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一句和前一句是一样的,只是老子喜欢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来论证事实,老子又列举了一个大家常见的例子,用善和不善来说明。

这一句的意思是大家都知道善,大家都去追求善,这样的结果就是欲望的增加,离道远矣,这样的结果是不好的。

老子本章一上来就说了二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和道有什么关系吗?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天下人都认可的美为美,这样不好,天下人都认可的善为善,这样的善是不善。大家对这两句话一直理解不好,很多人翻译成: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是因为丑的存在了;都知道善良的事物是善良的,是因为恶的存在了。大家都把这里的“美”和“恶”与“善”和“不善”看成是世俗社会习惯的对比关系,和后文老子用的六个对比联系起来,好像这样解释能够行得通。其实这样的翻译很勉强,“斯恶已”和“斯不善已”的翻译就是不通顺。

其实在这里首次提出道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差别。在我们平常的认知中大家一致认为美就是美,善就是善,这样的行为没什么不好,大家都能接受。其实这是我们在世间的行为的准则,而老子不这样认为,老子认为圣人就是需要无思无虑,保持无美与恶之心,保持无善与不善之心,需要的是平静之心,不要去追求区分美与恶,也不要去追求区分善与不善,有了这样的行为心就不会平静,就会远离圣人。


道德经的深度含义 老子道德经中的皆知善之为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