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电视里谈论“濒危物种”。但是,什么是濒危物种呢?

我们从最基本的来探讨一下。我们所说的一个物种可以是我们人类、一种动物、一棵树、珊瑚、真菌、昆虫、或任何数量的其他生命形式。总的来说,我们把这一系列的生命称为“生物多样性”。

那世界上有多少物种?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地球上随时都会有新的物种被发现。但人类喜欢研究我们知道的物种,弄清楚它们的健康程度。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濒危”这个词,它是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环境的一个重要定义。

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有多健康呢?每个物种之间都不一样,所以各个物种的整体健康和寿命也不尽相同,这一点也不奇怪。有些动物,比如棕熊,并没有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而另一些动物,比如爪哇犀牛,却在挣扎求生。

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动物、植物和真菌进行了全球调研,并告知我们某个物种是否仍然存在,以及该物种在未来灭绝的可能性。在此我列举一些濒危甚至已经灭绝的动物,大家看看是否知道这些物种的生存现状。

濒危物种有什么(什么是濒危物种)(1)

已经灭绝的物种:例如平塔岛龟

濒危物种有什么(什么是濒危物种)(2)

野外已经灭绝的物种:例如弯角剑羚

濒危物种有什么(什么是濒危物种)(3)

极度濒危的物种:例如猩猩

濒危物种有什么(什么是濒危物种)(4)

濒危物种:例如老虎(各类)

濒危物种有什么(什么是濒危物种)(5)

易危物种:例如非洲象

另外专家们会对一个特定的物种进行严格的评估来对其进行分类,并提出一系列关键的问题。该物种的栖息地正在缩小吗?如果是的话,有多快?有多少个人类在此共存?因为共存,物种的数字在下降吗?等等...。他们同时也研究该物种面临的天敌威胁,以及该采取什么形式的保护行动。

虽然所有这些类别对评估地球上的生命都很重要,但“濒危”一词专指被列为极度濒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这是如何归结的,我简单描述一下:

极度濒危:这一物种被认为在野外面临极高的灭绝风险。

濒危:这一物种被认为在野外面临着非常高的灭绝风险。

易危:这一物种被认为在野外面临高度灭绝风险的物种。

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96500个物种被列入濒危红色名录,其中超过26500个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

当然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自然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红色名录在不断的变化。有些物种在人类的保护措施下,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种群也随之被“降级”到更安全的等级。 这里不得不说我们国家对大熊猫的保护。至2016年,国家不断致力于保护野生大熊猫的繁殖,大熊猫从“濒危”降到了“易危”的较低级别。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件好事情,想想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依然能看到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而不是那没有温度的一纸照片。

最后总结一句: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