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数据成果图(三调数据如何用)(1)

数 瞰 长 江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运用“三调”数据助力长江沿线(江西段)大保护纪实

34TB,这是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容量。如何用活用好这笔巨量数据,对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江西,拥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和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是江西最优势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核心理念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三调数据成果图(三调数据如何用)(2)

“能否将‘三调’成果运用于长江沿线,通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掌握长江保护情况,通过数据来俯瞰长江,助推共抓大保护工作?”循着这一课题思路,江西厅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积极发动数据引擎,解密长江大保护的自然资源要素密码。

查 变 化

“襟三江而带五湖”,奔流的长江如何通过数字来看变化?江西厅首先在数据的选取上做文章。

据江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三调”数据,江西厅根据长江沿线(江西段)“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战略实际情况,分别提取了长江沿线(江西段)5公里、10公里、15公里范围内建设用地、生态修复、最美岸线、民生工程等相关数据。今年1~6月累计提取变化图斑5665个。

三调数据成果图(三调数据如何用)(3)

数据到位后,江西厅组织技术队伍开展外业调查核实工作,通过应用“互联网 ”核查、无人机举证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地核实变化图斑的类型、面积和范围;通过拍摄实地举证照片和视频,填写变化图斑信息表,确定变化图斑清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长江沿线(江西段)外业核实图斑4259个。

按照“发现变化、核实外业、形成清单”的工作思路,江西厅通过内业数据和外业调查核实,套合各类管理数据,基本形成了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数字清单。

在这张清单上,关于长江流域(江西段)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情况得以有效监测。“在‘三调’基础上,结合地类变化情况,动态更新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可以掌握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内土地利用状况,确保国土规划能落实、‘三条线’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在长远上做到资源可承受、发展可持续。”江西厅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长江流域(江西段)生态修复成效跃然“数”间。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进展情况、九江流域和鄱阳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进展情况、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项目实时动态、可视化、可追踪的管理,确保生态修复取得预期成效。

明 问 题

沿长江九江段溯江而上,曾经小、散、乱的非法码头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江清水、一岸翠绿。

三调数据成果图(三调数据如何用)(4)

而在一片碧绿背后则是一个个变化的数字。数据显示,江西省长江沿岸5、10、15公里范围内,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数量总体呈放缓趋势,特别是2015年之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明显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从2009年0.19万亩每亿元下降为2019年0.08万亩每亿元,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2019年,全省采矿用地净减少13.51万亩,27.7万亩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任务,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效更加突出。

江西厅以“三调”成果为基础,为长江沿线(江西段)开出了一张数字清单。从保护开发红线落实、绿色矿山、生态修复、岸线整治方面,绘出了长江沿线(江西段)数字密码。

从划定保护开发红线来看,江西省24.7%的国土面积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对“三调”数据及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发现,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行动以来,江西省长江沿线6县(区)退出化工用地1309亩,其中长江岸线5公里范围内退出化工用地386.6亩。

三调数据成果图(三调数据如何用)(5)

生态修复方面,以瑞昌市为例,江西厅以“三调”数据为基础,套合历年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瑞昌市长江沿线10公里范围内矿山修复面积6462.24亩,实施“采矿权到期不延期,不扩建,只关不开,只减不增”政策取得了实效。

岸线整治方面,多年来,长江沿线(江西段)实施非法码头拆除整治复绿,实现岸线“堤外景观化,堤内园林化”,打造最绿岸线、最美岸线。“三调”数据叠加历年变更调查数据,岸线整治成果一“数”了然。同样以瑞昌市为例,数据显示,瑞昌市沿江整治非法码头、拆除船厂岸线综合治理复绿面积1257.52亩,一条沿长江100米的生态绿廊在该市初步显现。

长江在一点点变清变绿的同时,数字也显示出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是耕地保护压力较大。2009年~2019年,全省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流向非耕农用地,导致耕地面积一定程度减少。二是违法用地的现象仍屡禁不绝。‘三调’数据与‘二调’数据相比,仍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疑似未批先建。三是矿山开采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时有发生。四是废弃矿山修复的后期管护尚待明确。如何加强治理后的综合管护,让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到生态修复中来才是关键。这些数据背后的问题都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江西厅相关负责人说。

做 评 价

这次运用“三调”数据助力长江沿线(江西段)大保护的实践让江西厅认识到了调查之后评价的重要性。数据获取只是第一步,如何分析与评价,对于提升治理能力更为关键。

江西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是整个自然资源管理需要的“根”,是“最初一公里”的“最初一米”。江西省亟须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以“三调”成果为基础,以基础调查、专项调查成果为本底,以常规监测、地理国情监测和专题监测为重点,以统计分析评价为手段,统筹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准确掌握全省自然资源家底及其变化情况,切实发挥调查监测成果基础性、时效性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调数据成果图(三调数据如何用)(6)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支撑工作,技术性强、工作任务重。而从更深层次来讲,调查评价背后亟须建立完善内部分级管理、外业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江西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应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不断整合监测职能、拓宽监测领域、提高监测能力,及时掌握全省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将调查监测的工作部署、数据传输、任务交办、监督实施、成果推送等各环节工作在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打通调查监测成果与业务系统的实时互联、及时调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高效处置,形成一套成熟完备的监测保护体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应按照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要求,建立健全分级管理、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开创发展新局面。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江西厅从健全体制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制约机制、强化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开出了“药方”。其中,特别提出要建立长江沿线(江西段)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督察等考核评价体系的协调,统筹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修复等责任追究工作。同时,建立自然资源整体收储、整体配置机制,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探索自然资源整体收储,通过扩权赋能、整体配置等方式,充分实现自然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资产价值。

随着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江西厅也逐渐感受到了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基础性、实效性、引领性等特征,对于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以强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能力为坚实基础,围绕自然资源管理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实现调查监测评价常态化,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变化信息和相关问题解决进展情况,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家底情况,助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为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奠定‘数据’之基。”该负责人说。

来 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 者:焦思颖、滑晓晖

摄 影:滑晓晖

通讯员:张 静、李明涛

编 辑:杜潇诣

初 审:程秀娟

审 核:汤小俊

审 签:周 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