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人的称谓中,有一个很亲切但又让文化人很难堪的发音:外wei爷,魏爷而且河南很大一部分地域都是这样发音,甚至与洛阳临近的陕西,远方的四川都这样叫外公:外wei爷有学者查不到根由,就臆断是洛阳人念转音了,也有人说是“外”是多音字其实,“外”字就单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洛阳话 豫东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洛阳话  豫东话(洛阳话魏爷)

洛阳话 豫东话

  在洛阳人的称谓中,有一个很亲切但又让文化人很难堪的发音:外wei爷,魏爷。而且河南很大一部分地域都是这样发音,甚至与洛阳临近的陕西,远方的四川都这样叫外公:外wei爷。有学者查不到根由,就臆断是洛阳人念转音了,也有人说是“外”是多音字。其实,“外”字就单音。

  我是从心、从脑海里认可母亲的二叔是“魏爷”,无可撼动,因他把母亲、舅舅养大,特严厉但也非常呵护我这个不是“亲”的外孙,不娇惯但绝对不会让我饿肚子。那些年,吃饱是主要、最关键的问题。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收集研究洛阳话,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为啥?发音的根由在哪里?字典上未解析,其它资料也找不到。。.。今天还算不错,从电脑上“扒出来”一段南阳市一位民俗专家的解析,我感觉老师他说的有道理,就推荐给大家吧。

  你是不是称外婆外公叫“魏爷”“魏婆”,小时候一直叫到现在,以为是“外公”“外婆”的土话转音。最近读三国,发现不是这样的,“魏爷”“魏婆”另有来历。这竟然是和汉末皇帝汉献帝有关的。

  汉献帝一生娶曹操三个女儿为妻,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献帝不甘做傀儡皇帝,曾经两次发动政变意图除掉曹操,但都失败了,曹操除了杀掉参与政变的董皇后和伏皇后外,并没有为难汉献帝,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献帝。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篡汉自立,在他的庇护下,汉朝政权又延续了二十多年。而皇后曹节把篡汉这笔账记在哥哥曹丕身上,所以教育子女记着外公曹操的好,曹节母亲是卞夫人,当曹节随着汉献帝到山阳后,她思女心切,不顾曹丕阻拦多次到山阳看女儿,曹节让儿女称曹操为“魏公”,称卞夫人为“魏婆”,由于汉献帝夫妇在山阳威信很高,所以民间也流行称外公外婆为“魏公”“魏婆”,时间长了改称“魏爷”,“魏婆”。在河南豫西伊洛一带称外公外婆为“魏爷”“魏婆”。---实际在洛阳把外婆叫:婆婆儿。

  那么历史上河南是四战之地,人口流动频繁,豫西和豫西北的南阳距离很近,这样的叫法当是由山阳流传过来。称外公外婆为“魏婆”“魏爷”,在农村还相当流行。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洛阳大建设大发展,外援人带来了他们的民俗习惯,在市区特别是涧西区大厂家属院,很少有称“魏爷”的,都基本是外爷、姥爷。。.真正的老洛阳人还是很腻歪这个“姥”字,按照辈分排序,洛阳人称爷爷的父亲为老爷,老与姥字音的接近让当地人“心烦”可也无可奈何。。.。人家问你:魏爷啥意思?怎么写?咱自己还讲不出来缘由。(老与姥同为三声,但洛阳人在称呼老爷时可是第四声。)

  这位老师说的山阳在焦作市的山阳区,山阳故城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山阳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未有找到其他依据资料前,我感觉老师分析的有道理,宫内宫外可相互影响、传播,咱洛阳的“水席”据说不也是从武则天的宫里传出来到了民间了吗。我解析的洛阳话,意思为常说的话,不是独有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