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英国、加拿大、荷兰、伊拉克、德国、巴基斯坦、巴西、埃及、阿塞拜疆、比利时、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沙特阿拉伯、阿富汗、俄罗斯、伊朗、美国、法国、日本等中亚地区,当中大部份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住,另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常德县(今鼎城区)有集中分布。现有人口大约1007万人(2011年),80%的人口集中在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四个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维吾尔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在伊斯坦布尔、迪拜、麦地那、利雅得、慕尼黑、华盛顿、多伦多、悉尼与东京也有一定量的维吾尔族侨民。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1)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2)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葡萄、干果、哈密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3)

维吾尔族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

10世纪中叶喀喇汗朝萨图克·布格拉汗归信伊斯兰教后,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地区改奉伊斯兰教。

13世纪初阿克苏、库车、焉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14世纪时,天山北路伊犁、塔城等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公元10世纪末至16世纪初,吐鲁番、哈密等东疆地区维吾尔人改奉伊斯兰教。

当前,维吾尔族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于逊尼派。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4)

一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 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在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地区,逢年过年,婚丧娶嫁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请客人围坐在桌子旁,上面铺上一块干净的餐巾。随后主人一手端盘,一手执壶,逐个让客人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然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巾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维吾尔族抓饭的种类很多,花色品种十分丰富。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5)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6)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7)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8)

维吾尔族人尤其以能歌善舞著称,女性舞蹈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男性舞蹈则刚健奔放,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舞蹈“麦西来甫”,热情欢快,极富维吾尔民族特色。

喀什维吾尔族的特色(维吾尔族小知识)(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