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处在造假新高度:8篇论文,不同作者、不同医院、不同癌种、不同蛋白表达,结果却一模一样!的震撼中,但今天说到的操作就更让人开眼界了!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一位硕士生,用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基因MALAT2(其实只有MALAT1),发了一篇SCI,还以此完成了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顺利毕业

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真假(上交这位同学牛啊)(1)

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真假(上交这位同学牛啊)(2)

文章发表于5年前的2015年,谷歌学术显示,该文章竟然还被引用27次。

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真假(上交这位同学牛啊)(3)

为何近日被发现了呢?

5月27日,Cancer Gene Therapy 《癌症基因治疗》杂志针对题为MALAT2-activated long noncoding RNA indicates a biomarker of poor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 文章发表了一份撤稿声明:

因为担心文章所描述的MALAT2基因并不存在,主编正在撤回这篇文章。而发表后的同行评议证实了这一点:只有一种被称为MALAT1的基因。对于撤稿,还没有一个作者回应杂志主编或出版商

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真假(上交这位同学牛啊)(4)

因为文章研究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基因,所以,主编撤稿了!

因为MALAT2基因并不存在,根据论文题目,顺藤摸瓜,微博用户@扮虎找到了上海交大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经对比发现,2016年毕业的硕士生田源正是该论文的共同一作Y Tian,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汪昱(Y Wang)则是这篇SCI的四作

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真假(上交这位同学牛啊)(5)

研究摘要: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肺腺癌相关转录子2(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2,MALAT2)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侵袭转移中的相关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通过RT-PCR技术对146位Ⅱ/Ⅲ期并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ALAT2水平进行了检测。卡方检验验证MALAT2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模型构建生存曲线,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

结果: MALAT2通常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这种过度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周围神经浸润以及肿瘤 TNM分期显著相关。MALAT2的过量表达促进了人类胃癌SGC-7901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侵袭迁移,而下调MALAT2则抑制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

结论: 肺腺癌相关转录子2(MALAT2)在胃癌组织中处于过表达的状态,而且MALAT2的高表达对于II/III期的胃癌患者来说是一个不良预后指标。机制研究发现MALAT2可以通过MEK/ERK信号通路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我们旨在通过本项研究阐明MALAT2在II/III期 胃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写的真好

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真假(上交这位同学牛啊)(6)

再看这篇文章里的数据,都是那么的“符合预期”,生存曲线分得开,细胞组间有疏密,蛋白各组有差异......完美。

着实“佩服”这位同学的勇气!!!

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真假(上交这位同学牛啊)(7)

从毕业论文时间看,这位同学已经于2016年毕业。

目前上海交大医学院尚未作出回应,学位是否可保难说,但无论如何都对其个人信誉造成了减分。

领导怎么看,同学同事怎么看,妻子孩子怎么看......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