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是统一六国后第十五个年头。

掌印宦官赵高,宰相李斯出于不同的目的,弃始皇遗诏,逼死太子扶苏,蒙恬。扶幼子胡亥为秦二世。

赵高被封为郎中令,掌管朝野决断大权。

公元前207年7月:章邯率秦军约20万众于殷墟向项羽投降,20万秦卒随后被坑杀

八月,赵高指鹿为马,三日后,杀胡亥。

八月,胡亥死后不久,子婴被立为皇帝,杀赵高。

十月,刘邦陈兵咸阳,子婴投降。

十一月,项羽进入咸阳,烧杀劫掠,杀子婴。

赵高真的为复仇而祸乱秦国么(赵高的指鹿为马与大秦帝国的江山)(1)

指鹿为马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陛下,这就是马,不信你可以问问大家!”赵高微笑着,眯起的眼睛中闪烁着狡黠和杀意。

赵高真的为复仇而祸乱秦国么(赵高的指鹿为马与大秦帝国的江山)(2)

秦二世迷茫的看着惊慌的站立殿前有角的鹿,下意识地看了看殿前站立的纹丝不动的侍卫,岩石雕刻般的脸上毫无表情。

秦二世定了定神笑道:“爱卿真会说笑,寡人看这就是一头鹿,不信爱卿问问寡人的侍卫!”

赵高的眼中一道凌厉的寒光一闪而过,心中想着:像他胡亥这种贪图享乐的浪荡子弟,如何会如此机敏,用我的局来测试自己的贴身侍卫呢?

赵高眼珠一转,堆起满笑容朗声道:“陛下的侍卫自然是听陛下的话,可是这确实是马,满朝文武皆可为证!”

赵高转身对着群臣,在转身的同时满脸的笑容快速的变幻成满脸的奸笑:诸位,大家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啊?请诸位为皇上解惑。

秦二世更迷茫于群臣参差不齐的回答。于是同意赵高的鹿是马的结论。表示自己看花了眼。

赵高真的为复仇而祸乱秦国么(赵高的指鹿为马与大秦帝国的江山)(3)

指鹿为马的前因后果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秦国的形势已经极其严峻。。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在更广阔的战场上高举反秦大旗。

巨鹿一战秦军主力大败于项羽,大将章邯在走投无路中率20万大军投降。 六国旧贵族本来不满于秦始皇的灭国之仇,见机纷纷自立为王合力灭秦。

那么为什么赵高要在这样恶劣糜烂的局势下进行指鹿为马的测试呢?主流的说法是赵高打算杀了秦二世自己做皇帝,为此需要测试一下自己在朝廷里的威信与话语权。凡是不支持自己的全部肉体消灭。而且可以让一批见风使舵的家伙更加靠拢自己。

指鹿为马坚定了赵高的信心,在指鹿为马的三天后,赵高就杀了秦二世。

秦二世死后赵高认为自己的皇帝梦完成只有一步之遥,马上筹备自己登基。但是据传说每次赵高想要坐上龙椅时马上就会宫殿摇撼,天昏地黑。赵高知道了天意不可违,只能扶持子婴做了秦三世。

子婴在当公的时候,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血腥手段。在被赵高强行推上王位,深深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什么时候赵高不满意了自己也是秦二世下场。

子婴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正式即王位。

等到五日期限,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登基。子婴迁人告诉赵高:子婴有病不能前往。赵高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去请。宦官韩谈躲在门后见赵高进门,眼疾手快一刀砍死。

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赵高真的为复仇而祸乱秦国么(赵高的指鹿为马与大秦帝国的江山)(4)

指鹿为马是为了标准的统一

秦朝的大一统执政根本在于“书同文、车同轨”的原则。度量衡要统一,祭祀占卜的干支标准更应该全国统一。

但是在出土的秦简中发现在占卜的问题上有严重的不同。在湖北睡虎地出土的属于旧楚国地域。甘肃放马滩属于秦国地域。

译文:午日,午是鹿,如果午日被盗,小偷就长得长脖子细腿,……

译文:未日,未是马,如果未日被盗,小偷就长得长须长耳,……

这就是说,楚国风俗中与地支“午”相对应的生肖动物,是“午鹿”,而秦国风俗却是“午马”。我们现在习惯的也是“午马”。

作为法律规章严格的秦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地支生肖的解释,而且这种分歧竟然一直持续到汉朝,可见这种地域对立非常严重。

到底是马还是鹿?不仅仅是一种日期的记录标准,而且关系到了祭祀、占卜或者法律执行。官府对一起盗窃案,两处秦国官吏的占卜断案原则,却完全不一样!

赵高真的为复仇而祸乱秦国么(赵高的指鹿为马与大秦帝国的江山)(5)

在秦朝统治阶层内部的楚国血统非常深厚,几代秦王和公子的后妃夫人都是楚国人,甚至几名丞相也来自楚国。所以楚国的一些文化影响,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了秦国内部。

所以,“午鹿”的说法在秦国内部可能非常普遍,并且冲击了秦国原有的生肖标准,直接干扰了祭祀、占卜甚至官府执法的严肃性。

也许赵高当时想法就是用铁腕手段强行统一这个标准。而传说中的指鹿为马是赵高强迫所有人统一一个标准,“午”的生肖不许是鹿,只许是马。祭祀、占卜、执法的标准,一律按照马来,按照鹿来的,一律处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赵高真的为复仇而祸乱秦国么(赵高的指鹿为马与大秦帝国的江山)(6)

赵高不是一个普通的宦官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在秦始皇时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进入宫廷的赵高很快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秦始皇的直接赏识,从少府属下的诸多尚书卒史中脱颖而出,再加赵高本人又精通法律,在武艺也颇有造诣,所以赵高也愈加的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并出任了秦王宫的中车府令,成为了朝臣和秦始皇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

而赵高出任中车府令是秦始皇亲自作出的选拔任命,使赵高成为了秦始皇的重要心腹之一。在其后的时间里,赵高更是凭借着他的出色才能可谓是平步青云,很快的就成为了秦帝国内数一数二的重要人物之一。

另外赵高在书法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所著的《爰历篇》六章,更是秦帝国官方指定识字课本的一部分。可以说在复杂而严格的秦法体系中,赵高是一个精通法律有家学渊源的法学名家,所以秦始皇才会将少子胡亥委托给他教育!

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指出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自宫后进入秦宫引发秦朝内部一系列争斗,杀尽秦朝宗室,灭亡秦朝。赵高的所作所为志在复仇,并指出此段资料来源于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赵高真的为复仇而祸乱秦国么(赵高的指鹿为马与大秦帝国的江山)(7)

小结

史海如烟,徒留感叹。大秦帝国在统一六国后的十五年,秦始皇就逝世了。于是一连串的变异奇怪的发生,导致大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后短短三年就烟飞灰灭。原本秦帝国拥有的绝对实力,即使关东六国全部复立,秦人也尚可据关自守。奈何当时能改变局面的臣子,都抱着自己的小算盘。

大秦帝国的灭亡不是赵高一个人的责任,赵高还没有那么大的本领。主要是当时但凡掌握秦国权力的大臣都对秦国君主持有极大的防备之心。

从李斯到赵高、再从赵高到章邯,他们本身都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只是他们都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了秦帝国的对立面了。所以一旦当自己的利益与秦帝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都会自觉地抛弃秦帝国而选择自己。于是李斯选择了乔诏,赵高选择了弑君夺位,而章邯则选择了叛秦自立。

文章结束了,成语;指鹿为马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或者感悟吗?欢迎大家关注留言探讨。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