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如鲁迅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会毁灭给人看,而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处于文艺复兴的浪潮之下,它他所创造的悲剧,第一,通过描写各种对抗的社会力量的冲突,来反映人文主义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代表人文主义力量的正面主人公最终遭受毁灭,但在道义上获胜,违反人道的人受到惩罚,彰显了正义的力量,奠定了其悲剧的现实主义基调。

第二,外在的社会冲突与人物内心情感的冲突结合在一起,揭示了悲剧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推动着其性格发展变化。

第三,艺术上具有特别悲壮的色彩。莎士比亚以高贵的英雄为悲剧主人公,描写他们的毁灭,充满沉郁悲愤的情感色彩。

第四,融合了喜剧因素,达到了以喜衬悲、以喜促悲的效果,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哈姆雷特节选悲剧命运怎么造成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

《哈姆雷特》的复仇主题

提到主题,《哈姆莱特》整个故事是围绕复仇这个主题展开的,如何认识其复仇主题,关系到如何认识这部作品。首先,哈姆莱特的复仇具有社会性。他需要完成父亲交给他的家庭复仇任务,但是他所受的人文主义教育让他看到了凶手篡权与谋杀带来的社会恶果,即宫廷沆瀣一气,奸王混淆视听。所以他将复仇扩大到伸张正义的社会层面,希望达到重整乾坤、匡扶正义的目的。为此,莎士比亚运用了其他两条复仇副线与之对照,以衬托哈姆莱特复仇的人文主义价值。其次,在复仇的过程中,哈姆莱特表现出延宕的特征。如何认识延宕,是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关键。哈姆莱特不是因为性格的软弱而推迟复仇的行动,而是因为邪恶势力客观上的强大以及,他自身思想认识的局限,一旦他确认了克劳狄斯的罪行,他就由延宕变为果敢坚决,最后在与敌人搏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显示了人文主义者的行动能力与精神力量。再次,复仇以悲剧结局,但戏剧没有渲染悲观思想,而是肯定了哈姆莱特在道义上的胜利。哈姆莱特在公众面前揭露了克劳狄斯的罪行,并与之同归于尽,既铲除了奸人也达到了以正视听的目的。戏剧通过霍拉旭为哈姆莱特举行的葬礼,表达了哈姆莱特在道义上的胜利。总之,哈姆雷特的复仇表现了其崇高思想以及立志重整乾坤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也深刻的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

悲剧原因;时代悲剧,个人悲剧,社会悲剧

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因为正义与邪恶势力之间力量过于悬殊。奸王克劳狄斯是社会邪恶势力的代表,他奸诈阴险,并纠集了整个宫廷、利用各种手段来排除哈姆莱特对其构成的威胁。哈姆莱特与其的斗争,就是人文主义者与不义僭主的斗争,是刚刚兴起的人文主义者与强大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从主观上看,哈姆莱特自身思想的缺点以及他对复仇的看法,也是造成其悲剧结局的原因。他在学校接受了人文主义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这种习得的理想就显得较为脆弱,必然导致哈姆莱特的彷徨与犹豫,甚至对理想产生怀疑,从而陷入困境。所以,人文主义理想建立的空泛性,以及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的脱节,都为哈姆莱特最后的悲剧性结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就哈姆莱特复仇的目的来看,其希望“重整乾坤”的目的也使其复仇超越了家庭范围,具有了社会意义。他不得不审慎对待,寻找合适的时机,达到以正视听的社会效果,为此而贻误时机。此外,他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失去了杀死正在忏悔的克劳狄斯的良机,为自己最后的毁灭埋下了隐患。总之,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他自身思想的局限,所以,他的悲剧既是命运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最后, 永远的莎翁,《哈姆雷特》也历经历史的浪潮拍打而愈发绽放光芒,成为悲剧中的经典,如一盏明灯倾诉表达着人类应当看重的有价值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