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站双季稻(天津小站稻有了)(1)

天津小站双季稻(天津小站稻有了)(2)

  粮食足,天下安。米,与中国人的幸福、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天津水稻种植文化源远流长,小站稻则在跨越千年的演化过程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蜕变,并与天津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稻作文化景观。为此,天津特出版小站稻产业发展百科全书:《蜕变与重生: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天津小站稻》。今天,记者获悉,这部百科全书的推出,对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天津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将为深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天津小站双季稻(天津小站稻有了)(3)

  天津小站稻是享誉全国的稻作品牌,2019年末,“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认定的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并且位列第一。本市特拍摄制作出音像作品《蜕变与重生: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天津小站稻》,向全世界宣传推介天津小站稻。其中不仅记录了天津小站稻“因兵而兴,因米而名”的辉煌历史,而且展现了新时代小站稻产业在育种研发、机械化种植、无人机植保作业、稻蟹共生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全世界最先进的加工设备等方面的风采。同时,还有农历七月二十八小站人齐聚周公祠纪念小站稻奠基人周盛传的盛况,阐述了“盐碱地”“有机肥”“运河水”“优良种”“气候宜”五大小站稻独特品质的要素,更展望了小站稻向生态农业大踏步迈进的远景。为进一步梳理小站稻历史脉络、发展状况,并对未来进行科学规划,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和主持编撰《天津小站稻作文化系统申报书》的相关人员,又撰写了专著《蜕变与重生: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天津小站稻》。这部天津小站稻的百科全书,作为天津市重点图书出版扶持项目,目前,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据介绍,该书涉及农业文化遗产小站稻的基本情况、演化与发展脉络,小站稻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的价值等,并附有“科技视窗”二维码,由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津云新闻记者 李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