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美好风光,不仅有枝头浓绿榴花燃的热烈,和满池翠影小荷翻的清新,还有“梅子金黄杏子肥”的喜悦,更有“风吹麦浪满田金”的希望。那一望无垠的金黄,总会给人一种富足的安全感。

每年的麦收时节大都是异常炎热的,但这种晴热天气正是农人需要的,收割,晾晒粮食都指望着好天气。遇到今年这样的连阴雨,田地泥泞不能下脚,眼睁睁看着粮食发霉出芽,才叫人心痛。

历代诗人,有吟风弄月之作,更有忧国忧民,记录农事之篇。

诗曰:

“麦头熟颗已如珠,小阨惟忧积雨馀。”

“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

“骄阳行空势方烈,刈麦农夫宁惮热。”

“雊雉逐雌催刈麦,鸣鸠呼雨课锄瓜。”

白居易的这首《观刈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与诸君共读。

观刈麦原文及感悟(赏析白居易观刈麦)(1)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807年)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盩厔,就是今天的陕西周至,是作者担任县尉时写的一首叙事诗。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农家很少有清闲的日子,每到五月收获的季节人们更加忙碌。夜间的南风吹拂,田间的小麦一片金黄。

接着是忙碌辛苦的劳动场景:妇女们提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

收割小麦的青壮年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被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上火辣辣的阳光在烤晒。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能多干点活。

观刈麦原文及感悟(赏析白居易观刈麦)(2)

接下来又描写了比辛劳还要苦痛的情景:又见一位贫困妇女抱着孩子站在割麦者的身旁,右手拿着捡到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正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经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填充饥肠。

原来是繁重的赋税,使她无田可种,无麦可收,连生存都难以维持。

最后,诗人由农民的艰辛生活联想到自己的安逸舒适:现在的我能有什么功劳德行!不用从事农耕养蚕摘桑,一年领取的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地念念不忘。

白居易很擅长写叙事诗。不仅形象描述了人物情态,更能把所叙事件写得曲折生动;既发人深思又饱含怜悯之情。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真实还原了夏日劳作之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在麦收之际听闻此言,更让人心酸。

观刈麦原文及感悟(赏析白居易观刈麦)(3)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让人想起《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句。正常人岂有不知冷热的,都是为生存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古人如此,现代人又何尝不是。谁不知道劳逸结合最好,可生活的重压下,又有多少人在超负荷劳作。

所以,张养浩诗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谓千古一叹。

而作为官员,诗人能够体察民情,心怀悲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也是难能可贵。

观刈麦原文及感悟(赏析白居易观刈麦)(4)

闲言碎语

作为农村80后,对于收麦,都有着深刻印象。九十年代初,还没有收割机,都是人工收割。场景就如诗中所写,不仅男人在抢收,妇女和孩子也在田间挥着镰刀割麦。

每到这个忙碌的时节,学校都会放“麦忙假”。家长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很多老师都是民办的,也要回家收麦子。

我家因为祖辈是地主,所以父辈饱受歧视,都是人到中年才结婚,对孩子相对会宠溺一些。在地里,一垄麦子还没割几米远,父母看我热得满脸通红,就催我回家。我不肯,他们就引导我去菜园看看有没有能吃的黄瓜,顺便拔点菜之类。

观刈麦原文及感悟(赏析白居易观刈麦)(5)

石磙,现在已很少见到。图片网源。

麦子割完,先要一捆捆扎好,再用架子车运到打麦场,接着散开铺到地上,然后用木叉挑放均匀。暴晒后,就可以碾场了。

最早都是牲口拉着石磙来回转圈,但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拖拉机在忙活。

最后把麦秸堆成垛(这是很好的引火柴,也是我们捉迷藏的乐园),麦子趁风扬尽尘土和碎麦秸,完全干燥后就可以装袋运回家了。

从收割到晒干归仓大概要一周的时间,大人们个个灰头土脸,黑瘦了一圈,真的很辛苦。

而现代,收割机的效率就高多了,原本一家人要干两天的活,机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

观刈麦原文及感悟(赏析白居易观刈麦)(6)

至于前几天网传的收割机事件,已被证实为谣言。

说句公道话,这样的连雨天,满地泥泞和积水,收割机根本无法作业。况且,粮食晾晒也需要晴好天气,否则,还是会发霉。

观刈麦原文及感悟(赏析白居易观刈麦)(7)

希望政府下拨的2亿元专供小麦烘干,能够帮助父老乡亲们渡过难关。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之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