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1)

农村孩子,小时候套“大眼贼”,用水罐“大眼贼”和挖“大眼贼”的洞,是经常干的事。

“大眼贼” 略似家鼠,又不是家鼠。它比家鼠大,加之眼大而又突出,故老百姓都叫它“大眼贼”。 它的洞和其它老鼠的洞也是有区别的。它掏的洞特点是洞口呈椭圆型,是倾斜着进入地下的。并且洞口周围非常光滑,干净。因为“大眼贼”长着一只象“扫帚”一样的长尾巴,在晴日里它会一边晒太阳,一边打扫它的“庭院”。并不时地立起身体进行瞭望,有个风吹草动便迅速钻进洞里,说实在的,那个样子,还真有几分的“可爱”。

“大眼贼”是非常狡猾的,它的洞都是有一个入口,还有一个非常隐蔽的出口,一有不测,就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出口跑了。我们那个时候捉“大眼贼”一般都是挑杆套。就是用一根小细绳系在一根有弹性的竹棍上,竹棍弓着弦,在下面做一个套,埋在”大眼贼”的洞口,“大眼贼”从洞里出来,它碰到洞口的绳,有弹性的竹棍一挑,就套住“大眼贼”了。这个办法不是很灵,“大眼贼”一般不钻这个套。即使套住了,它也会用牙咬段绳子跑了。最常见的办法是用水罐“大眼贼”的洞。我们发现“大眼贼”的洞后,就可以在四周找到它的出口。罐“大眼贼”一般要两个人,一个人把住出口,看住它逃跑。另一个人用水桶往洞里猛罐水。“大眼贼”怕水,就出来了。有经验的人一下子就可以把“大眼贼”给罐出来了。没有经验的,“大眼贼”要是垒上“大坝”,就罐不出来了。人有自卫的能力,动物也有保卫自己的意识。当外界来侵犯它们自己,生命遭到危险的时刻,就会表现出超能力的反映。“大眼贼”见到洞有水来了,马上立刻就很快在洞里垒一条大坝,把水截住。虽然这个坝不是“百年一遇”,可也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不懂这些的孩子们,见水罐进去以后,“大眼贼”不出来,以为“大眼贼”不在洞里,就走了。实际上,人上当了,“大眼贼”还在洞里,待风平浪静之后,它就出来了。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2)

挖“大眼贼”的洞,不光是玩,也是一种非常有利可图的活动。一只贪婪的“大眼贼”能将30多斤的粮食储存在它的“粮仓”里过冬。凡是挖过“大眼贼”洞的人都知道,“大眼贼”洞的内部结构是很复杂的,它有“卧室”、“粮仓”、“卫生间”等。对此经验的人,根据“大眼贼”洞的粗细、洞旁土堆的大小以及洞周围庄稼被糟蹋的情况来判断,就知道洞里储存粮食的多少。鼠洞粗说明“大眼贼”大,每次搬运的粮食就多。洞旁的土堆是“大眼贼”打洞时从洞里掏出来的土,土堆越大说明洞打的深,打的长,装的粮食就多。鼠洞周围的庄稼被遭蹋得严重,说明老鼠已经开始“动手”储粮了一段时间了。

我有个邻居,我们都叫他“大眼贼叔”,他不但长的有点象“大眼贼”,还是挖“大眼贼”洞专家,故次,我们给他起了这么个外号。他每年都从“大眼贼”洞里挖出很多袋子粮食来喂猪。有一次,我和“大眼贼叔”去挖“大眼贼”洞。让父亲给我一顿骂:“大眼贼”倒腾那么一点粮食,你给挖了,它冬天吃啥?你做孽啊——父亲是菩萨心肠,连祸害粮食的“大眼贼”都可怜。从此以后,没有办法,我只能看别人挖“大眼贼”掏粮食,也不愿意挨父亲的骂。

大概是父亲的遗传因子全部给了我,我没有伤害“大眼贼”, “大眼贼”却还是害了我。有一次,我在黄土坑边捆柴火,一个“大眼贼”突然钻进我的裤腿里,把大腿咬出了血。那年代,没有狂犬疫苗,也不懂能不能得鼠疫病。回家用烟袋油子抹了几次,就好了。父亲说我得罪了“大眼贼”,是报应。

人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这句话永远是真理。善良的人,在当今的“金钱”社会里,千万小心啊!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3)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4)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5)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6)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7)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8)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9)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10)

乡村童年时光散文(乡情散文童趣)(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