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益人三友(国学日课汉子陵)(1)

国学常识益人三友(国学日课汉子陵)(2)

国学日课

国学常识益人三友(国学日课汉子陵)(3)

国学常识益人三友(国学日课汉子陵)(4)

元曲三百首

导 读

鲜于必仁,生卒年不详,字去矜,号苦斋,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蓟州)人。大约生活在元英宗至治前后。其父太常典簿鲜于枢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鲜于必仁受家学熏陶,精通音律,擅长乐府。《太和正音谱》将其曲列为上品,评其词“如奎璧腾辉”。

《寨儿令》赞美了严子陵、陶渊明二人的高洁品格,指出归隐田园成为钓叟、农夫并不是成就他们美名的原因,真正令他们“香汗青”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是在帝王面前从容不迫的气度。元代文人对陶渊明极为崇拜,元曲中向陶渊明致敬的作品数不胜数,鲜于必仁也不例外,所选的这首《折桂令·晋处士》对陶渊明诗歌作品中描述的隐居生活进行了概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向往之情。

【越调】寨儿令

汉子陵1,晋渊明2,二人到今香汗青3。钓叟谁称?农父谁名?去就4一般轻。五柳庄5月朗风清,七里滩6浪稳潮平。折腰7时心已愧,伸脚8处梦先惊。听,千万古圣贤评9

1汉子陵:指东汉隐士严子陵,名光。严光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退居桐庐富春山,刘秀即位后,多次聘用他,但他隐姓埋名不肯出山。

2晋渊明:指陶渊明。

3香汗青:记入史册,流芳百世。汗青,指史册。古人以竹简写字,为使竹简不受虫蛀,先用火炙竹简,让水分蒸发,如出汗一样,干后再写。故称竹简为汗青。

4去就:进退,去留。

5五柳庄:指陶渊明隐居之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沖有“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所以世人称他为“五柳先生”。

6七里滩:指严子陵隐居垂钓处。东晋谢灵运《七里瀨》诗题下李善注引《甘州记》说:“桐庐县有七里瀨,瀨下数里至严陵瀨。”

7折腰: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8伸脚: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记载:光武帝刘秀请严光到宫内叙旧。一次,严光熟睡时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说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刘秀笑着说:“是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9评:议论,评价。

东汉的严子陵,东晋的陶渊明,二人被记入史册,至今流芳百世。单纯一个钓鱼翁有谁会去称赞?单纯一个农夫又有谁会去颂扬?他们的去留都无足轻重。五柳庄里月明风清,七里滩上浪稳潮平。那些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为五斗米折腰时心中已经有愧,如果伸脚会压到皇帝的肚子,自己会先从睡梦中惊醒。听,千秋万代对圣贤的歌颂。

本解读摘录自岳麓书社

国学常识益人三友(国学日课汉子陵)(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