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角夔牛(作者原创授权)

本篇,我们来重点讨论一下《封神演义》里,女娲娘娘和妖族的关系。

在坊间洪荒流小说中,把女娲设定为妖族的一员,并且是妖族大圣,妖族领袖是帝俊和东皇太一,上古时期,妖族占据天庭,为洪荒时期的天庭之主,后来巫族和妖族经历了一次大战,巫妖之战后,巫族与妖族双双没落,人族大兴。

坊间洪荒流小说的设定,我猜测,是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女娲娘娘有一个招妖幡,一旦展开招妖幡,天下群妖都来听命。

《封神演义》有述,纣王七年,某一日,天子临朝,问曰:有本早奏,无本退朝。这时候,班中闪出一人,伏于殿下,奏曰:臣商容有事启奏,明日乃三月十五,女娲娘娘圣诞之期,请陛下驾临女娲宫进香。纣王问:女娲有什么功德,需要朕亲临进香?商容马上回禀纣王: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候,共工氏撞到了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娘娘采五色石补天,有功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所以万民立庙以祭祀女娲娘娘,为的是感谢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而且,女娲娘娘是朝歌的福神,我们祭祀女娲娘娘,就能保佑我朝风调雨顺、国祚绵长,所以说女娲娘娘是保佑我们的正神,陛下理应前往祭祀。纣王说准奏。

到了第二天,纣王带着仪仗队,浩浩荡荡前往女娲宫进香,在这个过程中,纣王正欣赏女娲宫的庙宇,忽然刮起一阵风,露出了女娲的圣容,仅仅是女娲娘娘的塑像,就已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宛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书中说到:国之将兴,必有祥瑞。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纣王一见,心旷神怡。自思朕富有四海,可是却无这样容颜的美女相伴。于是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写完这诗,商容吓坏了,马上跟纣王说:女娲乃上古正神,朝歌之福主。陛下题了这样的诗,属于亵渎神灵,这可不是我们来进香的初衷啊。请赶紧让人用水洗掉,免得百姓看见,说陛下无德。纣王说,我只是写诗称赞一下女娲娘娘的圣容,有什么不合适的吗?况且我贵为天子,让百姓看见了,一是感受一下女娲娘娘的美貌,二是此诗也算我的一篇作品。百官不敢再出气,只能如此,随驾回宫。

女娲娘娘从火云洞朝贺三皇而回,看见墙上的诗之后大怒,马上带领手下的碧霞童子驾青鸾赶往朝歌。没想到,正值殷洪殷郊在场,红气冲天,女娲娘娘被挡住了,知道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回宫。

女娲娘娘是妖还是仙(女娲娘娘是妖族大圣吗)(1)

这里的女娲娘娘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命彩云童子到后宫取来一个金葫芦,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葫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幡。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弥漫、阴云四合,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女娲娘娘吩咐道,只留下轩辕坟三妖,各处妖魔且退下。三妖大呼娘娘圣寿无疆,女娲娘娘说: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如此,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待到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但是不能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三妖领命谢恩,化清风而去。

这就是洪荒流小说把女娲设定为妖族大圣的依据之一,有招妖幡,能号令天下群妖。

相对应的,瑶池金母也有一个类似的东西,叫聚仙旗,这个聚仙旗也是具有同样功能,召集群仙。

殷郊下山后,被申公豹策反,倒戈相向,本来,殷郊下山时,已经跟师傅发了誓,如果帮助纣王,就受犁耕之刑,殷郊下山后,听申公豹说,阐教把殷洪灭了,殷洪殷郊两兄弟相依为命,感情甚笃,得知这个消息,气的殷郊立刻反水。来讨伐武王,要为殷洪报仇。殷郊的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殷郊下山时,广成子把自己全部法宝给了殷郊,尤其是三界内享有盛名的法宝番天印。要想架住番天印,需要四面旗子,这四面旗子都是绝世法宝,这四面旗子就是戊己杏黄旗、青莲宝色旗、素色云界旗、离地焰光旗,素色云界旗在瑶池金母那里,需要南极仙翁去借,南极仙翁换上朝服,到了瑶池金母那里跪拜半天,瑶池金母才派仙女把旗子送出来,并让南极仙翁望阙谢恩。这个素色云界旗是通过龙吉公主的介绍,我们才知道,素色云界旗又名聚仙旗,每到蟠桃会时,将旗子展开,众仙就知道了,都来赴会。

因为瑶池金母与昊天上帝是天庭之主,以此类推,女娲娘娘就是妖族的领袖。

第二个原因,女娲娘娘在古代的神话中,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和她相伴而生的还有伏羲,两人均是人首蛇身,还有的是人首龙身的,反正不是正常人的形象。有的壁画中,显示女娲和伏羲,交缠在一起,一个手持规,一个手持矩,一个头顶太阳,一个头顶太阴。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洪荒流小说把女娲设定为妖族大圣,在这种背景下,在展开想象,进行演绎。

女娲娘娘是妖还是仙(女娲娘娘是妖族大圣吗)(2)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从女娲娘娘的身份和与三皇的关系,及在人间的地位而言,女娲娘娘或许不是妖族的大圣或领袖。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来看几个细节。

第一个,纣王前往女娲宫进香时,书中旁白说到了一句诗:欲知巡幸瞻天表,万国衣冠拜圣明。我们多次强调,对一个人物形象的描述,以书中的旁白最客观,当然,书中的旁白也有夸张的成分。这里的旁白明确提到,女娲是圣明。我们一般都对妖没什么好感,因为我们总觉得,妖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祸害人间的玩意儿。如果女娲是妖族的大圣,即便现在改邪归正,或者,女娲就算身为妖族大圣,却从来没害过人,那么,书中对她的称为,也不应该是圣明,这时候,如果真是妖族大圣,书中一般会用带有贬义味道的词汇。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演义》,就是推崇刘备,贬低曹操的,所以,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代枭雄,而不是一代英雄。枭雄就算没有贬义,也不像是褒义词。

第二,轩辕坟三妖接到命令后,就化清风而去,书中写到: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这里明确写到了,女娲娘娘的命令被称为旨。什么是旨?一般而言,古代国家的皇帝或皇后等,他们的命令叫旨,如圣旨、懿旨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的上级,他说的话,对于自己而言,也像圣旨似的,比如法旨、金旨。自己的上级,虽然不是国家的层面,但是我们这个团伙的上级,他的话,对于我而言,也是圣旨。那女娲娘娘的旨,属于哪一种呢?我觉得属于第一种。为什么这么认为?看第三点细节。

女娲娘娘是妖还是仙(女娲娘娘是妖族大圣吗)(3)

第三,如果女娲是妖族大圣,现在人族鼎盛,又有三皇这样的圣人庇佑,三皇和人道的老子、阐教的元始还是合作伙伴关系,有五位大佬支持人族,那么妖族大圣,还能有生存的空间吗?还能这样和三皇关系亲近吗?所以说,女娲娘娘的命令之所以成为旨,我们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分析过,是因为女娲娘娘是人族崇拜的图腾之一。所以女娲娘娘的旨,属于第一类的旨。

第四,我们看到女娲娘娘有招妖幡,招来的妖,都是什么样的妖呢?都是很一般的妖,像梅山七怪、丘引这样的妖孽,他们来了吗?我觉得没有来,女娲娘娘能招来的,都是一些最近一千年内刚有点法力的小妖,一只北海神莺就能把妲己抓伤,云中子一把木剑,就能压制妲己,姜子牙四十年的修行,就能把玉石琵琶精打回原形。女娲凭借招妖幡,招不来更古老的妖怪,像孔宣这样的大妖,他会听女娲命令么?要是能把梅山七怪招来了,分分钟就能杀入纣王皇宫,何须再等二十八年?公司单位也是如此,领导基本职能支动年轻人,支不动老员工,因为年轻人老实听话好欺负。

第五,有人问,既然不是妖族,那女娲娘娘哪来的招妖幡呢?《封神演义》在一开篇,就写到了女娲娘娘是上古女神,是保佑万民的正神。在自己寿辰那一天,还要去朝贺人族三皇。所以,女娲娘娘应该不是上古妖族之人,也不是妖族大圣(首领)。之前文章我们分析过,混元金仙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准提道人、接引道人、三皇、女娲娘娘这九个人(他们地位和实力是相当的),由此可见,作为混元金仙之一的女娲娘娘,是有资格接受昊天上帝或者鸿钧老祖的委任,承担一定的任务,或者叫管理职能。

女娲娘娘是妖还是仙(女娲娘娘是妖族大圣吗)(4)

前面我们分析过,女娲娘娘是好几个部落的保护神(图腾),因此,我大胆推测,女娲娘娘应该是被昊天上帝或鸿钧老祖委派了一定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和三皇一起,保佑百姓(人族的图腾和祖先),并且,兼职管理妖族(天下妖魔)。所以,女娲娘娘才有了招妖幡。

正因为女娲娘娘只是兼职管理妖族,所以,在妖族没落后,妖族想找个栖息之地,才没有选择女娲娘娘,而是选择的截教。截教的教育理念是来者不拒,大部分妖族托庇于截教,例如丘引、梅山七怪、桃树精、柳树精等。

有人说,纣王他们只祭祀女娲娘娘,没见到祭祀三皇啊。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书中只是提到了女娲娘娘的诞辰祭祀一事,在三皇的寿辰应该也有祭祀,只是书中提到而已。就像,书中的人物,既然是有血有肉的活人,那就都应该有大小便,但是书中从来不提。

有人问,三妖和轩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三妖会隐藏在轩辕坟?

书中写到,老子曾经“度得轩辕升白昼”,三皇的道场火云洞里面“上有玉虚之宝箓”,可见,因为三皇功德无量,再加上老子和元始的帮助,三皇也进阶圣人阶段,道场就在火云洞。古代的修仙者,都喜欢洞天福地,因为这些洞天福地有灵气,有助于自己修行,三皇也不例外,他们选择的洞天福地就是火云洞。既然轩辕是“升白昼”,那么就是肉身升天,那轩辕坟就极有可能是后代的人们,为了纪念轩辕而建造的衣冠冢,也就是空坟。

因为在洞天福地有助于自己的修行,三妖就认为,轩辕坟既然是轩辕黄帝的墓,也应该有助于自己的修行,于是就隐藏在了轩辕坟中。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呢?

有!

看梅山七怪的合作者桃树精和柳树精的故事。这桃树精和柳树精名叫高明高觉,这名字就能显示这俩祸害十分警觉灵敏,为什么他们这么自信呢?

原来,在棋盘山,有一座轩辕庙,庙里供奉着轩辕黄帝的塑像,轩辕黄帝旁白,安置了两尊侍从的雕像,也就是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桃树精和柳树精本来是棋盘山的两棵树,因为采与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成了气候,扎根达方圆三十里,托了两尊侍从泥塑的灵气,也学会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神通。

由此可见,在名山宝刹、洞天福地内,是有助于自己修行的,这就是三妖为什么隐藏在轩辕坟的原因。

同理,西游故事也是这样。

孙悟空为什么被设置在花果山?书中明确写到花果山是三岛之来龙,十洲之祖脉。灵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蝎子、老鼠这类的东西?这类东西有了灵性,也懂得去搭顺风车,多听一个时辰如来讲法,强过自己憋在犄角旮旯里修行一百年。金毛白鼻老鼠精还偷过灵山的香花宝烛,为什么要偷这些东西?吃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修行。可见,神话里的故事,总是一脉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