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楚门的世界》豆瓣逾100万人评分,仍然高达9.3分,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部二十二年前的影片,完美诠释了,伟大的作品经得起岁月推敲,跨越得了地域鸿沟,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能引发人们新的思考。

楚门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楚门的世界后真相时代)(1)

影片讲述了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桃源岛的青年楚门(Turman),三十年来一直按部就班的生活,拥有稳定的工作、美好的爱情以及幸福的家庭。但是楚门周围经常出现的怪事,让他逐渐对自己的人生心生疑虑。

原来,楚门从出生就被选为一个大型真人秀的主角,他过去三十年来的人生都是在导演克里斯托弗的操纵之下进行,并24小时直播给全世界观众的。桃源岛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楚门是真的。

最后,得知真相的楚门走出了这个禁锢他三十年之久的虚假牢笼,迈向门外艰险未知却能自己选择的真实世界。

透过影片我们除了看到楚门对自由的追求、对命运的抗争,也能在那个虚假世界的操纵者克里斯托弗和沉迷这场荒诞直播的吃瓜群众身上看到当今时代的缩影。本文将结合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浅谈身处信息洪流中的我们该如何避免被娱乐裹挟、被后真相操纵,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提现木偶人。

一、什么是“后真相时代”?

在《楚门的世界》中,导演克里斯托弗为楚门创造了一个世界,也操纵了楚门的一切,他的喜恶、他的认知、甚至包括他的情感。如果不是因为初恋临别前的呼喊、父亲的死而复生和剧组接二连三的失误,楚门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是设定好的脚本。

而在网络高度发达、大数据已经势不可挡的今日,我们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媒体及其背后推手操纵之下的“楚门”。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说到:“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当媒体不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是以经过裁剪、夹杂了属性私货的“伪事实”为依据播报新闻,对群众带有煽动性、目的性的的引导,使群众在真假难辨的冲击中左右摇摆,丧失判断力沦为信息传播者的傀儡,这就是后真相时代。

二、后真相如何操纵我们?

电影中克里斯托弗塑造了楚门的前半生,他认为自己比楚门更了解楚门,三十年的操纵,他早已对楚门有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剖析,所以楚门的所有选择都会遵循他的设定。但是楚门却在最后做出了超乎他想象的抉择,克里斯托弗面色大变。

楚门说:“你没有在我的脑袋里装摄影机。”

楚门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楚门的世界后真相时代)(2)

想要成功操纵一个人,必须透彻的了解这个人的思想认知。克里斯托弗虽然二十四小时监控着楚门的一举一动,但无法监控楚门真正的内心。反观生活在桃源岛之外的我们,却常常会感觉被一台似有若无的摄影机监控并轻而易举的操纵着。

那么,这双无形的推手到底是怎样了解并操纵我们的呢?

1、精准定位:社交媒体比你更了解自己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当我们打开社交网站,总会被自动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你感兴趣的视频、图片、商品以及广告。不管你觉得正合我意还是心生反感,你总会在有意无意中点开,观看视频图片,甚至购买你本来只是看看的商品。

为什么这些推送常常就正好是我们感兴趣或者有意向的事物呢?

因为无论你在网络上做过什么,总会雁过留痕,而科技公司就是根据我们留下的痕迹,利用强大的云数据处理与计算机算法技术,获取我们的基本信息。从我们发表的文章、点赞的内容等推测性格、兴趣爱好、希望得到什么;从浏览、消费记录来分析我们的购买意向和潜在购买力,然后“因材施教”促成我们发生他们想要的行为。可怕的大数据背景之下,这些社交媒确实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

楚门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楚门的世界后真相时代)(3)

我们以为是自己选择了结识什么样的人、去哪里旅游、购买了什么产品、下了哪家馆子…但其实我们早已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投资大佬乔治索罗斯曾在演讲中痛批自己投资过的两个公司:Facebook与Google。索罗斯说:科技公司的崛起,他们垄断的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最严峻的就是这些科技巨头正滥用自己的垄断权力破坏了人的社交行为,甚至不惜违背原则,去开拓市场,以谋取暴利。

2、“因材施教”:让你相信我想让你相信的“真相”

当社交媒体透过大数据对我们精准定位后,下一步就是根据我们的偏好“对症下药”。这个过程中,信息传播者有时候会添油加醋、虚构某些情节迎合我们,有时候不需要谎言只需要告诉我们一部分真相。

采访过很多误导者的BBC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所言:“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适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楚门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楚门的世界后真相时代)(4)

赫克托•麦克唐纳在《后真相时代》一书中将信息传播者分为三类:倡导者、误传者、误导者。倡导者和误导者都是利用竞争性真相,略去一部分事实,营造片面的现实印象,以实现建设性目标

不同的是,倡导者营造的现实印象多为善意且较准确的。乔治六世在二战初期面向全国的讲话中,略去了《凡尔赛条约》被撕毁、纳粹与意大利的结盟等事实,只着重突出能对民众产生普遍感染力的道德声明。

误导者则是故意放大他们明知道不正确的现实印象。高露洁多年来一直宣称“超过80%的牙医推荐使用高露洁牙膏”。这使得消费者很自然的将这种说法理解为:调查数据衡量的是在所有牙膏品牌中,只推荐高露洁或将高露洁排在首位的牙医比例。事实上,大多数牙医推荐了多种品牌且排名不分先后。很明显,这句广告没有撒谎,却误导我们相信了虚假的事实。

误导者在现实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信息传播者为了流量热度,利用部分事实加部分谎言制造的“舆情反转”。这种模式已经成为网络热点事件演进的常态,从信息初始曝光到关键节点出现,再到舆情主体回应,一次又一次的反转,螺旋式的发展不断倒逼着事实真相。上一秒刚牵动人心的“事实”,下一秒就有可能被推翻。

2018年有一则新闻:一名怀孕32周的孕妇被一只没有系牵引绳的宠物狗猛扑,并遭到狗主人殴打咒骂,致其出现高风险流产的征兆,而狗主人是一名有300多万粉丝的网红。

此闻一出,很快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对可怜的孕妇表示同情,对飞扬跋扈的狗主人群起而攻之。几天后该网红发文“我根本没有殴打孕妇,但是我也要为我做错的事情道歉。”随后,也有网友表示真相与孕妇所述大有出入。网红根本没殴打孕妇,反而是孕妇对其进行了撕扯,并在家门口摆花圈。再后来,网红的爷爷因为该事件去世,公司解散,淘宝店铺关闭。

这件事之所以能够在一开始就以压倒性的舆论风向发酵,正是信息传播者先利用两位当事人的身份差别——“弱势”的孕妇和“强势”的网红,制造了半真半假的“真相”,而后又抓住人们总是站在弱者一方的同理心,轻而易举的就操纵了群体的认知。

而我们一旦相信了误导者所述的“真相”,就很容易成为无意中传播歪曲现实的误传者。在孕妇与网红的事件中,事件第一次发酵时,无论是在网上对网红口诛笔伐,还是转发给周围人表示愤怒的我们,都在无形中成了被误导者操纵的帮凶。

三、吃瓜群众该如何理智吃瓜

当“无反转,不新闻”成为热点事件的常态,很多吃瓜群众已经有了“让新闻飞一会”的自觉,甚至坐等在事件的二次发酵中“被打脸”。因此,如何独立思考、辨别真相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赫克托•麦克唐纳认为竞争真相是通过多种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个事物或者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

简而言之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在书中归纳了13类38项利用竞争性真相的手法,概括起来就是三点:忽略、混淆、关联。

那么,我们该如何针对这三点各个击破,成为一个理智的吃瓜群众呢?

1、忽略——用系统思维击破片面真相

真相的片面性是无法回避的沟通特点,很多信息传播者利用这一特点,故意隐瞒部分真相,剪辑出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真相”。

2018年一则“”广西防城海关人员穿吊带裙工作“的新闻曾引发热议。这则新闻是真实、非捏造的,但是其背后的原因却被发布者故意忽略了。原来该工作人员,当日已请假,准备离开时,恰逢有人前来办事。为了不耽误对方,她临时受理了业务为来到窗口的来访者办理业务。

因此,当我们接收到一条新闻时,首先要思考这则消息是否完整,是否被断章取义、有被故意忽略掉的事实。我们需要利用系统思维,立足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整体。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当我们拥有整体观、全局观,就可以发掘被传播者剪辑的部分,从事实的冰山一角还原出整个真相。

2、混淆——用批判性思维击破主观真相

利用真相的主观性,混淆视听或者拉对比衬托,将坏消息隐藏于其他真相之下,放大赞美对象的闪光点,或者通过渲染坏消息,淡化好消息将攻击对象妖魔化,是消息传播者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有段时间,星巴克卖起了“水中贵族”依云矿泉水。很明显其目的不是为了销售依云盈利,而是利用价格锚点让消费者觉得,比起二十多块钱的矿泉水,三十多块钱的咖啡就显得性价比极高了。

因此,我们需要警惕信息传播者利用价格锚点等心理技巧对我们进行有目的性的误导。为了避免坠入传播者设下的“认知偏差”陷阱,我们应该使用批判性思维,多质疑,多思考:“它究竟想表达什么?”“它的表述有什么目的?”“我的理解是否基于全面客观?”“我又没有被它的主观意图牵着鼻子走?”

3、关联——用回避证实性偏差思维击破人造真相

赫克托•麦克唐纳在对人造真相的定义中说到:“语言具有灵活性,如果我们套用适合自己的定义,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语言的含义。”信息传播者经常通过强行关联,让人们觉得两个或者更多无关真相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制造“人造真相”。

养生谣言在谣言届一直首屈一指,非常有市场,而这些谣言通常都是由几个没有证据表明相关性的事实关联而成的。例如,有一个人得了乳腺癌,她经常喝豆浆,于是“经常喝豆浆容易得乳腺癌”。另一个人,也得了乳腺癌,她经常喝咖啡,于是“咖啡致乳腺癌高发”。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些有强烈“因果关系”的消息时,应当警惕消息传播者的故意构陷的强行关联,避免因认知证实性偏差成为谣言的“信徒”。

面对热点新闻的“真相”,我们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多一点客观理智少一些跟风起哄,不要盲目主观的下定论掀起“网络暴力”的狂欢,成为被操纵的舆论风向工具人。

楚门的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楚门的世界后真相时代)(5)

结语: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变革。任何人都能迅速的输入和输出各种信息,但这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成为被媒体操纵的被误导者的隐患。

“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现有的思维模式相符的真相,抗拒那些与我们内心观点相冲突的真相。”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我们的观点、看法、立场常常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你以为曾经非常坚定的想法,很容易就被人改变。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后真相时代,面对“真相”,我们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人云亦云。多一点客观理智,少一些跟风起哄,不要盲目主观的下定论掀起“网络暴力”的狂欢。我们需要摒弃主观论断,掌握信息过滤的能力,既不做被操纵思想的工具人,也不做让渡智力主宰权的木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