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香港导演高志森带着《大赢家》现身贺岁档。电影讲的是一个骗术高超的老千,利用人性的弱点来骗钱,最后又因自己的弱点而落网的故事。
高志森的《大赢家》截图
尽管该片邀请了谢霆锋、容祖儿、林心如和苏有朋出演,却未能在票房和口碑上保持高水准。
20年后,于淼的同名电影《大赢家》在3月20日于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上映。
于淼的《大赢家》电影宣传海报
本打算在今年贺岁档上映的《大赢家》是一部低成本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假戏真做”的“银行抢劫案”。在演员阵容上,不仅有大鹏和柳岩这对熟悉的搭档,还有张子贤、代乐乐和田雨等实力派青年演员加盟。
如果说,高志森的《大赢家》说的是一个关于人性弱点的故事,那么大鹏的《大赢家》说的就是一个关于人性优点的故事。这个优点就是“认真”。
因受疫情影响,《大赢家》最后也和《囧妈》与《肥龙过江》一样选择了线上播放。
截止3月23号止,豆瓣评分6.8。观众对电影的评价也多半积极、正面,表示“轻松”、“好笑”、“有共鸣”。
网友评价截图
这个成绩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要知道当年高志森的《大赢家》在豆瓣才5.6分,而今年新上的两部喜剧《囧妈》和《肥龙过江》,也只有6分和4.6分而已。
从左至右的评分依次为于淼的《大赢家》、高志森的《大赢家》、王晶的肥龙过江,以及徐峥的《囧妈》
那么,作为一部“赢”了高志森,也胜了王晶与徐峥的喜剧,于淼到底都做对了什么?才使《大赢家》在这个特殊的“贺岁档”里脱颖而出呢?
说起贺岁档的喜剧,就不得不提八九十年代辉煌的香港电影了。当时称霸贺岁档的,除了许氏兄弟,黄百鸣和周星驰之外,还有擅长拍合家欢电影的高志森。
比如最经典的“富贵逼人”四部曲(《富贵逼人》、《富贵再逼人》、《富贵再三逼人》和《《富贵黄金屋》)。
《富贵逼人》剧照
还有“家有喜事”四部曲(《家有喜事2009》、《花田喜事2010》、《最强喜事》和《八星抱喜》)都出自高志森之手。
《家有喜事》剧照
这些作品不仅让高志森在每年的贺岁档上收获高票房与高口碑,还让他成为了90年代合家欢的电影大神。
直到2000,高志森的《大赢家》票房与口碑双失,预示着港片的断崖式滑落。
03年“无间道”系列结束后,港片开始式微,而贺岁档则从香港市场,转战到内地市场。港片自此失去东亚电影圈一哥的地位。
之后的内地贺岁档市场百花齐放,但喜剧的作品水准却参差不齐。
口碑较好的,有黄渤和沈腾主演的“疯狂系列”(《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徐峥的《人在囧途》系列(《人再囧途之泰囧》、《港囧》),还有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饶晓志的《无名之辈》和黄渤的《一出好戏》。
笑中有泪的《无名英雄》
但口碑低劣的作品则要更多。这些不及格的喜剧作品,让观众在电影院‘欲哭无泪’,“欲笑无力”。
而导致众多喜剧不及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周星驰《整蛊之王》电影截图
由此可见,一部及格的喜剧作品,不仅要做到要笑点,还要能让观众笑出声来。不仅要有笑点,还应该有痛点,有深刻的思想做支撑。
那么,如果从喜剧的要素考量,《大赢家》这部电影是否及格了呢?
作为一个喜剧,《大赢家》做对的第一点,便是让整个故事有笑点,同时让观众都能笑出声来。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大赢家》是如何设计笑点的。
1、利用人物性格,设计角色标签
比如,《大赢家》中大鹏饰演的严谨,就是因为“认真严谨”的个性,而在职场上被贴上“异类”的标签。
如果他做事不认真,那么后来也不会发生“认真抢银行”的情节。正是因为他的认真,所以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笑梗。比如认真蹲点被群众举报,劫匪当得太逼真被银行的客人当做是真绑匪狂揍。
2、利用人物性格,制造人物困境
这里讲的人物困境,指的是让人物有一种被孤立的“尴尬”。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坚持用自己的原则和方式办事,而在群体中闹出的笑话。这个人和他所在的圈子格格不入。只有这样,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才会被身边的人“嘲笑”。
用打破群体认同来制造喜剧桥段,也是《大赢家》最主要的就是笑点设计法。电影中的严谨在单位里就是一个突兀的存在。因为较真的性格,他被家人忽视,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
尽管如此,严谨心中依然相信,为人做事,只有认真了才能赢。而故事的最后,格格不入的严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和认同。
3、依靠演员的肢体语言,让笑点可视化
一个“好笑”的角色,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演出来的。《大赢家》汇集了新老戏骨,总的来说,大家演得都不错,把小人物的个性都表现了出来。
比如拿着芹菜猛抽严谨的大爷,被抢击毙在额头“一点红”的警察,还有拿着大喇叭在广场吆喝给儿子征婚的严母。
而严谨和妹妹抢银行时,还特意模仿了《唐人街探案》中的唐仁和秦风。
致敬经典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同时增加影片和观众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大赢家》通过角色设计、人物困境和演员的精彩表现,成功为观众制造并呈现多个笑点。
那么,只要能令观众发笑,就是一个及格的喜剧了么?
还不算。
因为喜剧的本质,是悲剧。
它不是无脑的傻笑,还需要有深刻的思考。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高级的喜剧,不仅有笑点,还需要有痛点。
以《大赢家》为例,它反映的痛点,是大部分职场人“混日子”,“不闻不问不认真”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像我们的主人公严谨,因为和整个职场的氛围格格不入,所以他的优点未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赏析。领导嫌他“死脑筋”,同事们也嫌他“好管闲事”、“多此一举”。
认真工作的他不被认可,不受重用,反遭排斥。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企业和社会的悲哀。
所以你看,真正的喜剧不是为了让你"一笑而过",而是笑过之后,对现实中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反思。
再比如,以往的演习,都是应付式的交差。因为大家都觉得银行不可能会被抢,所以搞演习不过是浪费人力物力。大部分职员们为了早下班,连戏都不愿意演,而变成简单的走场。
但我们的主人公严谨他偏不,就算是角色扮演,他也要竭尽全力做到“以假乱真”。
为了演活一个劫匪,他开始加强锻炼。到银行蹲点,视察环境,看现金什么时候送银行交接。他开始设计各种抢劫方案,逃跑路线。大到路口红灯,小到门口的探头,他都事无巨细,记录在案。
故事的最后,严谨用自己的认真,换来了所有人的认真。
他告诉所有人,就算一个事故发生的几率很低,但依旧会有发生的可能。
只要存在发生的可能,我们就要心存警惕。
因此,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次演习,才有可能在每一次实战中获胜。
虽然,严谨在电影中只是一个喜剧人物。他的较真在电影里也许显得过于夸张,不合时宜。但倘若放在现实,他便会成为严防死守,挽回损失的最后一人。
试想一下,如果真有人去抢银行的话,真的能像走流程一样随意应付?相安无事么?
肯定不会。
更大的可能应该是,劫匪抢走了钱,杀掉了人质和警察,然后顺利逃脱。
而《大赢家》的用心和高明之处也正在于此。它通过这些貌似荒诞不经的剧情,来揭露职场和社会上的一糸列问题,从而引起我们的深思。
不过,《大赢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严谨在电影结尾的独白。
特别是那句,“当你发现自己的欲望,超过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踏上歧途。因为一旦迈出那一步,就永远不能回头了”。
这段独白不仅成为全片的泪点,同时也拔高了整部作品的深度和立意。
电影更是从边缘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感受出发,探讨了一个普通人“犯罪”的理由,并提供了避免“犯罪”的方法。
从市场定位来看,这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类型片也成功得到了目标观众的认可。
而从剧作角度来讲,《大赢家》中的人物设计和环境设计都更为合理。
比如,银行里的自助机器人和外卖火锅,就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东西。电影中混日子的同事A,只管恋爱无心工作的同事B,只看业绩不看人品的领导C,更是唤起了我们熟悉的职场经历,让我们更有代入感。
《大赢家》并不是一部头脑简单的喜剧。在整个故事细节中,它有笑点、有痛点,也有泪点。
虽然整部电影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个别演员的表演痕迹过重,讲对白时语气过于夸张。但不管是从笑点设计还是内容深度,《大赢家》都算是一部及格的喜剧作品。让你在茶余饭之后,既能会心一笑,又能寓教于乐,还是蛮值得一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