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1)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2)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3)

申春秀: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骨干教师,朝阳教育学会语文分会会员。有多年带初三的经验。她用阳光般的心态对待教育,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学生。小小的讲台,笑语不断;小小的课堂,底蕴丰厚。她带领学生畅游文学的海洋,畅品智者的思想,畅谈个性的感受,畅想美好的未来。

【善用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老舍先生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都知道利用职业、阶级、民族等特色,帮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这些个东西并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跃。反之,有的时候反因详细的介绍,而使人物更死板。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须越来越活泼,越实在。……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4)

明确“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对于人物动作的描写要力求完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的赏析,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动作描写的巨大作用

课堂例文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文段节选自《背影》,作者:朱自清)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5)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6)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7)

圈点赏析

当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时,其吃力程度可以想见,面对此景,作者心中的酸楚更是不必言说。“蹒跚”一词,不仅说明的当时父亲的动作状态,更写出了父亲年事已高、步履不稳,过铁路需人扶持。而今,为了给“我”买橘却要在铁道间蹒跚前往。父亲“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倾”可看出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望着父亲那吃力的背影,“我”禁不住热泪涌流,但为了“怕他看见”,“我”又“赶紧拭干了泪”,互相体谅的父子真情,表现得维妙维肖。父亲终于买来了橘子。当他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赶紧去搀的动作,表现了“我”又心疼又愧疚,又欣然若释的复杂心理。疼的是父亲为“我”受累,愧的是父亲为“我”买橘,欣然若释的是父亲终于安全归来。父亲回来之后,“我”虽然没讲一句话,但一腔深情都流露在这“赶紧去搀扶”的动作之中。回到车上,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一股脑儿”一词,表现了父亲当时高兴的心情。

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被作者描写得栩栩传神,使我们不仅好像看到了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也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而厚重的爱,更、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这一片段的几处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也使其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学生小文

她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小作者记述其在农村体验生活时,结识的一位质朴能干的小姐姐。小姐姐在河里摸鱼:前期准备“挽起袖子、卷起裤腿” ,一挽一卷,从动作中就能看出小姑娘的干练;寻鱼的过程中,“轻轻地抬起”“慢慢向前拖”“扭正帽子,低头眯眼”,其小心翼翼、专注仔细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捉鱼,“停下脚步”“对着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向水中一扎”,动作稳、准、狠,一步到位,鱼儿自然成为囊中之物。虽然过程不过短短几分钟,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姐姐熟练的捕鱼过程,正是她农村生活的缩影,能干、质朴。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正如高尔基所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在进行描写时除了要考虑怎样叙述人物动作之外,也可以用自己的肢体模拟比试一下动作的状态,然后斟酌选择恰当、生动的词语,同时选择恰当的修饰语描写连续的动作,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起来。如此,经过长久的训练,自己的文章写作自然就会生动起来,如此写出来的文章也更耐读,有意味。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8)

自从我们推出作文深度点评服务以来,我们的老师已经点评了上千篇作文,从文章的用词、标点、结构、得分点、失分点等等,各个方面都给出了深度的点评和建议,收到了家长最真诚的肯定和赞扬!

现我们把学生投稿的作品及老师悉心的点评整理成了评点月刊(电子版/纸质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欣赏,学习!

【购买请扫描下列二维码】

【初中版】

【小学版】

近期更多热门视频课程

——end——

欢迎关注一堂作文课公众号zuowenke_1

小练笔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段落(七个老师申春秀)(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