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头条无意间推送过来了曾仕强老先生的视频。讲的是曾老12年在老子故乡河南鹿邑老君台前给大众讲授《道德经》的事儿。重新回味,收获依然厚重,这个讲座是我几年前也看到过的。除了深深着迷于曾老渊博的学识和亲切的形象之外,我被曾老普及传统文化,为中华奔走呼号,视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的一腔热血深深打动。说实话,这种基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前提下的爱国热情是油然而生的,就像“道”,很亲切、很自然。

唯有一死可解百苦(精神不死利欲湮灭)(1)

然而,物是人非。如今曾老已然仙去,只留下珍贵的影像和等身的著作。在此,向曾老致敬,因为他毫无保留,分文未取地对我们的文化修养进行了浸润,提高了普通人对经典的浓烈兴趣,普及推广了“文化精髓”。这可谓是一大“功德”。我当然是受益者之一,我心存感恩。

唯有一死可解百苦(精神不死利欲湮灭)(2)

曾老是国学大师,尤其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身上这种“利万物而不争”的“上善若水”的品格是曾老为万人敬仰的基石之一。

唯有一死可解百苦(精神不死利欲湮灭)(3)

同时,当我满怀感恩地重温曾老的视频时,突然弹出一个付费倒计时,告诉我一分钟之后要想继续观看就要付费。当然,现在是知识经济社会。这么好的视频,应该收费。但有一点值得怀疑,曾老已经仙去,所付费用流向哪里,作何之用?我立即打开原本收藏的曾老讲座网站,不得了,原本免费的视频每个都要收费,而且价格都相对不菲。我除了后悔当初没有提早看完之外,心中充斥着一些失落和悲叹。

唯有一死可解百苦(精神不死利欲湮灭)(4)

曾老曾说过:“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单纯的心灵最接近于“道”。曾老在的时候,他的视频,他的教化都可以无私地“普度众生”,为何仙去后被“利欲”者作为了牟利的工具。为什么不弘扬曾老的这种“普化”的精神。曾老还说过“谷神不死”,“谷”是虚空,是包容,是舍予,是普化,这样的精神当然“不死”,也应当被后人铭记和传承。

唯有一死可解百苦(精神不死利欲湮灭)(5)

唯有一死可解百苦(精神不死利欲湮灭)(6)

当然,这只是我从一个方面得出的感慨。也惟愿这些“利欲”之举是我的误解,这些钱财可以完成曾老普化社会的“遗志”。“一阴一阳之谓道”嘛,曾老常说的,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曾老的喜爱。当然包括我在内,即就是付费,也不惜再一次聆听老先生的谆谆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