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唐 /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1)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

出水的荷花正朝向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

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品读】

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浩浩汤汤(s h ā n g )横无际涯。在这条宽广的水域中,留下许多经典的意象,凝结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纽带。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2)

荷花就是中国人情有独钟的君子之花,正如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所写:“出淤(y ū )泥而不染,濯(z h u ó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 i è )玩焉。”神圣高洁、正直平和、幽香清雅,不可侵犯,俨然成为古代文人崇高修为的最佳代言。

荷花文化从诗经开始,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从未止息,而且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文学、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宗教、民俗、饮食、医药,无所不有荷的踪影。荷不仅是君子之花,更有实用价值,正可谓:品貌俱佳、低调奢华的有为之花。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3)

荷花的别称有很多,常见的如:莲花、芙蕖(q ú )、菡萏(h à n ’d à n )、芙蓉、水芝、藕花、水华、玉环、君子花等。古典诗文中,荷花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君子之花。爱国诗人屈原直接把自己和荷花合而为一,使其成为他理想人格的化身;周敦颐直接给它下定论:“莲,花之君子者也。”②佳人之花。这首《采莲曲》中,王昌龄就傻傻分不清哪里是荷花,哪里有佳人,人面荷花相映成趣。③爱情之花。“莲”与“怜”同音,南朝乐府《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其中“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表达对所爱之人深长的思念。④怀旧之花。元代王翰《题败荷》中“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秋意渐浓,游子怀旧之情因眼前凋零之荷而倍增凄凉。

现代作家中,也有两位对荷花尤为钟爱。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4)

冰心

一位是冰心,她在《红莲》一文中把莲拆解为莲花和莲叶,花为女儿,叶为母亲,当风雨袭来时,勇敢慈怜的莲叶慢慢倾侧过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组合成绝世温情。这样深沉的母爱,让作者不由唏嘘(x ī ’x ū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母爱”意象,让荷花的内涵更丰富,更真挚。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5)

朱自清

另外一位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描绘了作者独处的风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用到了很多的比喻,这种一个本体众多喻体的修辞手法称之为“博喻”。月色中的荷塘美景让人痴迷醉心,抚慰了本不宁静的心绪,没想到荷花还是自带功力的治愈系王者。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6)

当一种意象不断在成长,我们就会不断欣喜,不断惊喜。

唐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今湖南省洪江市),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遭遇不幸,就写了这样一首诗发在朋友圈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也有说“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很无奈,但友谊的小船很牢固,他愿意让月亮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友人一路走向荒凉之地。感动不?王昌龄确实很感动,但很快冷静下来,此后的路还是要一个人慢慢往前走。

数年后,王昌龄已经适应了在龙标的生活,羁旅他乡、怀才不遇的郁闷却从未远离。有一天,惆怅无聊的王昌龄走出城外,来到东溪的荷池,忽然看到一幅至美的画面,那就是酋长的公主——  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歌唱,遂入眼入心,作此《采莲曲》。

这首七绝以写意的手法,描摹了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荷塘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7)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以景夺目,以动写静。叶似绿罗裙,花似美人脸。“一色裁”,同为绿色,裁剪成两物;“两边开”,一边是采莲少女娇嫩的粉面,一边是夏日荷花美艳的绽放,两相映照,美不可喻。绿荷红莲,人花难辨,采莲女分明就是那荷花仙子,袅袅盛开在诗人的眼前。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句中“乱”字用得十分微妙,因为荷花荷叶的稠密让人眼花缭乱,所以“看不见”采莲少女,这也是对前两句升级版的解说。一眨眼的工夫,刚才的采莲少女就隐没在荷群中,任诗人仔细寻找而不得。忽然“闻歌”,划破了一片宁静,而且由远及近,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戏剧感十足。“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也表现出采莲场景的活泼动人。

人比花儿美诗词(美人如花   )(8)

到底是花迷人,还是人迷人,未可猜测。但可以确定,彼时的诗人,已经拂去了满怀愁云,亮堂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