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东平报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中宣部6月11日举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启动“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今日东平》报开辟“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您讲述和分享我县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有温度的故事等内容。

(通讯员 侯旭东)旧县乡地处泰、济、聊三市交汇处,辖30个(社区)行政村、2.78万人,东靠山、西临湖,黄河穿境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境内库区、滩区、山区“三区”叠加,旧县也因此成为了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乡以“让滩区群众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为目标,稳步打好政策支撑、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组合拳”,统筹推进时代新城社区与旧县产业园区同步建设。

东平乡村振兴战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

▶滩区脱贫迁建,破除发展瓶颈。

为让群众早日搬离黄河滩区、安居乐业,该乡科学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由于黄河途经,滩区群众常年受水患困扰,生产生活条件极其困难。为彻底改变群众居住生活条件,该乡借助三期迁建政策,大力实施黄河滩区外迁工程,新建时代新城社区项目,成为全县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主阵地,涉及12个村、10905人,规划建设121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县三期任务总量的48.0%、53.0%、66.1%、55.2%,特别是外迁安置人口数量,仅本乡便占全省总量的7.8%(全省为14.1万人),涉及村庄之多、辐射人口之广、建设任务之重、工程量度之大,均为全县之最。该乡把打赢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实打实地抓、硬碰硬地干,仅用了1年2个月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10905名群众实现顺利搬迁,且整个过程和谐、平稳、有序,创造了黄河滩区迁建的“滩区奇迹、旧县速度”。

▶“管”出样板,社区服务双线融合。

旧县时代新城社区打破传统的行政村管理模式,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探索开拓了“双线融合”模式,将管理线与服务线融合,以加强党建工作带动社会管理工作,建立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社区管理新平台,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驻区单位和物业为主体,共同协商处理社区事务,使干部角色发展转变,将党建渗透到了基层管理当中。

东平乡村振兴战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

▶培育壮大产业,夯实经济基础。

为解决好群众搬迁后就业问题,该乡以中央扶贫资金建设无纺布车间项目为抓手,计划新建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2019年,该乡争取上级扶贫资金500万元,建设2756平方米厂房一处,招商引资好孩子集团东平制造基地用于童车布艺加工,车间为旧县乡提供近300人就业岗位,吸收有技术的群众到厂务工,厂房租赁收益用于贫困户增收,解决了该乡贫困人口就业困难和收入较低的问题,转“输血”为“造血”,增加了脱贫新动力。同时,为推动产业改造升级,该乡在推进新旧动能转化上再添新招,引导正亮、本才淀粉厂通过深加工、创新加工来丰富产品种类,通过线上、线下同时销售扩宽销售途径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提速增量“双招双引”,完善现有无纺布项目、好孩子童车制造项目的扩建和产业链条的拉伸升级,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目标进行招商,让更多项目在旧县落地开花,让迁建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实现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