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1)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2)

一谈到西式教育,有的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精英式教育、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等。

有的人觉得接受西式教育,就意味着孩子能拥有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没有太大升学的压力。

还有的人会说西式教育为放养式教育,强调孩子的极致自律,甚至说西式教育的得利者是经营阶层,是统治阶级稳固社会阶层的工具。

《最好的时光留给你》这本书就是立足西式教育的主要做法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就的一部成长教育书籍。

但在我看来,无论是中式教育还是西式教育,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弊端,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教育的目的都是殊途同归的。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3)

01

从小建立的规矩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规矩不成方圆。

其实西方看似自由散漫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孩子规矩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自己曾经经历过一个真实事件:

有一个在莫斯科读研的同学,读研期间买了辆二手车,以便上下学,偶尔跑一下出租。

然而就在研究生答辩结束后,才发现自己车辆有一笔罚单过期没有处理,结果因为这个原因,研究生文凭没有拿到。

在西方国家,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平民,规矩仿佛就是根植于心的理念:

加拿大的农场采摘园,客人想去做采摘,根本不需要和农场管理人员提前预约,自己过磅称重,自己交钱即可,一切全凭自觉。

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从小到大的规矩培养。

国外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注重规矩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一般开学的前几周完全没有什么所谓的“正课”,大部分时间都在“立规矩”。

特别是对于一些细小的行为规则,老师会亲身示范,仔细讲解。

在树立规则的同时,还会注意让孩子明白规则的目的和背后的道理。

所以我们在国外看到几乎所有人上扶梯的时候都坚持走右边,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请、谢谢、不客气、打扰了这些礼貌用语司空见惯。

树立规矩就像是修剪绿植,剪掉多余的枝叶,留下更多的生长空间。

让孩子能够充分地获得安全感,帮助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4)

02

尊重不分年龄、阶层

最令人震惊的就是西式教育中对于彼此的尊重程度,这种尊重无论阶级或者年龄。

尤其对于孩子,许多老师见学生都会主动打招呼,充分尊重学生说“不”的权利。

父母还会特别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他们从来不会随意地批评孩子,更不会当外人面讽刺自己的孩子。

教育家洛克曾经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对孩子的尊重就是给他们一个独立的空间,以及维护孩子的面子。

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认知上的,孩子在这样的尊重下逐渐懂得自我控制、自我反省!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5)

03

注重想象力、创造力培养

不同于国内的分数至上,国外的教育更在意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同样是绘画课,国内评判标准就是谁临摹得好,谁得分高,而国外更看重的是想象力,老师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感觉。

除了艺术熏陶,国外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关键在于孩子自己天真发问和好奇心,注重培养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6)

04

赞赏式教育理念的培养

国外的教育理念中,对孩子的教育手段很温和,主要实行赞赏式教育,绝不会粗声大气的呵斥,更绝少动手打孩子。

赞赏式教育,就是本着正向积极的态度传达正能量。

孩子表现好,一定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继续加油。

孩子行为举止不当,也要用鼓励的话语引导孩子,多用礼貌用语,要让孩子感到气氛不同,引起孩子的重视。

积极赞赏、委婉批评是西式教育的一部分,成年人亦如此交流。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7)

05

放下施恩的架子

林清玄说过:“柔软的心,才最有力量。”

现阶段父母和孩子不能互相理解。

孩子看父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父母看孩子,则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

做父母的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管他是否理解,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

父母不应该总是以生养为说辞,父母爱固然生养了孩子,但是孩子也给了父母无法言说的快乐。

西式教育就是鼓励父母彻底抛弃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说教的态度,放下施恩的架子,变居高临下为与孩子平等相处。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8)

06

“天才养成计划”

国内有天才班,相应的,西式教育也有“天才计划”。

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西式教育注重的不是孩子的分数,而是能力。

就像国外“天才计划”的主题主要就是四中力能“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目标设定、分析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效率、行为的评定。

“天才计划”是以能力、方法和习惯为培养的重点,在意的是过程,而不是分数这个简单的结果。

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时光留给你)(9)

07

写在最后

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无论是中式教育还是西式教育,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亦永无止境。

不要再唯分数论,应从最基本的做起,意志力、自律能力。

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凡事看得远一些,教育的内涵才会更加丰富一些,不是么?

毕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康的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品一部电影。如果你也喜欢,请给作者加个关注,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