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特别是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作品的影响下,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在那青春年华里,我们会幻想自己武功高强、行侠仗义,或是邀几好友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做一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绿林好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安贫乐道真实事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安贫乐道真实事迹(原来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

安贫乐道真实事迹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特别是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作品的影响下,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在那青春年华里,我们会幻想自己武功高强、行侠仗义,或是邀几好友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做一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绿林好汉”。

那么问题来了,“绿林好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叫法的?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汉朝说起了,其实是三个都姓王的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公元前22年,汉成帝在位时期,皇亲国戚和九侯世家子弟的身份,让一个叫王莽的青年在朝中如鱼得水,再加上他做事认真,对什么人都非常有礼貌,人缘极好。王莽用十余年时间便把官升到了“大司马”(相当于三军总司令),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公元9年,王莽逼他姑姑王政君老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又叫他自己立的傀儡太子婴禅让帝位,之后自己称帝,国号“新”。王莽当上皇帝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搞改革。不得不说,他提出的一些改革方案非常超前,以至于后世有人怀疑他是穿越者。

能看出王莽想当一个好皇帝,但事与愿违,新政策水土不服,主要是侵犯到了贵族和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不堪,还刑罚和赋税都极重,再加上又连续发生天灾,民间已生乱象,流民越来越多。吃不饱饭的老百姓一多起来,生在后世的我们人人都是孔明,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

公元17年,这时又出现了两个姓王的人,一个叫王匡,另一个叫王凤,他们是两兄弟,在湖北京山一带生活。两兄弟都有是义气中人,那时期老百姓们因为粮食不够吃,肚子饿了就出去野外找吃的,什么挖野菜、打地鼠这些。但僧多粥少,饥民们往往会因为一颗小野菜而发生争执,甚至发展到拼命。

王匡王凤看不下去啊,都是苦命人,之后两兄弟便经常去调解矛盾纠纷。没想到这个工作一直用心地干,还能收获人心和威望,自然而然的,以王氏两兄弟为核心的团队开始有凝聚力了。才没多长时间就凝聚了几百名饥民,人多想法就多,一天,有一名见过世面的饥民就当着大伙的面对义气兄弟王匡王凤说:“两位大哥,我们都服你,要不你带领我们去搞事情吧,我们饿怕了,只要有口吃的,我们愿意为你拼命”。

王匡和王凤心里面有一股火在燃烧,两兄弟狠狠地点了一下头:“父老乡亲们,跟我们走,去官府找吃的”。几百名饥民突然不饿了似的,像猛虎般往官府冲去。轻松获胜后,他们把官府搬空,顺带把监狱也打开,这支队伍又扩大了。之后,义气兄弟王匡王凤带领着千把号人住进了附近的“绿林山”(湖北京山市镇),并以绿林山为根据地开始劫富济贫、对抗官府。

绿林山

很快,“绿林军”的名号就传遍荆州,更多的流民加入,发展到了几万人。皇宫里那个姓王的皇帝王莽发现事态不对,开始派兵攻打绿林军,但不是绿林军的对手。之后王匡、王凤的绿林军又与东边起义军“赤眉军”,还有汉室子弟刘秀(后来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合作,打得王莾无还手之力。

公元23年,绿林军攻进长安皇宫,皇帝王莽被绿林军斩首示众,新朝灭亡。在之后的皇帝争夺战中,最终刘秀胜出,建立东汉。王匡死于刘秀部下,而王凤失踪了,后来民间传说王凤是出家当了和尚。

结语

两位讲义气的王氏兄弟,带领以农民为主的“绿林军”起义,推翻了王莽混乱的新朝。虽然王匡王凤最终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但也给后世的统治者们一个警醒,在平民老百姓心中种下了反抗饥饿、反抗暴政的力量和勇气。

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义气兄弟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起义,自此之后,但凡会点武功,心有正义的人们,都以“绿林好汉”自居,特别是在中国武侠文化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绿林好汉”形象,让人们爱慕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