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美媒对世界十大战机排名,在这份排名中:美国独占四席,分别是第一的F35、第二的F22、第六的F18A—E/F与第九的F15。俄罗斯三席,分别是第三的su—57,第八的苏35,第十的米格35。欧洲占两席,第五的台风,第七的阵风。我们占一席,歼20。这份报名一出台,立刻引起争议。
这份排名的争议之一:F35超过F22高据世界第一:
F22推出之际,美国为四代机定下了一个4s标准,1.超音速机动、2.超音速巡航、3.超级隐身、4.高级态势感知/超视距打击。这显然是为F22量身定作的,其目的是为后来者划出一个技术的“天埑”。
不得不说是,美国发动机技术是独步全球的,然后战力的提升并不是发动机一项指标,首先是F35从超态势感知上超过F22,由于F22并未采取开放式设计,且生产线拆除,以至于无法安装F35的光电孔径技术与新型数据链,所以F22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系统,但是F35仅凭超感知一项超过F22确实牵强,要知道F35不但没有超音速巡航与机动,甚至它的隐身性能也与F22差的不是一个量级,而且它的最大速度也只有1.5马赫,像这样一款飞机,生存能力勘忧。事实也证明苏30sm能轻易的锁定意大利F35,且F35无法摆脱,以至于意大利飞行员精神崩溃。
F22
其次是歼20通过气动布局的创新达到了超音速机动与超音速巡航,并且通过光电孔径与红外技术以及独创的数据链技术获取了不弱于F35的超势态感知,据澳大利亚的研究机构证实:歼20隐身能力与F22在一个量级,尤其是歼20的弹仓设计与挂载的pL15……。所以美国媒体将F35排名第一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是在混淆视听。
这份排名的争议之二:歼20位据苏57之后:
苏57的气动设计确实优越,但是苏57在雷达与隐身能力上的表现确乏善可陈。
苏57
在雷达技术方面我们就拿枭龙的KLJ-7A雷达来做说明,KLJ-7A雷达的技术层面与F-22的APG-77雷达无代差,功能层面与F-35icon的AN/APG-81雷达相类似。安装有超过1000个发射/接收模块(TRM)。对雷达截面(RCS)为5平方米的目标提供最大射程170公里,能够跟踪15个目标并同时与4个目标交战。KLJ-7A雷达还拥有“三面阵”,一个正面和二个侧面天线阵列,探测视野可以达到±150°(即300°),极大拓展了角度范围,一定程度上还可当作“小型预警机”使用。所以主要性能全面碾压印度苏-30MKI战机的N011“雪豹”无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只有重量比不上,要知道苏57雷达重量——重达1吨,而KLJ-7A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重量仅为120公斤。俄罗斯在获取砷化镓的T/R组件材料严重依赖韩国,我们的歼20用上第四代T/R组件材料淡化镓。
歼20
从隐身能力讲:苏57的直管式进气管将它彻底的暴露在雷达面前,其隐身能力应该比F35还要差:据611副总师桑建华桑总公开出版的《中航首席专家丛书——飞行器隐身技术》一书评述:“若单纯追求进气效率,则选择直管进气道,如苏27飞机,但这样会使发动机入口端面直接暴露在正前方入射的电磁波面前,从而在机头方向产生很强的镜面回波,即便偏离正向的入射波,也将因腔体效应在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较强的回波。”据分析,苏27这种正面RCS能达到15-25平米,而两个进气道的贡献就超过9-15平米,也就是歼16进气道的反射供献在整体反射中超过一半。尽管苏57做过各种各样的隐身处理,但直管式进气道是硬伤,我们知道苏系飞机以中间升力体著称,这样的中间升力体赋予了苏57优越的气动性能,但如果做隐身改造,就必须将进气道设计“S”进气道,同时发动机将向中间靠拢,这势必影响中间升力体气动布局。这也是它的隐身能力饱受诟病的原因。
台风
这份排名的争议之三:F15EF据欧洲战机之后:
美国将F15EF排于欧洲战机之后是基于F15ex没有正式服役,但是美国又将F18/A—E/F置于台风之后,阵风之前,主要原因是基于电子战功能的考虑。据报道:台风、咆哮者(F18/A电子战版)、阵风都曾模拟击落过F22,而在最近7.22的埃及的异型机训练中,阵风的内置“谱频”电子战系统曾4次击败苏35,可见电子战系统之“强悍”。但是F22被台风、阵风击落明显荐在“放水”痕迹。
F18A大黄蜂
2009年那场对抗,F22是挂着副油箱的状态,在狗斗中与阵风战机搞对抗。事实上在之后所有常规战机“击落”隐身战机的案例中,都是发生在狗斗环节。但我们不禁要问隐身战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隐身。在中距、甚至远距,隐身战机就可以将常规战机击落,在美军内部的演习中,常规战机在个别情况下可以“击落”隐身战机,但双方的战损比不成比例。而且这种演习往往还是“特定”情况下组织的,是在限制了隐身机部分性能后所实施的,以验证不同背景和条件下常规机与隐身机的对抗结果。否则,明明自己是隐身战机,怎么就跟人家常规机贴脸了呢?
阵风
而在与盟国战机的模拟对抗中,美国隐身战机可以放水到狗斗环节测试对方战机的最大性能,这也是国际军事交流活动中常见的策略,但是F22具有测试的主动权,而阵风和台风却测不出来F22的最大性能,在这种背景下的“锁定”和“击落”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苏35
这份排名的争议之四:米35都上榜了,但米格31、歼16、歼10竞榜上无名:
米格35大家可能不熟悉,但米格29大家一定熟悉,米35就是在米格29的基础上放大30%,但是美国曾通过摩尔多瓦在上世纪90年代末购买了21架米格-29战斗机,这批战机到了美国后,经过一定程度的整备,战斗机的核心机密已经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透。所以近10年来除了印度的米格29k舰载机,乏善可陈,后来俄罗斯米格设计局推出了更为先进的米格-29M战斗机和米格-35战斗机,这两款战机的综合性能比传统的米格-29战斗机强太多了。然而外销成绩一般。根本原因就是米格-29战斗机的底已经被人看透,再加之电子水平落后,能买的不敢买,印度就曾多次放弃在招标中米格35。
F15
对于没有上榜的米31,因为这上面挂着美国的痛处——匕首,这种美国没有的高超音速导弹能直接在防区外突击航母战斗群,而航母战机群却无力反抗,而它的3万米高度、3马赫的速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区域外发射匕首让航母对它的拦截也只能望洋兴叹。同样歼16的YJ12也是有4马赫速度、射程600公里的巡航导弹,未瑞5马赫蛇形机动也让航母战斗群防不胜防,更甚的是歼16还具有超越的空战性能,在抛掉对舰对地武器后,能迅速投入空战。歼10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
米格35
结束语:
美国媒体的这个排名表明:美国的“4s”标准已被打破,对手的战机的能力提升不完全在“4s”之内,而是战机感知 体系感知来获取信息、通过4s外的机载武器能力提升来攻击对方体系节点。所以美国的六代机已从“4s”变成“5s”。1.将4S标准中的“超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整合成“超飞行能力”,2.将“隐身能力”标准升级为“超隐身能力”,隐身能力的提升“性价比”越来越低,这个“超”字应该就是全向隐身,3.将4S标准中“高级态势感知/超视距打击”,则被拆分为“超感知能力”、“超协同能力”和“超打击能力”。而未来战争的趋势更多的体现在电磁对抗上。
米格31
上术的四点争论表明:长期以来,美国对世界武器具有跨代优势,然而这点优势正在被快速追平,然而并不甘心优势的衰落,在数量优势马六代机被追平前,美国希望通过與论混淆视听。
歼16
歼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