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要不要过正,是不是过正要实事求是。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出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矫枉过正”是一句成语,原意是纠正错误而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但旧时有人常用这句话去拘束人们的活动,要人们只在修正旧成规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许完全破坏旧成规。在旧成规的范围内的修正活动,叫做合乎“正”,也可以叫改良;如果完全破坏旧成规,就叫做“过正”,这个叫革命。

报告中要求“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是针对旧成规是“封建秩序”,这个是必须要打破旧成规的,必须要革命,在封建秩序下的改良行不通,所以矫枉必须过正。

矫枉过正是成语吗(矫枉过正)(1)

这个思想带到管理工作中,矫枉就是解决影响效率的问题痛点,第一步找出问题痛点,第二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与原管理秩序的关系,如果原管理秩序限制了效率的提升,那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就是过正矫枉。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效率,与这个目的相违背的都是“枉”,必须“矫”,矫正到什么程度,要看旧成规是否限制了效率的提升,所以到底是要改良还是改革,要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分析。

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改良是升级,改革是换代,但改是常态。

矫枉过正是成语吗(矫枉过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