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人物,后人对他褒贬不一。现代人更倾向于欣赏曹操,因为相比于他的对手,他实在是优秀太多了。从众多解读中,我们知道曹操最大的特点是知错就改,虽然嘴上不认错,但会悄悄地改。

比如斩蔡瑁、张允,事后知道自己听信蒋干,错杀良臣,虽然嘴上没有表示,但是对蔡瑁等人家属都优厚有加,也逐渐疏远蒋干。外人看来是颇多照顾,实际上只有曹操心里知道,但再后悔也没有表现出来。

曹操五十岁以后犯的二个重大错误(知错改错不认错)(1)

而四世三公的袁绍,他的种种表现完全像个未经世事的孩童。那么多政治优势,可大多数文臣武将,不是被自己逼死就是被赶到曹操阵营。

张辽被赶走,许攸被驱逐。看到田丰入狱的时候,对狱卒说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个人是多么的无可救药。

曹操五十岁以后犯的二个重大错误(知错改错不认错)(2)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田丰字元皓,从小就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神童”,口碑非常不错,成年之后他更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成为了冀州当地著名的名士。袁绍刚开始还可以做到礼贤下士,听闻田丰的名气后就带着礼物亲自去拜访,言语十分客气,这让田丰感觉到了诚意,就成为了袁绍手下最为器重的谋士之一。

官渡之战之前,刘备奇袭了曹操的徐州,曹操闻后东征刘备,田丰此时就建议攻击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因为曹操是最有可能和袁绍争夺天下的那个人,可惜袁绍因为家务事把这个建议搁置了。

曹操五十岁以后犯的二个重大错误(知错改错不认错)(3)

后来又建议拖垮曹操,联合天下的诸侯们,内部不断农耕修养储备力量,外部对曹操地盘进行不间断的袭扰,这样曹操腹背受敌,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曹操拖垮,不战而胜。可是袁绍根本不听,田丰就不断谏言,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甚至还在官渡前被袁绍关到了大牢里。

官渡之战兵败后,有狱卒跟田丰说,大人您对官渡之战的预想很正确,主公这个时候肯定知道自己错了,会放了您的。田丰苦笑道,如果我错了,主公也许会放了我,如果主公错了,他一定会杀了我。

果不其然,袁绍兵败后立马杀了田丰。

袁绍就这样,把大好河山送给了知错能改的曹操。

我们看古人,总会有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总觉得袁绍为什么这么蠢,明知故犯,知错不改,幼稚的可笑。可事实上,我们今天也是这样的,像袁绍这类人到处都有,皇帝的新装从来就不是童话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现实。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