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里的老四从小就不守本分,调皮捣蛋啥事都干。当然这是奔着未来的逆势称尊的路子刻画的。明初始轫,万象更新,一切都欣欣向荣,宫里的规矩自然少了些,松了些,不过在朱重八的儿子们中间,还到不了朱棣神采飞扬,相反,现实中的他反而低调得多,毕竟在帝王之家,活下来,尤其是有能力的人活下来,靠的是智慧和隐忍。老朱的眼里,只有太子朱标一个人,他把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权力资源一股脑儿地往朱标这儿送,为了他拼着老命攒下的江山基业,为了老朱家的子孙后代,他必须培养一个让他死后瞑目的继承人!

假如朱标不死燕王敢反么(假如朱标不死)(1)

朱标根正苗红,是长子,又是马皇后所生。自幼跟随老朱从军,熟习军营生活,了解民间疾苦,很接地气。这是正经国君的必需经过的历练。跟随朱元璋的一帮老哥们都不傻,知道这小朱就是他们未来的主子,或者是自己后代们的主子,心照不宣,双方关系搞得都不差,在辅助朱标方面,全朝上下,不遗余力。先看看老朱为他攒的班底,太子少师是文臣之首韩国公李善长,少傅是武官之首魏国公徐达,少保是武官中第二人物鄂国公常遇春。后来,天下读书人的代表,明初三大文人之首的宋濂,也成为詹士府赞善大夫,做了朱标的正式老师。不光是政治层面,姻亲关系也是盘根错节,相互维系,朱标的正妃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则是朱标的娘舅。

假如朱标不死燕王敢反么(假如朱标不死)(2)

此外,在云南还有一个视朱标为亲兄弟的黔宁王朱沐英,他本是朱元璋的干儿子,朱视之如己出,情同父子,骁勇善战,镇守边关数十载,对朱标忠贞不二,后来当沐英得知朱标去世的消息,一度悲伤过度,甚至晕倒。为了历练朱标的处理政务能力,朱标从13岁开始,就被立定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寻访各路名师,甚至自己编书籍,教导朱标学习,可谓下了血本。从洪武十年开始,朱元璋就下令,一切政要先报告给朱标,然后再上报给他。朱元璋就是在刻意练习朱标的处理国家政事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其他皇子们的生存空间就相对窄矮得多,为了生存,不乏有装傻充愣的,发誓效忠的,志向萎靡的,努力掩饰自己的棱角和锋芒。不然,护江山根基远大于护犊子的老朱,容不得朱标身旁有任何的潜在威胁。如果朱标不死,又有这些人为朱标保驾护航,给朱棣10个胆,他也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更不敢有所妄动。历史的轨迹切换到了朱棣的程序里面,历史的真实面目就有了些美容美颜。不过没有朱标的短命,也许朱棣的雄才大略永远会体现在调皮捣蛋上,有太大的作为恐怕难上加难,甚至惹火烧身,因为他没有当主角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