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5日,在延安发生了一起枪杀事件,这起案件不仅轰动一时,而且还惊动了毛泽东。

案件的经过很简单,作案人黄克功由于女友刘茜不肯与之结婚,一怒之下,开枪打死了刘茜。

黄克功介绍 黄克功在娄山关立下大功(1)

(黄克功剧照)

说起来,黄克功可是红军中的革命功勋人物。

黄克功生于1911年,是江西南康人。不过也有人说他是河北邯郸人,在那个天灾人祸的年代随叔叔南下经商,才到了江西。

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农民武力暴动,16岁的黄克功投身其中开始闹革命。

1930年,朱毛红军从江西过境,路过黄克功的家乡,黄克功加入红军队伍,随后他参加了土地革命斗争及艰苦卓绝的长征。他也因此参与了长征路上所有的重要战役。特别在娄山关战役中,他因骁勇善战立下了大功,因此在抵达延安后,26岁的他已经升任师团级干部了。

当时,党组织为了抗日需要,在延安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既有文化又有作战经验的黄克功,被任命为抗大第二期第15队队长。

刘茜原名董秋月,生于1921年,她是山西定襄人。

董秋月的祖上做过官,她的祖父董崇仁做过晋南镇守使,和袁世凯曾有兄弟之谊,因此在民国时期为阎锡山所拉拢。后来,袁世凯病逝后,董崇仁也失了势。好在家业丰厚,因此便归隐乡里,过起了豪阔的隐居生活。

董秋月的父亲董晋魁是个读书人,他在民国时期受新思想影响,为了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带着妻儿离家出走,住到了祖父早年在北京购置的房产中,靠给人抄写赚点钱。不过他并不需要靠着那点抄写赚来的钱谋生,所以他和妻儿在北京的生活,还是体面又富足的。

黄克功介绍 黄克功在娄山关立下大功(2)

(刘茜剧照)

董秋月是董晋魁的三女,虽然董晋魁受新思想影响颇多,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却根深蒂固,所以董秋月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只能看着哥哥董家宝读书。

后来,还是日本归来的表姨刘映荷不顾董晋魁夫妇反对,硬拉着董秋月找到她相熟的小学校长,这才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董秋月聪明伶俐,读书也很用功。由于成绩名列前茅,因此一直担任班长。

抗战爆发前,董晋魁带着妻女又迁到山西太原,并在那里暂时安定了下来。董秋月则凭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友仁中学。在那里她不仅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而且她还因能歌善舞又有领导才干,被选为民族解放先锋队负责人。

在红军抵达延安后,董秋月便告别了学校和家庭,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沦陷区来到了延安,并考进了抗日军政大学。

在报名时,董秋月为了表达对表姨的感激和对革命的追求,她给自己改名刘茜。

刚入校的时候,刘茜就被分到了抗大第二期第15队,成为了黄克功的队员。

此时刘茜虽然才16岁,但她的年轻漂亮却让黄克功倾心不已,而仪表堂堂又身居高位的黄克功自然也让刘茜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两人没接触多长时间就成了公开的恋人。

不过,黄克功和刘茜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不久后,党组织为了培养优秀的抗战干部,再加上全国各地不断涌来爱国青年,光是一所抗日军政大学显然不能满足革命需要。所以党组织又创办了陕北公学,黄克功所在的第15队就被转到了陕北公学,而黄克功则调到抗大第6队继续担任队长一职。

黄克功介绍 黄克功在娄山关立下大功(3)

(陕北公学旧址)

黄克功没想到的是,这一分开,就让他的爱情出现了大问题。

原来,刘茜起初还和黄克功靠着书信互诉衷肠,但是新环境和新同学似乎让刘茜改变了她在爱情上的态度,所以她对黄克功的热情日渐减少。

黄克功敏锐地感觉到了刘茜的变化,同时他又听说刘茜在学校里和男同学多有往来,这让黄克功心生妒忌和猜疑。所以他不断给刘茜写信,并且还送钱送物,表示要和刘茜立刻结婚。

然而此时的刘茜,由于接触到了不少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结识了不少优秀的男青年,因此对黄克功渐渐有些瞧不上眼了。

其实这也怨不得刘茜。当时延安的男女比例为5∶1,而刘茜年轻漂亮,又多才多艺,这自然让她成了陕北公学一枝花,身边更不乏男同学的追求。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前和黄克功在一起,被他一身光环蒙住了眼。现在有了青年才俊们做比较,黄克功的形象就立刻像失去了滤镜一般,真实又不美好了。

而黄克功又生怕鸡飞蛋打,于是不断给刘茜送钱,并急不可待要求刘茜赶紧和他结婚。这让自视为“新女性”的刘茜对他更加反感,但出于礼貌,刘茜起初还委婉地在信中规劝他:“送钱吗?假如你爱我,这钱就不应该给我,应该送给前方的战士用。现在正是国家存亡之际,我们更应该讲广义的爱,要知道4万万同胞还在水深火热中等着我们去爱他们。你不应该爱我,而是应该爱我们的同胞。”

但刘茜越是这样委婉地拒绝黄克功,黄克功就愈发想要早些得到刘茜。所以他并没有冷静地思考刘茜的意思,反而改送钱为送物,想以此重获刘茜的欢心。

但黄克功的行为让刘茜愈发反感,所以她直接给黄克功回信说:“爱情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而是意志和认识的相同。再说我们都有恋爱的自由,谁也不能干涉对方交往朋友的权利。”

黄克功介绍 黄克功在娄山关立下大功(4)

(延安抗大女学生资料照)

凭良心说,在延安的未婚女青年择偶的条件中,像黄克功这样经历过长征且在长征中还战功累累的英雄,是她们择偶优先考虑的对象,何况黄克功还是师团级干部,且仪表堂堂呢!

黄克功也知道不少未婚女青年对他有好感,这也让他更加自傲。可是刘茜居然在分开短短的时间里,却对他一改往日热情的态度,在言语中竟处处显露出要和他分手的意思,这就大大的打击了他的傲骄。而他又是个顶要面子的人,为了不至于受到更大的羞辱,他情急之下找到了刘茜,并当面向刘茜求婚,希望刘茜感动之余,能回心转意。

但刘茜已经不厌其烦,所以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了他。

被激怒的黄克功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拔出手枪对着刘茜的头部,就开了两枪。看着刘茜丧命后,黄克功才返回宿舍。

次日一早,和刘茜同宿舍的同学便向校方报告,称刘茜一夜未归。

校方非常重视,马上派人四处寻找,最后在学校不远的延河边的大石头旁发现了已经死去多时的刘茜。

枪杀案发生后,根据调查走访,黄克功成了最大嫌疑人。

这时黄克功的警卫员来举报,称他在给黄克功洗衣服的时候,看到衣服上有血迹,同时他在擦枪的时候,发现枪有使用过的痕迹。

这样一来,黄克功就作为嫌疑人被逮捕归案。面对审问,黄克功对杀刘茜一案也供认不讳。

案子虽然侦破了,但由于黄克功是共产党高层领导,所以对于如何处置黄克功,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

黄克功介绍 黄克功在娄山关立下大功(5)

(黄克功剧照)

一部分人认为黄克功身为共产党员,在国家危难时刻,居然还陷于儿女情长中不能自拔,且逼婚不成就枪杀革命同志,这实属品德败坏的表现。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黄克功在革命战争中不怕流血牺牲,立下了不少战劳,是难得可贵的人才。再说,培养一个年轻干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又是国家存亡之际,应该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黄克功也自恃有功,再加上又是用人之际,所以他抱着乐观的心态,给毛泽东写信做了报告,并恳求如果一定要判处他死刑,希望能给他一把枪,让他在战场上死去。

当时国共两党正是二次合作时期,但国民党正不满深得人心的共产党,所以他们把这起案件称为“黄克功桃色事件”,并在报刊上大肆渲染,称共产党“草菅人命,无法无天”,并且为刘茜声讨“人权”。

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受舆论的影响,也对黄克功事件抱以怀疑的态度。认为共产党会大而化小,小而化了,所以关注此案的人非常多。

1937年10月12日,陕甘宁高等法院在延安公学的操场上召开了公判大会,当时陆续来了2千多人旁听。

当黄克功作为被告人被带上会场后,他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历数自己从参加红军起参与的战役及他立下的功劳。且一边说一边还解开了衣衫,把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指给大家看。

看到黄克功身上的伤疤,大家又陷入到争论之中。甚至有人还说,哪怕有10个刘茜,也抵不上1个黄克功。现在正是抗战时期,与其把黄克功的命丢在这里,不如让他到战场上去杀敌人。

就在争论不下时,毛泽东身边的警卫员骑着快马奔来,并小跑着来到审判长雷经天身边,把毛泽东的信交给了他。

原来,毛泽东在收到黄克功的信件后,他一方面深为黄克功惋惜,一方面也清楚地意识到,这起事件处理不好,就会大失民心。民心没有了,革命也就失败了。

所以,他特意给黄克功和雷经天写了这封信,并在信中再一次强调了共产党和红军都应该执行更加严格的纪律。尽管国家存亡,但不能因此就放任黄克功的犯罪行径,所以必须对他执行死刑。而且所有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都应该以黄克功一案为戒,绝不能在纪律上放松要求。

毛泽东的信是雷经天当着众人的面从头读到尾的,而黄克功在听完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

不过,这认识来得实在太晚了,因为信件读完后,对他就执行了死刑。

(参考史料:《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