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注释诗经第11篇麟之趾时,遇到定字,遂进行注释,见: 诗经11-2麟之趾注释1 ;

相关部分抄录如下——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2.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3.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 ,□□□■ ,□□□■ 。i

□□◆ ,□□□◆ ,□□◆□ 。ng

□□● ,□□□● ,□◆□□ 。o

注释:

1、这首诗究竟是称赞贵族,还是讽刺贵族,其实并不确切,自古注释家们喜欢理解为称赞。我不以为然。先撇开这个不谈,这里面最难懂的是「定」字,以前的注家将其理解为「顁」=额头,我对此有两点意见:

① 就算这个释读是正确的,我认为顁字造字很晚,最早见于宋代广韵,而同样表达额头的,上古用囟xin、sin字,囟的甲骨文金文,画的就是小儿的脑壳。至今,南阳方言,仍将额头称之为:囟(sin)门头儿。见图:

菮部首的字有哪些(囟顁本字考)(1)

囟的上古音ding,可能诗经誊写者当时忘记了「囟」字怎么写,就用了另一个字「定」取代。

②我并不认为这样释读是准确无误的,因为这首诗三阙为递进,视角从下到上,从脚趾、到身上、再到头。那么,第一阙写的是脚趾、蹄子,第三阙写的是角、头上的东西,那么第二阙应该不是头上的东西,无论那个字是「顁」、还是「囟」!

菮部首的字有哪些(囟顁本字考)(2)

……

以下略去不录。以上只为证明:囟=顁的本字,其实这个帖子没啥意义,因为顁字已经不用于现代汉语,属于废弃字。但我仅仅是为了考究,特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