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进步的,就像总爱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一样——题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自负的人一般都比较优秀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负的人一般都比较优秀吗(自大之人注定失败)

自负的人一般都比较优秀吗

自负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进步的,就像总爱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一样。——题记

从小我们就懂得一个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狂妄自负的人往往都没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因为自负会让人迷失方向,举步不前。

当一个人骄傲自负时,会总认为某件事如果没有他就无法完成,或者这个世界要是没了他就不转了。

我们喜欢对那些自负的人说这么一句话:“地球没了你照样转,我们没了你照样干。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

每个人都会有把自己看得很重要的心理状态,只是有些人不那么严重,而自大的人更严重而已。事实上自大的人历来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存在。

因此我们要切记:“自大,是失败的前兆。”

骄傲自大并非是与生俱来,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自大的人总会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长,而这些特长会让他们产生无与伦比的优越感。

也正是这种优越感的不断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使人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最后不知天高地厚,变成一个极其自负的人。

历史上有个因为自负性格而失败的名人,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正是因为项羽的骁勇善战这个特长,让他可谓是几乎百战百胜,这种优越感的积累,让项羽根本就不把刘邦放在眼里,于是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

之所以最后自刎乌江,也是其自负的性格所注定的结局。

所以,自大之人,注定失败。

而人的自负深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而这也是自大的核心源头。

01 过分宠溺的家庭教育

一个人的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就是家庭教育。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

而家庭则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也就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其他长辈们的“评价”。

那些对孩子特别“宠溺”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评价往往都是“不怎么客观的”,孩子几乎所有的行为都会被父母长辈用“宠爱、夸赞、表扬”等“好听的词”来评价。

于是这种评价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

正所谓“慈母多败儿”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02 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

我们说一个人是否真正长大成熟,就看他是否经历过大风大浪。

人的认知来源于经验,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对其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往往在成长路上遭受过挫折和打击的人,都很少会产生自负自大的心理,而那些一帆风顺的人,则产生自负性格的几率会大很多。

特别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不仅是家里“捧着”的宝,在学校老师也比较宠爱他们。

这种一帆风顺的生活经历,就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我们时常会说这么一句话“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晚受挫不如早受挫”,人在很多性格特征还没定型之前适当经历挫折和打击不是什么坏事。

03 片面错误的我认识

在学习为人处世的时候,我们会经常被告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意思就是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缺点。

如果经常隐藏自己的短处缺点,夸大自己的长处优点,那么这就是典型的“没点自知之明”的表现。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过分高估,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那么自负的心理就产生了。

你会发现,自负的人都是好大喜功的,取得一点成绩就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而且会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不配合。

甚至非常的自恋,无论是说话、做事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就是全天下最牛的那个人。

“自己几斤几两,难道心里没点数?”在自负的人心里,还就真的一点数都没有。

04 过分敏感的自尊心理

自负和自卑就像一对性格截然相反的“双胞胎”,他们都源自一个“母亲”——自尊心。

对于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难堪的时候,就会产生两个相通又相反的心理。

这两种心理的最终目的,都是“自我保护”,这是其相通之处。

一个是自卑心理,会通过一些如自我隔绝的极端方式来避免自尊心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另一个是自负心理,通过如自我放大的方式来获得自信不足的心理补偿。

这是二者相反之处。

自尊心的过分敏感表现出来的自负心理往往更加常见,比如一些家境一般的人,害怕被家境好的人看不起,所以假装清高,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人的样子。

“喷天喷地喷空气”的键盘侠们,很多都是这种情况。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不懂,而是不懂装懂,以为知道一些皮毛就什么都懂了。

我们说“坐井观天”,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还有外面的世界,而自负的人是明知道有外面的世界,却依然选择“坐井观天”,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不过自负也不是不能克服,在了解到自负产生的4个源头后,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以及自己的刻意努力更正,就一定能够克服。

首先,要学会接受他人的批评——哪怕你心理再不爽,也要刻意提醒自己去接受;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没有谁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是基本原则;

然后,客观清晰的自我认识——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正视自己的短板。

最后,好汉不提当年勇——自负的人都喜欢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但成功者更喜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别让自负提前注定了你的失败,我们理当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足够的“谦虚”。

虚怀若谷,就是空杯心态最恰当的形容词,只有让自己有更多“空”,才能装得下更多“水”。

自负之人,容不下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也注定装不下成功路上的每一次收获——不是不想成功,而是根本看不到。

自负者,会被自己的“自满”所蒙蔽,因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放下自己的意念,学会倾听,你就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END—

文/知阳;图/网络

本期话题:你身边自负的人都会有哪些具体表现?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