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著《史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五史之首。从而使司马迁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1)

史记

各地都有许多与司马迁相关的历史记载与传说故事,对这位伟人的歌颂、纪念也遍及全国。不过古代没有留存下有关司马迁的画像与雕塑,对他的面貌描述也没有文献记载。今日见到的司马迁雕塑、画像均属艺术创作,大多数是苍老学者的形象。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2)

韩城司马迁墓

不过从《史记》和其它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确知,司马迁的生平可以分三个阶段:一是少年求学阶段,出生至22岁。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司马迁生于龙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6岁,在故乡读书,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至元朔五年(前124年),为博士弟子员。

二是任职阶段,23岁至46岁,平稳任职阶段。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42岁,为太史令。冬十月司马迁随武帝祭泰山,司马迁开始著述《史记》。在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43岁,为太史令。司马迁立志专心著述。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3)

李陵

三是转折阶段,47岁至56岁,降职著书阶段。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将军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其求情,汉武帝大怒,判司马迁死刑。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负重选择接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各地采风、全力写作《史记》,终于完成鸿篇巨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在著书时已人过中年,且受过"腐刑",在一些画像中没有胡须,古代的司马迁画像一般是这种样子。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4)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5)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6)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7)

但是青春期发育以后净身的,还是有可能保留胡须的。不管是史实还是研究资料都表明:在古代,太监、宦官长胡须是存在的。小小年纪就被阉割,肯定就不可能长胡须的,也有20多30岁才被阉割进宫的,这种人的脸上是会长胡须的。因为他的雄性荷尔蒙激素已经将胡子“发育”成功了,只是这种太监在被阉割掉后,胡子不会再继续长下去了,甚至还会掉。司马迁47岁受"腐刑",肯定已经有胡须,但不会是一般老人那样的长冉美须。所以一些雕塑、画像中司马迁又长有胡须,今人创作的司马迁形象一般是这种样子。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8)

雕塑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9)

雕塑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10)

电视剧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11)

歌舞剧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12)

画像

司马迁为什么不算太监(司马迁的胡须)(13)

画像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迁有没有胡须?哪种艺术创作是贴近史实的呢?大家认为哪种司马迁形象更合适,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