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如何才能够被称为“奇”呢?其实这有一定的主观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就讲一下我个人所认同的一位奇女子。中国历史上奇女子有很多,诸如汉朝蔡文姬、唐朝武则天、宋朝李清照、清朝秋瑾等等。她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时代,都发光发热,有着自身独特的“奇”。而今天我讲的,可能不太为大众所熟悉,她就是辽国宣懿皇后·萧观音。

萧观音辽国才女皇后的悲惨命运(才艺不输汉人的)(1)

萧观音

《辽史·卷七十一·后妃列传》: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重熙中,帝王燕赵,纳为妃。清宁初,立为懿德皇后。皇太叔重元妻,以艳冶自矜,后见之,戒曰: “为贵家妇,何必如此!”后生太子浚,有专房宠。好音乐,伶官赵惟一得侍左右。大康初,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诬后与惟一私,枢密使耶律乙辛以闻。诏乙辛与张孝杰核状,因而实之。族诛惟一,赐后自尽,归其尸于家。乾统初,追谥宣懿皇后,合葬庆陵。

萧观音,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跟历史上著名的淫词艳曲《十香词》有关,而后再次遇到这个名字则是哀婉幽怨的《回心院》。此时我便觉得惊诧,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她这样充满矛盾呢?

公元10-13世纪,中国处于大分裂时代,长期共存的宋、西夏和辽国在这一时期互相斗争,辽国一直想南下灭宋。而在这段时期中,辽宋两国的文化不断交融影响,辽朝在典章制度、思想观念、风尚习俗等方面,既借鉴吸收许多中原汉族传统文化,又保留某些本民族固有文化特色。对于丰富华夏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萧观音则是这种文化冲突下的一个悲剧人物。

契丹本是北方彪悍的游牧民族,无论男女都不似汉人文弱。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就是一个狠角色,是历史上出名的断腕太后,男人都十分惧怕她。

萧观音出生在已经汉化了的辽国,萧观音对待汉文化的认同感十分高。打小萧观音便熟读诗书,尤擅长音律。萧观音最拿手的便是弹琵琶,而整个辽国后宫,只有三人善音律:齐天后、萧观音和萧瑟瑟。并且她们都十分得宠,但是却都不得善终。

萧观音辽国才女皇后的悲惨命运(才艺不输汉人的)(2)

皇宫向来如此,光鲜亮丽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墙外的人想进去,墙里的人想出来。

萧观音在还未出生时,其母梦见天狗吞月,利剑入怀,遂请来法师为其解梦,测算女儿未来的吉凶,巫师曾预言:日后,此女将贵为皇后,但却不得善终。为了让女儿遇难呈祥,萧观音父母为女儿刻意取名“观音”,以待观音菩萨的庇佑,又聘请儒生为其教授汉学。认为只要区别于其它辽契丹尚武成风的贵族女子,远离“纵马万里,弓弦霹雳”的“马上皇后”生活,萧观音就能避开巫师预言的血光之灾。无奈法师一语成谶。

年少的萧观音便出落的亭亭玉立,受到了辽国皇帝的赏识,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耶律基纳其为“女中才子”。清宁元年(1055年)十二月耶律基纳继位,萧观音便被立为皇后,尊号懿德皇后。

萧观音辽国才女皇后的悲惨命运(才艺不输汉人的)(3)

辽道宗(耶律基纳)十分怜爱这位皇后,有一次萧观音从行道宗秋猎,到了一个名叫伏虎林的地方,辽道宗兴致来了,命萧观音作诗一首,

萧观音受命赋诗曰: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虽然不是什么佳作,但对于一个游牧民族的女子,写诗能够信手拈来,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这首诗充分地写出了契丹一族的豪迈气概,并有激励道宗进取和树立大辽为“正统”的政治文化内涵。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介女流能有如此的文笔实属了得。

两人本来能够琴瑟和鸣,相濡以沫,无奈朝中奸臣作祟。

辽道宗在皇位上待久了,看到国泰民安,辽国繁盛,开始游乐起来,尝尝肆意涉猎,怠于朝政。萧观音常慕唐太宗徐贤妃(徐惠)行事。贞观末年,唐太宗东征西讨,修治宫室,百姓劳怨,徐贤妃上疏极谏,劝太宗体恤黎庶,慎终如始。萧观音以徐贤妃为楷模,乘时向道宗进谏得失。无奈辽道宗不是明君,没能明白萧观音的苦心。

“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几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

辽道宗虽然“嘉纳”,但内心却已生恻隐之心。渐渐对萧观音疏远。

萧观音想到自己为道宗生了一儿两女,却仍然被道宗冷落,心中苦闷,便作《回心院》十首以希冀重获道宗怜惜,无奈眼前人已非当时人,物是人非事事休,不能坦诚相见,便也只能泪先流。

《回心院》(十首):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展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爇熏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爇熏炉,待君娱。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

《回心院》取自唐高宗被废后王氏和废妃萧良娣所居之地——《新唐书·后妃传上·王皇后》:“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 ”,乃萧观音首创。

为了再次博得辽道宗的青睐,萧观音寻找当时宫中伶官赵惟一,并为《回心院》谱曲,两人时常在宫中一同合奏。正是这样的举动,导致萧观音的杀身之祸。

萧观音辽国才女皇后的悲惨命运(才艺不输汉人的)(4)

太康元年(1075年)皇太子耶律濬参预朝政,法度修明。耶律濬与当时的辽国著名奸臣耶律乙辛政见不合,耶律乙辛想篡夺皇位,第一步就是除掉太子皇后。其实耶律乙辛早已皇后太子一派仇恨在心,萧观音背后的萧氏一派乃是辽国的权臣,严重妨碍了耶律乙辛的利益。耶律乙辛一直在筹划如何扳倒他们,总有等到了时机。或许可能是还未出生时道士的一番话,让耶律乙辛有了想犯上作乱,篡夺皇位之心。

《辽史·耶律乙辛传》写道:初,乙辛母方娠,夜梦手搏囗羊,拔其角尾。既寤占之,术者曰:“此吉兆也。羊去角尾为王字,汝后有子当王。”

耶律乙辛为了陷害萧观音,勾结当时为萧观音演曲的宫婢单登。单登本是叛王耶律重元家婢,没入宫中,也善弹筝与琵琶。便一同跟赵惟一在萧观音面前演奏,无奈不被萧观音看中,被赵惟一抢了风头,由此对萧观音怀恨在心。

萧观音辽国才女皇后的悲惨命运(才艺不输汉人的)(5)

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因平叛耶律重元,便跟单登有了接触,后来得知了单登的心思,便勾结单登。耶律乙辛命人写下粗俗,淫秽的《十香词》,让单登呈给萧观音,谎称为宋国皇后所作,请她御笔抄录,堪称词字双绝。

《焚椒录》记载曰:后善书,登绐后曰:“此宋国忒里蹇所作,更得御书,便称二绝。”萧观音又写得一手好字。单登这番话的意思是:词是宋国皇后作,书为辽国皇后写,(词好字亦好),堪称双绝。

无奈萧观音不知是计,便欣然接受,执笔抄录了《十香词》,并在旁赋怀古诗一首: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萧观音辽国才女皇后的悲惨命运(才艺不输汉人的)(6)

耶律乙辛找准时机,借题发挥,命单登以此为据指控赵惟一与皇后私通。道宗本就冷落萧观音,更加轻信谗言,以“铁骨朵”击萧皇后,几至殒命。后又命耶律乙辛和参知政事赵孝杰,审理此案,二人对萧观音施以酷刑。而后赵孝杰便上奏:《怀古》诗“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两句中,含“赵惟一”三字。道宗便赐死萧观音,萧观音在赴死之前请求叫道宗一面,但并未得到准许,于是含恨写下了一首《绝命词》:

嗟薄佑兮多幸,羌作俪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托后钧兮凝位,忽前星兮启耀。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岂祸生兮无朕,蒙秽恶兮宫闱。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惭,遏飞霜兮下击。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共西曜兮将堕,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我生兮必死,又焉爰兮旦夕。

萧观音死后,太子誓要为母报仇。无奈道宗道宗颟顸昏聩,不辨乙辛之诈,太子最终也被乙辛所害。萧观音母子先后死于非命,铸成千古冤案。幸好太子留有一子,道宗最后传位给了他,便是天祚帝耶律延禧。一上位以后,便重查太子跟萧观音案,为他们平反,此时耶律乙辛已经被道宗处死(因叛国罪被缢死),耶律延禧只得将耶律乙辛开棺分尸,诛灭九族。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成为萧何,败也萧何。被自己心爱的男人所怨,所恨,所杀,未免太过讽刺!才貌双全又如何?宠冠后宫又如何?皇帝的妻子,多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皇后从来就少有善终者。

说来也巧,萧观音的孙子——天祚帝竟然也跟辽道宗一样。辽国另一著名才女萧瑟瑟便有着跟萧观音相同的情景,不过这一次不同,辽国走向了尽头。

萧观音辽国才女皇后的悲惨命运(才艺不输汉人的)(7)

世人皆知多少红颜祸,红颜不堪皇帝过。在强大的皇权机器下,萧观音等女流一旦遇到明君那便是锦上添花,如若不然,那就应了那句“红颜自古多薄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