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的36个细节建议收藏(什么样的课堂比较高效呢)(1)

这个问题,今天晚上想了一下。归纳起来,有效率的课至少有七个要素:

一是学习目标要明确。这一堂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自已要清楚,也要让学生知道,一开始就要说出来或写出来。就如同要带学生去一个地方,那你至少先要把这个地方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个目标,对集中精力是有作用的。

二是先学后讲,先思后讲,先练后讲,先读后讲……总而言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你再站出来讲,点拨要放到最后,不要急。先学、先读、先思、先练就是一种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必须要有这个过程才能更深入地学会知识。完全没有看过的东西,不要讲,让学生先看先读先感知,然后再讲。关于“先学后讲”,就是:讲解过程中,也要留有空白,要有停顿,不要直接讲,不要太流利。有些关键点,学生还没有思考,老师就直接讲,而且讲得很清楚,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好不好呢?是不是一个好教师呢?不好说。只能说是一个比较称职的老师,讲清楚了,比不讲清楚的老师要好得多。但是,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来看,有时候一个讲得非常清楚的老师,讲完之后学生全明白,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学生掌握了知识,去失掉了思维这一更重要的元素,客观上扼杀了学生主动学的内生动力,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剥夺了。那最好的教师是什么?就是先让学生思考、讨论,酝酿一段时间,这里边有疑问、有错误、有偏差,在此基础上,然后老师再站出来讲,而且讲得很清楚,那才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是讲练结合。刚才强调的是先练后讲,那传统的模式是先讲后练,讲概念、讲例题,再做练习,然后纠错总结拓展,这样行不行呢?应该也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一点,不要满堂讲,要启发式讲解,概念让学生读、让学生背,例题让学生尝试做,让学生参与讲和学的过程,真正理解掌握,这样的“先讲后练”应该也是有效的。

四是重视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课本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要把这些归纳总结,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来,背出来,用起来,可以出一两个题用一下,既能让学生巩固刚学到的规律,也能尝到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甜头。

五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环节要富有变化,有新鲜感。正常情况,无论是讲解、练习、朗诵、实验等,都不要超过10分钟,每个环节都不超过10分钟,一堂课就至少要换四五种花样,学生就不容易疲劳。

六是要有当堂训练。这个训练可以是测验、笔头训练,也可以是背诵、默写等,总的原则是要让学生独立动脑筋,学过的知识用起来,这个环节不只是主动的、有效的,而且对前半堂课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有作用的。因为课堂后半部分要考试,所以前半堂的学习更用心。

七、上课还是要以大纲和教材为“本”。现在用学案导学,练讲结合,可以提高效率。但我感觉,课本还是要用好,不能弃之不用。课本上的文本、概念、例题可以不照着讲,但至少要让学生读一下、做一遍。当然,现在的课本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有的题目过于烦难,结论类、规律性类的总结性陈述也没有体现,那教师就要创造性地教,所谓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就是:体系是按照教材的,但内容的学习,有时要提炼加工,化难为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和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