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男女均可得病,女性发病率为67.5%,男性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故有所谓“十人九痔”,甚至有所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之称,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组织团块,是一种“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一部分,起着精细控便的作用,无症状时不能认为是一种病,无需诊治;只有出现出血、脱垂、疼痛、感染等症状时,才属于病态,称为痔病,这时才需要诊断和治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怎样区分肠癌与痔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区分肠癌与痔疮(肠癌和痔疮的区别)

怎样区分肠癌与痔疮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男女均可得病,女性发病率为67.5%,男性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故有所谓“十人九痔”,甚至有所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之称,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组织团块,是一种“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的一部分,起着精细控便的作用,无症状时不能认为是一种病,无需诊治;只有出现出血、脱垂、疼痛、感染等症状时,才属于病态,称为痔病,这时才需要诊断和治疗。

痔疮分几种,临床上有何表现?

临床上对痔疮的分类一般按痔疮的发生部位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是以齿状线为界来分的(齿状线为直肠粘膜与肛门皮肤交接处相互连接而成的一条交错不齐如锯齿状的线)。

内痔发生在齿线上,表面覆盖粘膜,平常不能看见,大便时可脱出肛门,也可不脱出肛门,脱出时可自行还纳,但常伴有便血。

外痔是由痔外静脉丛形成,在齿线下,表面覆盖皮肤,可以看见,不能送回肛门,不常出血,外痔病人多伴有内痔。

混合痔则在齿状线附近,具有内痔、外痔两种特性。

如何预防痔疮的发生?

①荤素搭配,粗细得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均不可过度,粗、细粮调济合适,这样才能使大便不至于稀溏、干燥。

②定时排便,忌忍忌努: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不强忍排便意识,不努便,减轻肛门直肠部的充血症状。

③忌辛辣刺激食物:忌过食生葱、姜、蒜,以及胡椒,特别是辣椒等食物。

④劳逸结合:工作和生活中,要劳逸结合,过度劳累、负重或下蹲久行、久坐等都可使肛门直肠部静脉淤积。

⑤提肛运动:无论劳作负重、久行下蹲,还是久坐,最终都能引起肛门直肠部位静脉淤积、曲张,因此,加强局部的运动对减少局部静脉淤积,以及静脉曲张都有很大的益处。

长期患有痔疮是否会导致肠癌?

答案是:痔疮不会导致肠癌!痔疮和肠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但是这两种疾病都常常都表现为出血,且发病部位相似,二者临床诊断常相混。在中国,把直肠癌误诊为痔疮从而延误直肠癌治疗的现象太普遍了,因此有必要认识一下如何进行鉴别。

1、直肠癌的便血往往表现为持续性,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痔疮所致的便血常常是鲜红的,不与粪便相混而是附于粪块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的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

2、痔疮不会引起排便困难及大便变细,而直肠癌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有时伴有腹胀腹痛症状,一般不会自行缓解,且常呈进行性加重。

3、直肠癌患者体内的肿块会逐渐长大,呈菜花样,触之易出血;而痔疮水肿所出现的肿块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触之不易出血,因此通过肛门指检可加以鉴别。

4、直肠癌晚期有时会因为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侵犯了膀胱,可引起血尿;如转移到肝脏,可出现肝肿大、黄疸,并有贫血等现象,而痔疮就不会有这些表现。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上述不同于痔疮的表现时就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接受相关检查,从而有可能早期发现直肠癌。而对于早期直肠癌,经过正规的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