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演话剧专访(山西省电台主持人跨界)(1)

原创经典荒诞喜剧《我不是李白》主持人版剧照(资料图片)。

9月18日晚,原创经典荒诞喜剧《我不是李白》主持人版在山西龙城实验剧场上演,容纳300人的剧场爆满。在1小时20分钟的时间里,大家一起目睹了电波背后主持人的风采,感受了剧中传递出的美好人性和坚守本心的力量。这是继该剧在中秋档连演两场火爆龙城之后,应观众之邀,再次上演的剧目。

《我不是李白》是一部上演了十几年的经典话剧,它开启了现代先“疯”戏剧的先河。该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精神病院里面的爱情故事:自诩“李白”的男主人公,活在人生的挣扎中,最终在“护士”身份的女主人公的鼓励下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在该剧原版本中,就是通过轻松而诙谐的手段,将歌、舞、贯口等各种舞台艺术形式融入剧中,同时在台词中使用了很多“时尚性”的词汇和语段,使全剧极尽幽默诙谐,给观众一种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感觉。

山西主持人版《我不是李白》,是山西文艺广播、山西音乐广播联合山西龙城实验剧场共同打造的,由上海著名话剧导演刘晨笛执导,山西音乐广播主持人亚东、佳美、阿郎,山西文艺广播主持人小麦、赵言、娜娜领衔主演。

这个版本从初步的酝酿到首演,经过了50天的时间。“十几年前的欣赏水平与现在欣赏水平不一样。原剧两个小时,已经不符合现代看剧需求,必须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在创新新的‘梗’上让观众接受。”导演刘晨笛说。

该版本不但缩减了时间,而且还调整了结构,将小护士与李响的情感进行了升华。同时,在舞蹈、灯光、音乐等方面也做了改变。“灯光是这次改编最有特色的地方,灯光的变化与层次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比如定点光的运用,就从圆形变成长方形、菱形,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人们割裂的内心,这是各个版本所没有的设计。在音乐方面,加入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在舞蹈的设计上也加入新的元素,让剧目看上去更加洋气。”刘晨笛说。

主持人演话剧,对他们来说有着天生的优势,过硬的语言功底让他们对台词的掌控游刃有余,这也是这个群体在短时间内能够跨行业挑战成功的原因。

“主持人跨界当演员,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屡见不鲜,但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该剧制片人陶然说,“我们做节目就是要让听众喜欢,那些沾着文化气息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提档升级。未来,我们还会尝试做一些其他类的作品,比如歌剧、戏剧甚至原创作品,通过‘主持人 ’蹚出一条传统行业新路径。”

在该剧演出现场,很多观众都是因为自己熟悉的电台名嘴跨界上演话剧而买票来观看,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被演出深深吸引。来自太原市迎泽区的武女士在看完演出后对记者说:“这个剧太贴近太原人的生活了,比如:招聘演员的电影是《独行太原》;奖励病人的是‘上帝炸鸡’;通勤的苦恼是‘租房在榆次’;老太原惬意早餐是‘一口麻叶儿、一口丸子汤’等等,还有很多太原方言‘看那外钟楼街’‘不起三’‘闹得他展展地’等听上去也很亲切。”

“意料之外”“意犹未尽”“一刷再刷”,这应该是对该剧最好的褒奖。据了解,9月25日,主持人版《我不是李白》将继续在山西龙城实验剧场上演,10月国庆档的演出目前也在排期中。

本报记者 王媛

演员演话剧专访(山西省电台主持人跨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