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祥符调由来

祥符调,是发源于河南开封的一个豫剧流派,得名于祥符县,祥符调乃豫剧之母,为标准的中州正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作为豫剧的主流,祥符调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的风格。祥符调是中国戏剧艺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明星,是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公元1008年,宋真宗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元年,附郭都城的开封县也改名为祥符县,在开封一带演唱的梆子声腔,就称为祥符调。作为豫剧的主流,祥符调在继承了自宋代“路歧人”一脉相传的演唱风格的同时,又吸取了在开封一带盛行的锁南枝、傍妆台、山坡羊、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寄生草等民歌腔在内的其他戏曲艺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粗狂、高亢、激越,古朴醇厚 、委婉明丽的风格。

河南豫剧十大名旦分别是谁(祥符调的代表人物)(1)

二、陈素真简介

豫剧表演艺术家,祖籍陕西富平,1918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她本名王若瑜,8岁拜孙延德为师,学习生、旦、净、丑(后主攻旦行),10岁登台,为豫剧第一个女演员。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河南梅兰芳”的美称。1937年她去北京学习京剧武功,发展了豫剧的武戏。同年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并开始在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从而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期间演出了樊编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等新戏。

她于1936年病嗓,致力于做功戏。陈素真的唱腔俏丽精巧,表演细致秀美。擅演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等。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生旦净丑不挡,唱念做打俱佳。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创了豫剧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陈派”艺术,成为豫剧祥符调卓有影响的代表。

陈素真在豫剧六大名旦中年龄最大,从艺最早,成名最早,并且是唯一一位有着生、旦、净、丑等各行当艺术功底的豫剧大师。此外,豫剧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精湛的艺术,被视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河南豫剧十大名旦分别是谁(祥符调的代表人物)(2)

《三拂袖》剧照

三、艺术贡献

陈素真是一位唱腔和表演均达一种极至的豫剧大师,经过多年的舞台初中,创立了豫剧“陈门”艺术,其主要特色为:

1、唱腔古朴典雅,韵味纯正而又醇厚,是豫剧祥符调旦行声腔的集大成者,属牡丹、墨菊、“大音希声”的王者之韵;

2、做功端庄含蓄,准确细腻,层次分明;她在舞台上眼睛会说话,眉指能传情,举手投足均美不胜收,属“大象无形”的艺术品位;

3、念白“高低抑扬,错落有致,轻重徐疾,相间得体,字正音准,脆甜明亮,极富音乐之美”;

4、文化品位高超。平日一样的练功,一样的“踢腿”,一样的“跑圈场”,但她是在练一种很深的“文化功”。同样的“二八”、“流水”,她的声腔中,有如相国寺的霜钟和繁塔的风铃声鸣,积淀着千百年文化传统的八朝古都都开封的风土人情;同样的表演和人物塑造,她能表现出活生生的人物的呼吸和体温,感悟到她所演绎的人物的命运及其所处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

河南豫剧十大名旦分别是谁(祥符调的代表人物)(3)

四、表演特色

《梵王宫》中“梳妆”一场,根据剧情发展,女主人公正处于无比喜悦、紧张忙乱的精神状态之中。陈素真的表演,紧扣剧情发展。随着她的遐想,虚拟的表演动作变化多端。你看她又是对镜整容,扎花理鬓,又是择衣着身,返身自看。一会儿聆听鼓乐,拍手自喜,一会儿面含嗔笑,噘嘴自气,真是表演繁杂而近情,温而不过而逼真。观众看了连连拍手称赞,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她那甩辫穿衣的绝技,将表演推向高潮,把耶律含嫣这位妙龄少女演得出神入化,令人叫绝了。

             陈素真大师的《梵王宫》梳妆一折

《三上轿》是陈素真早年的代表作,稍后一点的代表作《捡柴》中的姜秋莲的唱腔改革,其影响大于《三上轿》。特别是姜秋莲上场第一段慢半七折唱腔最为著名,因为她恰到好处地唱出一个被逼出门、心痛神伤的大家闺秀内心的苦、痛、愤、羞,且又不失身份,看了使人由衷的产生爱怜,其艺术魅力十分感人。在陈素真用改良的新唱腔演出《春秋配》一折时,观众的情绪随着陈素真唱腔凄婉的转变而跟着起伏波动,悱恻的唱腔将戏剧的感染力和感化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到她中年以后,唱腔设计已有很高的成就,她在《宇宙锋》剧目中,将豫剧传统老戏《头冀州》中埋没多年的“哭剑”唱腔,经过精心的整理,恰到好处的用到赵艳容装疯的唱腔上,观众听了深受感染,妙不可言。陈素真大师的艺术座右铭是“艺不惊人死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