后问道:“汉朝时吕禄、吕产几乎复灭西汉,窦宪、梁冀又乱了东汉,外戚干政,在我朝更甚。臣请求陛下将此事书之史书,把不许外戚专权作为万代的法准,可以吗?”这话正中玄宗痛处,听后不禁潸然泪下,过了好久,才沉痛地说:“这件事真是令人铭心刻骨,难以忘怀呀。”

崇听到皇帝把这十条要求都答应了,才跪在地上说:“陛下果然能满足这十项条件,则天下幸甚。臣一定辅佐陛下,开创太平盛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此,君臣携手,开创了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