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的成员哪里居多(上海九三学社早期)(1)

6月10日下午,一场题为《上海九三学社早期历史》的报告在民主党派大厦开讲!

随着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史和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晓鹏教授的讲述,社员们被带回到了九三学社上海组织建立初期风雨飘摇而又激情飞扬的年代。

我们的先辈,在他们的年代,经历了什么?

他们做了什么?又为了什么而做?

在这场精彩纷呈的社史报告中,我们选取了5个历史片段,邀您一同追忆先贤风骨,重温“九三”故事。

一、褚老的1946年

九三学社的成员哪里居多(上海九三学社早期)(2)

褚辅成,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1946年,褚老73岁,正是弄孙含饴之年,但是翻开他的日程表,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国事”“社事”。

这一年间,褚老为九三学社的成立忙碌着:

1月6日,九三座谈会决定推褚辅成、许德珩、张西曼等筹组九三学社;

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公推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为主席团;

5月12日,九三学社召开理监事第一次联席会议,褚辅成等7人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卢于道等3人被推选为常务监事。

6月12日,九三学社上海分社正式成立,推褚辅成、许德珩等7人为理监事,并推褚辅成为主任理事。

同时,褚老还为救亡图存四处奔走:

1946年4月19日,重庆各界六千余人举行追悼“四八烈士”大会,张澜主祭,褚辅成参加主席团并担任陪祭。

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后,褚辅成在上海法学院主持召集九三学社会议,到会者有50余人,当场做出四项决议,并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内政非军事所能解决,民族必须独立自主,延安《人民日报》于7月20日转载了这一消息。11月10日,褚辅成与孟宪章、谭平山、李济深联名致函国民党政府,反对伪“国民大会”的召开。

1946年是交通很不便的年代,对于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四处奔波的辛劳可以想象,但他无怨无悔。

1948年,褚老逝世,他的忙碌也戛然而止,而他留下的那些话,“余既以身许国,不事生计,尔辈深体余志,忠心为国,余目暝矣”永远被我们铭记于心。

二、那些年,他们以笔代剑

九三学社素以科技界人才荟萃著称,而在救亡图存、争取民族解放的重要时期,九三学社的先贤们选择拿起了笔,以笔代剑,在那个年代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1946年6月,以马叙伦为代表的上海各人民团体,为了反内战的共同目标,共同赶赴南京请愿。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一、第二届理事兼秘书笪移今为声援上海人民的爱国运动,特意撰写《为和平请愿告上海人民书》,为正义高呼,为和平呐喊。12月,九三学社会同民主建国会等团体在上海举行座谈会,一致认为“伪国大”炮制“宪法”,违反政协决议精神,同时对美军暴行表示强烈愤慨,并草拟宣言。

1947年7月,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孟宪章在《大公报》上发表《急管哀弦愈逼愈紧的日本问题》,深刻揭露美国扶植日本的本质问题,在此前后还发表了几十篇相关文章。褚辅成召集孟宪章、王造时、孙荪荃、笪移今、武剑西等九三学社社员与民主进步人士,在缫丝同业公会成立“对日问题座谈会”,并先后发表《我们关于对日问题的意见》等文章,将“反美扶日”视为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当时的核心工作。1948年5月4日晚上,上海120多所大中学校的1.5万多名学生从四面八方前往交通大学民主广场集会,孟宪章应邀作为最重要的演讲嘉宾,宣讲反美扶日运动开展的重大意义。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反美扶日运动高潮迭起。

九三学社的成员哪里居多(上海九三学社早期)(3)

1948年3月,褚辅成病危,在孟宪章、笪移今最后一次去探望他时,他仍坚持在《针对美国积极助日,中国应有的对日对策》上签名,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旧以反美扶日、救亡图存为第一要务。

三、九三学社与“隐蔽战线”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九三学社早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中,不少与“隐蔽战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九三学社的成员哪里居多(上海九三学社早期)(4)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创始人和领导人卢于道所主持的中国科学社,就是民主党派和中共地下党的一个活动据点。1948年9月,《中央关于邀请参加新政协者的名单给港分局的指示》列了一份70余人的名单,卢于道名列其中。

九三学社的成员哪里居多(上海九三学社早期)(5)

著名“七君子”之一、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二届常务理事王造时所创立的自由出版社,成为了当时保护进步青年的重要阵地,他还积极支持大女儿王海若参加了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

鲜为人知的是,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一届理事徐甫,在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支持中共地下组织在上海女中开展活动,许多重要会议在他家中召开,当时为迎接解放而制作的红花、红星也藏了一部分在他家中,他的女儿和夫人也大力支持了地下党组织的活动。

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二届候补理事武剑西,参与策动了张轸、程潜起义,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二届理事吴藻溪也参与了一些策反工作。

九三学社的成员哪里居多(上海九三学社早期)(6)

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一届理事陈乃昌是许德珩的学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曾创办并主编《真理与自由》杂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民主反人民的丑恶面目。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接受周恩来的单线领导,抗战胜利后,他赶赴上海敌伪产业处理局任职,在逆产组(由军统和敌伪产业处理局两方面人员组成)任副组长期间,以司法判决为挡箭牌,阻止了军统大员的无理要求,完成了中共交给他的保全人民财产的任务。

四、70年多前的上海分社社员

根据1950年的一份档案所示,在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前,九三学社上海分社拥有全社最多的社员(占三分之一左右),共26人。他们是:褚辅成、孟宪章、顾执中、陈乃昌、吴藻溪、卢于道、潘振亚(潘震亚)、张定夫、王造时、丁雨山、焦敏之、詹熊来、徐甫、洪涛、孙荪荃、陈逊、武剑西、彭饬三、洪铭声、笪移今、俞曙光、朱鸿贤、漆文定、孙竞文、朱增详、徐石樵。

令人骄傲的是,时至今日,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依然是九三学社拥有社员最多的省级组织。

五、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一届理事会中的“她”

九三学社的成员哪里居多(上海九三学社早期)(7)

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一届理事会中,有一位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她就是孙荪荃。孙荪荃,原名孙祥偈,曾任北平《朝报》《新晨报》副刊主编、北平市第一女子中学校长,她也是前文提到的民主革命家谭平山的妻子。

九三学社上海分社成立伊始,她便担任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一届理事,为革命疾呼,为救国呐喊;她是女教授,也是女校长,为妇女解放运动倾心尽力,为提升女性地位不停奔走;她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也是潘震亚、武剑西等九三学社早期成员加入九三学社的介绍人;她还是女词人,著有《荪荃词》,词作风格寄托遥深,婉而多讽,特别是为毛泽东《沁园春·雪》所写的和词,深受毛泽东赞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