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讲话(马腾驰在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1)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当天演讲内容就是本文

在《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马腾驰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温润而美好的日子里,这么多的师长、先生与读者朋友们从远近不同的地方赶来,参加我新书《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让我感动!在此,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与衷心地感谢!

举办这个见面会,说实话,我是惶恐不安的,惶恐不安中又夹杂着几份激动之情。

惶恐不安的是,在世界读书日这个隆重盛大的节日里,这本《背馍记》,如同从山野里拿来了只有几片嫩小叶子的一颗小草,走进了苍茫耸天、让人要仰视了的浩瀚的书籍森林。它是那么地细小柔弱,是那么地不起眼,让我不由得就羞涩,不由得就紧张了起来。

激动的是,《背馍记》毕竟是我离开文学写作队伍二十多年之后的“归队之书”。不管怎么说,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今天的这个活动,准确地说,应该是我对大家的一个汇报会,是我要认真倾听批评意见的一个座谈会。

马腾驰讲话(马腾驰在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2)

——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赠予墨宝“骏马腾驰”合影的大屏幕前

《背馍记》选编的文章,是从我2017年底至2018年底创作的100多篇散文中挑选出来的。全书分5个章节,86篇文章,共计36万字。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说到《背馍记》,不得不说到收录其中的单篇散文《背馍》。2011年11月1日晚,《背馍》从“美篇”网页上发出后,很快,全国很多网站、网页、公众号、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等大量转发,点击阅读量巨大。许多人跟随其后写自己的背馍史,谈自己的感受与感想,《背馍》在网上掀起了一波热潮。一篇小文章引起如此大的影响,是出乎我意料的事情。

《背馍》在网上超常量的传播与热议,被称为网络上的“背馍事件”。网友们说《背馍》一文,戳到了几代背馍人的痛处,他们记忆的闸门一下子下被打开了。他们忆背馍,说背馍,并由此延伸拓展,说有一种精神叫“背馍精神”。

一篇《背馍》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直到现在,在网上,还有读者见了我面问:你是怎么样构思《背馍》的?写《背馍》用了多长时间?《背馍》为啥能引起那么大的影响?

回答这三个问题不复杂。第一,写《背馍》,我并未构思多长时间。从老家大张寨背馍去礼泉县城上学,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题目确定了,只要把我背馍上学的事儿,把我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就行。第二,写《背馍》,也就是一个多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我记得那天天气很冷,晚饭后,我去装修后正在通风跑气的新房子,坐在厨房里,在手机上很快就完成了写作。

马腾驰讲话(马腾驰在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3)

——年轻时与路遥合影前的对比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稿子写完后,改了几遍。不懂电脑的我,把写好的稿子通过手机发给我小弟晓驰,让他明天从“美篇”网页上发出去。文后,我标注的写作时间是第二天,即11月2日。结果他接到稿子后,当晚就发出去了。文章在网上火热起来后,不少读者在网上留言,说作者11月2日写的文章,怎么11月1就发出来了?直到现在,“美篇”里《背馍》一文的那个小差错还显示在那里。

第三个问题问得宽泛,回答起来可能不大让人满意。背馍上学,是那些年家在偏僻农村的学生们,谁也躲不过去的求学历程。我写它,就是为了告诉背过馍的自己,不要忘记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不要丧失、消磨了进取的动力与精神。客观地说,不是我文章写得多么好,是这个不被人注意的题材,触动了几代背馍人的敏感神经,他们心潮涌动,就跟着互动起来,就在网上广泛地传开了。仅此而已。

《背馍》在网上的表现,给了我自信心,也给了我努力创作的激情。在那之后,短则二、三天,长则三、四天,我就有一篇散文写出来,读者们说,这是井喷式地创作节奏。不断写出来的文章发到网上,读者们因为爱《背馍》,也就偏爱了我其它的文章,也就有了不低的点击阅读量,也就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群。说这些,并不是说我就多么地能行,文章就写得多少好,那不过是读者们的偏爱与支持罢了。

马腾驰讲话(马腾驰在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4)

——两次题写书名并做序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合影前

正是几代人都有难忘的背馍上学历程,有挥之不去的记忆,太白文艺出版社社长党靖先生决定出版出版一本《背馍上学那些年》的集子。征文启事发出后,应征稿件云集而至。这本书出来,背馍上学的文章将会更多,更全面,更好看。

在《背馍记》整理出书的过程中,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为我题写了书名,并将原来的书名《背馍》改为《背馍记》,又欣然接受我的请求,为该书撰写了序言。他说,腾驰的散文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只是缺少宣传,如果宣传跟上了,会弄出更大的响动来。他还说要替我吆喝上一嗓子。

长期以来关心我创作,给予我很多扶持与鼓励的著名评论家、作家、编辑家阎纲老师说,《背馍记》的序言,平凹写得实在,真实,写得好!阎老师还说,你的写作就依《背馍》的路子走下去,不会有错!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老师说,《背馍记》乡土题材的书写,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

我清楚,这是先生们对我的厚爱,是为了鼓励我。我也知道,文学写作,我搁置耽误了那么多年,要补的课很多,我需要以百倍、千倍的气力去补课,去追赶才是!

马腾驰讲话(马腾驰在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5)

——《背馍记》二十五届读书日举办首次读者见面会马腾驰先生

《背馍记》是1月21印好的,这一天是己亥年农历腊月27日,剩下几天就要过年,又突遇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了新书发行。但从网上得知《背馍记》出版消息的全国各地读者,在疫情期间快递停办的情况下,还是不断地打款订购。他们说先打款,等快递开通以后再寄书不晚!感谢那么多热心读者的信任与支持!是他们,给我鼓了劲,是他们,给了我不断朝新的目标迈进的精神力量!

关于《背馍记》一书讲了这么多,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真心汇报,也是为了给在坐的各位名家、各位老师与各位读者朋友们亮个底。是为了让大家找出、看出我的不足,给予我写作上针对性地指导与批评!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也是中国思想家朱熹逝世纪念日。世界读书日,这是名副其实的一个读书日!

让我们从认真读一本书开始吧——我说的是那些被时间验证,对人类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尽管上了年纪,但依旧散发着恒久魅力的经典好书!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敬祝各位身心健康、万事和顺!

2020年4月23日

马腾驰讲话(马腾驰在背馍记首次读者见面会上的讲话)(6)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