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许昌有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历经400余年荣光依旧,堪称许州第一名门望族,这就是卢氏家族。
明代许州出现过17名进士,其中就有一对卢姓父子;清代许州第一历史名人卢六艺,官至广东左布政使……
明嘉靖年间的《许州志》、清乾隆年间的《许州志》、清道光年间的《许州志》、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志》,都记载了大量卢家先祖的丰功伟绩。
那么,许昌卢氏家族荣耀400多年的秘密何在?6月15日,记者在许昌卢氏文化研究会成员的带领下,走进古韵悠然的卢氏议事厅,聆听卢氏先贤的传奇故事。
卢姓图腾
姓氏溯源
卢氏起源于山东?
“卢氏是自魏晋至唐代的中华四大名门望族之一。汉代的卢绾、卢植以及唐代的卢照邻、卢同、卢纶,无一不是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退休教师卢学勤是许昌卢氏文化研究会成员,他对卢氏的历史颇为了解。
要讲卢氏与许昌的渊源,我们先说说“初唐四杰”卢照邻的故事。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墓地就位于禹州城北的无梁镇龙门村。《禹州志》载:“石楼山东南,下为羊皮岭,又东南五里曰土龙山,其阴曰土门,唐卢照邻墓在焉”。
卢照邻在四杰中年龄最大,比杨炯大15岁,比王勃大16岁,比骆宾王大18岁,算是他们的前辈了。他一生作品丰富,《旧唐书》中载有文集20卷,从宫廷到市井,从山川到边塞,从儿女情长到感怀人生,题材广泛。其中,《长安古意》中的佳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堪称经典,与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被誉为“姊妹篇”,被后人吟诵不绝。
卢满堂向记者介绍卢氏家族的故事。
可见,在唐代,卢姓就与许昌结下了深厚的缘分。那么,卢氏起源于哪里?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奚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卢姓的发源地虽是山东“卢邑”,但自古以来相承相袭的郡望,却是河北“范阳”。秦末汉初,刘邦的同乡好友卢绾,追随刘邦东征西讨取天下。刘邦登基后,卢绾先被封为长安侯,后又因其随驾“平定天下功最多”被立为燕王。燕王的封地即河北“范阳”,自此,卢氏子孙在此地名扬天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范阳”也就成了卢氏家族共同的标帜。
卢氏播誉天下,始于东汉卢植(公元121年—192年)。他以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称颂青史,开范阳卢氏文化之先河,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28位大儒之一。《后汉书·卢植传》中记载:“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卢植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所公认的楷模。
卢植及其子孙们,在汉魏南北朝所积累建树的学问业绩、品德风范,成为卢氏子孙千余年长盛不衰的声望基础和精神动力。
寻根问祖
目前许昌有两支卢氏后裔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的先祖是在宋代迁居许昌的,并且在襄城县做过‘主簿’。”卢学勤说,但《卢氏家谱》记载的一世祖卢元生于明代中期。
根据考证,目前许昌有两支卢氏后裔,一支是卢元的后代,现在大多生活在魏都区董庄社区、刘铁庄社区,建安区武店社区、辛集社区,长葛市老城镇卢庄社区等地;另一支是卢兴的后代,元末明初从洪洞县迁到许昌,如今大多居住在建安区的坡卢、岗头卢、举人卢等村庄。
许昌卢氏文化研究会成员卢满堂告诉记者,他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发现了一世祖卢元的墓志铭拓片,其极力赞扬卢元公为明代许州著名的三君子之一。明正德庚午年他56岁时,为解救大量将要被处死之人,力劝许州掌握生杀大权之狱宦,使其畏瞿,而平了冤狱。
卢元一生光辉,被明代三位进士撰写墓志铭而歌功颂德。撰写者是明代著名的文魁、词赋文豪大家、左佥都御史杜柟,书写者是许州第十八位历史名人平阳府知府李槚,篆写墓盖者是许州第十九位历史名人湖广按察使魏延萱。
杜柟赞扬卢元在忠、孝、诚信等诸多方面都是人们的楷模。而且卢元非常重视教育,课业不知疲倦,使儿子卢相、卢辅谈经作文其乐融融。
卢氏父子风尚纯朴,风格清高,重视学业,轻慢金钱,因此被有钱人所讥笑。卢元却说:“给子孙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混日子,不如对他们要求严格使他们学业上进。”这正应了《卢氏族谱》对卢元的评价:均绍祖宗书香之传,开子孙贊缨之统之赞誉。
杜柟之父杜进就要求杜柟、杜桐兄弟俩向卢元学习,要求他们像卢元、杨彦珍二君子一样,成为许州的新一代二君子。许州人称赞卢元说:“只有见识远大之人才会重视对后人的教育。”
在许昌博物馆内,有卢元儿子卢辅的墓志铭。《许州志》《许昌县志》称赞卢辅为“清操特著,卒入乡贤,科第奕世”,是许州、河南之“祥麟威凤”!
家族历史
光耀许州,400余年人才辈出
卢氏历代涌现出不少名人,如东汉名臣卢植、东晋文学家卢湛、北周名臣卢辩、唐代诗人卢照邻、清代政治家卢坤等。其中,明代历经276年,许州总共出现过17名进士,卢辅和卢修可父子两人就占了两名,而64名举人中的6名卢姓举人全都出自卢氏家族;清代许州第一历史名人卢六艺,官至广东左布政使,为二品大员、封疆大吏。
“明代至今的3套《许州志》及两套《许昌县志》,记载卢氏祖先的历史名人就有40余人,烈女有34人,实为罕见,不愧为许州第一名门望族。”卢满堂说,民国时期《许昌县志》的“总编”就是卢家先祖奉直大夫卢硕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文庙前有六通大石碑,左侧竟有三通大碑镌刻着卢氏先祖的大名。”卢满堂激动地说,第一大碑为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许州儒学修建碑,侍郎吴宽撰写碑文,115名生员赞助奉献,有5名卢氏,卢元列第十四位。第二大碑是明弘治十三年,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贾咏为明代南京礼部尚书、大文豪邵宝(曾在许州任9年知州)撰写的邵公去思碑。卢元以生员第一名热心响应,积极奉献。第三大碑,是卢家的先祖卢硕祯撰写的碑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州关帝庙,遗存有卢氏先祖罗山县教谕贡生卢硕煦(清道光十八年《许州志》校勘)的碑名,又有镌刻着二品大员卢六艺、广东灵山县知县卢昆蕴、生员卢基厚、街民卢昆荘(生员)等大名的一块爱心碑。
“这充分显示出卢家在许州名声显赫。”卢满堂说,如今,许昌卢氏文化研究会成员通过家谱、遗存的建筑、一些碑文拓片,寻找卢氏家族在许昌荣耀400余年的历史,也表达了卢氏子孙不忘祖德、感恩先辈,弘扬卢氏优秀文化,传播卢氏正能量的决心。
在漫长的岁月里,卢氏家族在许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历史悠久的许昌增添了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