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基本概括
四子王旗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西北部,是自治区牧业十强旗县之一,总辖地面积2.55万平方公里,占乌兰察布市总面积的48%。其中农区4670平方公里,占18.3%;牧区20843平方公里,占81.7%。行政区划为5个镇、5个苏木、3个乡和1个牧场,总人口21.4万人。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4公里,境内蒙、汉、回等11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享有“吉祥草原、神舟家园、敖包故乡”的美誉。
杜尔伯特草原纯净甜美,广袤神奇。历史上无数游牧民族在这里驰骋牧猎,繁衍生息,相依相存。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隋唐盛世到金元明清,四子王旗都是历代单于及统治者的
必辖之地。先后有匈奴、拓跋氏、突厥族、蒙古族和汉族等多民族共同演绎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也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生动见证。1633年,四子部落与乌拉特前、中、后三部落,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共同创造了“六旗会盟”的统一安宁,从而保证了阴山北部草原的长治久安,乌兰察布也由此得名。
清朝初年,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对蒙古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盟旗制度,这样就把杜尔伯特草原封给了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的第十五代子孙——脑音岱的四个儿子。四子统辖此地并世袭王位,形成了四子部落,这就是四子王旗称谓的由来,距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
这片热土物集丰富,令人痴迷。四子王旗现保存着距今上百万年世界罕见的古犀牛化石群,有距今1600多年的北魏抚冥古城遗址,有元代净州路遗址、元代敖包群和金元古墓群,还有横贯全旗长达300多公里的金代长城,更保存着红格尔、江岸旧石器遗址和哈萨图岩画。这一处处人文古迹无不显示着先人对这片沃土的偏爱与草原文明的渊远厚重。
作为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四子王旗还保留着完整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祀文化、游牧文化和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正是这一系列厚重的民族传统精神与理念,塑造了四子王旗勤劳、善良,不甘人后、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以都贵玛为代表的一大批草原母亲用无私的爱哺育了来自北京、天津和上海的2917名孤儿;在特殊时期,以天津知青为代表的6000多名知青与草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祖国辉煌发展的进程中,四子王旗人民更是用草原般宽广的胸怀支持承载了亿万人的飞天梦想,从无人到载人、从载人到出舱、从出舱到对接,四子王旗人与世界共同见证了祖国腾飞的瞬间。
这片疆域资源富集,物华天宝。全旗现已发现和探明的矿种有40余种,主要优势矿种有:煤、石油、铜、镍、金、铁锰、萤石、石膏、芒硝、石英等,且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其中,萤石资源单体矿雄踞亚洲之首,总储量3000多万吨,煤炭已探明储量31亿吨。石膏探明储量7600多万吨,铜资源84万吨,石材30-50亿立方米,矿业开发前景广阔。全旗地处全国风能资源区划I级区的核心部分,有效风时数为600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2373小时,属日照高值区,风电、光伏发电开发潜力巨大。
四子王旗是自治区33个纯牧业旗县之一,牲畜饲养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也是全国县级马铃薯规模种植面积较大的旗县,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90—100万亩。杜尔伯特草原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四季分明,是理想的避暑和观光胜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立足“吉祥草原、神舟家园”的发展战略思想,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到目前,已建成格根塔拉、巴彦塔拉、乌兰乌素等草原风光旅游景区。建有比较齐全的综合服务设施,固定和流动式的豪华蒙古包以及多种娱乐项目,可供游人尽情领略草原民族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