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塔镇(涂浩站城一体)(1)

“技术优化困难,我来联系专家共同研究”、“技术层面的难题是可以不断攻克的”……12月2日,涂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一个接一个的电话打断。虽然在家里“遥控指挥”,但他果断而沉着的语气中透露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

2022年夏季,重庆遭遇罕见高温天气;进入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又来势汹汹。尽管如此,国内在建的最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重庆东站建设依然序时推进。截至2022年12月2日,重庆东站出站层已经完成30%的形象进度,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已完成40%的形象进度。这份成绩背后,身为重庆东站建设指挥部技术发展处副处长、重庆交通开投轨道设计院市场经营部部长的涂浩功不可没。

2022年,从制定项目报告、初步设计,到统筹施工图,涂浩带领团队在明月山与铜锣山间,为规划范围达3.47平方公里的重庆东站片区,铺平了高速建设的“跑道”。

“包容性”设计攻难关开先河

“史无前例”,是业内对于重庆东站的一致评价。

“全国在建最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通道的交汇点”、“国家交通强国‘站城一体化发展’示范项目”……作为建设者,涂浩深感荣幸,带领团队进行无数次“破冰行动”。

为保证2025年东站通车时,配套轨道交通和站前设施能同步建成投用,重庆目前最长地铁线路6号线和城轨快线27号线必须在2022年完成站前核心区地下部分的土建施工。此外,同作业面内的市政道路、地下车库、人行通廊以及地上部分开发项目也要进场建设。

破冰行动塔镇(涂浩站城一体)(2)

狭小的施工场地、综合利用的地下空间、环环相扣的建设工序,哪项建设工程先进场,先进场项目为后进场项目预留什么样的平台,进场道路、机械设备怎么布置,这些问题都要在施工图上具体落实到位。

最重要的是,彼时地面建筑尚未确定,若进行区域地下工程时不顾及今后地面建筑情况,势必需要在后期用增加桩柱等方式承担地面荷载,极有可能会对地下轨道交通结构安全、运营安全产生影响。

时间紧迫,问题严峻。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李子坝轻轨站给了涂浩灵感:“李子坝匪夷所思的‘穿楼而过’,就是因为轨道与住房建筑修建时,采用了‘桥建分离’的方式,为彼此留足了空间和建造条件。”

站前核心区是否也可让线上与线下项目“打配合”?

想得到,就去干。涂浩与参建团队一起,事先设定站前核心区地面项目体量、布局等关键数据,提前识别、评估项目交叉点风险源,谋划风险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轨道交通、人行通道等地下项目施工图,科学预留地上开发项目建设条件。

如此预设地面项目数据的“包容性”设计,在中国高铁项目中尚属首次运用,获得参建方的一致认可。

“重庆东站面对太多国内从未有过的建设问题,唯有创新才能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涂浩说。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不可能。”

“你这是异想天开。”

类似的否定言语,充斥着涂浩的2022年。

这一年,由涂浩负责统筹的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枢纽项目施工图进入最后修改、终审阶段。这个8层立体布局、面积约等于5个重庆西站的大建筑,先后由5家施工单位参与建设,有200多册细项施工图。

在同一工作面上,各单位施工图都是按空白地块来编制的。而涂浩要做的,就是编制总施工图,让各单位工作并行不悖。

“施工图就是‘作战图’,牵一发而动全身。”涂浩说。

根据要求,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枢纽项目2025年必须完工,工期非常紧张。进入终审阶段后,各施工单位便已摩拳擦掌准备进场。

但天不遂人愿,一个重要调整打破了计划。

破冰行动塔镇(涂浩站城一体)(3)

“之前设计的两个集中能源站 ,并未将地方配套的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等市政设施包含在内。”涂浩介绍,如能打破常规,将过去“各自为政”的市政设施独立供能系统,全部纳入铁路的枢纽能源站进行集中供冷供暖,就能实现站房枢纽内部能耗的整体调度。

“这样一来,之前的通风空调、土建、管道等设计要全部推翻重来,我们做不到。”

“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这么多区域的负荷需求,供应时段都不同,怎么可能全部统筹!”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方案可行性分析时,一个个“不可能”被提出。

面对“不可能”,涂浩的回应只有一个: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

这句话是涂浩对参建单位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工程时间越来越紧张,但总施工图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符号,都需要经过反复沟通、演算,他肩上的担子比谁都重。

直到递交修改方案的最后一周,涂浩仍与同事在工地与办公室间穿梭,研究工序、工点,探讨项目间的矛盾要如何解决。

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涂浩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最终的项目施工图里,站房枢纽建筑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1.4万吨,相当于种植47万棵树木。同时,该方案较原投资降低1200余万元,且未增加任何项目业主的工程投资。

为“两高”“两强”目标而坚守

2022年,重庆东站建设到了“半山路”。

铁路站场站房、配套市政设施、站前片区开发三大板块同步进行,60多个项目在涂浩的管理软件中每日推进,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督促着他,不敢停息一日。

“靠谱”和“勤奋”是同事评价涂浩时的高频词。在他们眼中,“浩哥”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异于常人的执着。

2022年3月,项目所涉土地遇到规划瓶颈,涂浩一趟趟上门协调,创新运用“以函代证”“互不为前置”等有利政策,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业态复杂多样,东站站房枢纽特殊消防设施布置需打破常规要求,涂浩耗时6个多月,牵头化解技术难题并顺利推动设计审查……

破冰行动塔镇(涂浩站城一体)(4)

“高标准、高水平,强配套、强带动”,这是重庆东站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涂浩说。

涂浩小时候生活在九龙坡区黄磏火车站旁,飞驰的火车是他童年的风景,车轮与轨道摩擦的声音则是他孩提时代最喜欢的音乐。

如今,走在重庆东站施工场地林立的塔台与来往的货车之间,涂浩仿佛再次听到了那些旋律——它们依山而走、跨江而行,顺着尚未完工的渝昆高铁、渝西高铁、渝郑高铁、渝汉高铁等7条高铁线路交汇于此;它们越过高楼林宇,沿4条重庆轨道交通线路共聚于铜锣山与明月山间。

这些旋律化为涂浩胸前的工作铭牌,化为一张张施工图,等待着他去统筹、破解。

破冰行动塔镇(涂浩站城一体)(5)

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