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的房屋如何赔偿(拆迁公司误拆房屋该怎么赔偿)(1)

关于拆迁方面的偷拆和误拆的相关法律问题,有些拆迁公司误拆房屋这种行为已经被一些当地相关部门确认为是违法行为。比如像某些地方征收部门,为了尽快完成征收拆迁工作而利用优势地位使拆迁人员对被征收人的房屋进行误拆。实质上是以误拆为名的强拆,属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所规定的违法拆迁行为,相关机关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河南某地,苏某拥有一套合法的房屋。在2017年初,当地做出了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决定。苏某的房屋在征收范围内,因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的不合理,苏某没有能与征收部门达成补偿协议,一直到2018年9月底外出的苏某才得知自己的房屋被不明身份人员偷拆了,屋内的物品也损毁殆尽。

苏某赶回家时,偷拆人员早已溜之大吉。但是因为苏某手中没有任何可以确定拆迁主体的证据,一般情况下,无法对拆迁的违法行为直接起诉。但是在咨询专业律师后,律师分析认为,因为当地在此前发布了征收决定,将苏某的房屋也纳入了征收范围,而且在这之前也有过多次的沟通关于补偿方面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就证明征收行为已经确实启动了。

依据最高院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当推定征收主体,即拆迁方实施了强拆行为,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拆迁方也承认是误拆了苏某的房屋,但是否认苏某的屋内存在着物品,并且提交了拆迁征收工作人员拍摄的苏某房屋内外的视频。

代理律师在庭审中明确指出,既然征收工作人员在拆除前已经对苏某的房屋进行了拍摄,足以说明这次拆除是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后进行的,而并非当地主管部门所辩称的误拆。即使是拆迁公司误拆,那么拆迁公司所开展的拆除工作是在当地行政机关的主导下进行的,应当推定其行为是受当地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的。

那么,拆迁公司的拆除房屋的行为法律责任应当推定其行为是受当地的委托实施的。拆迁公司拆除房屋的行为,法律责任仍然应当由其承担。

最终,人民法院采纳了代理律师的意见,确认当地的拆迁行为是违法的。关于征收主体,征收部门或征收实施单位委托的机构的误拆,仍然属于征收主体主导下的征收行为,不属于民事侵权,其责任应当由相关单位承担。

在此情况下,应当首先推定是征收主体,即当地主管部门委托实施的,由当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此,最高院公报了案例许某诉婺城当地行政强制及行政赔偿一案,行政裁决书已经有明确的观点进行了说明。

在双方未达成补偿安置协议且涉案房屋已被强制拆除的情况下,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涉案房屋系因其他原因灭失,否则举证责任应由征收部门承担。在征收部门无法举证证明非其所为的情况下,可以推定其实施或委托实施了被诉强拆行为并承担相应责任。

如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对安置补偿有异议,可以怎么做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征收人可以在收到征收决定、征收补偿决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房子被强拆,要在知道强拆之日的6个月内提起诉讼。行政诉讼纠纷当然要找北京楹庭律师。如果您没有与该主管部门协商好补偿条件,可以咨询征地拆迁律师,或者请律师介入,运用法律知识与主管部门协商谈判,争取获得公平、满意的补偿。

本文法律知识并不代表其法律建议,如遇同类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