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带大家细聊一下: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原 典
“金蝉脱壳”是一种在被动中争取主动的谋略,通常是以转移或撤退来摆脱敌人的计策。在《三十六计 为:“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此计本意是指蝉在成虫的时候,要蜕掉幼虫的外壳。 皮作掩护,实际上暗中逃脱。两军对峙时,一方保持阵地原貌,摆出原地防御的态势,使友军不会产生疑惑 敢贸然进攻。趁敌浑然不觉,秘密转移主力。
古代战例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六出祁山,挥师北伐,始终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 中,星陨五丈原。为防止蜀军退兵时遭敌追击受损失,诸葛亮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
姜维遵嘱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暗中组织撤退,又命工匠仿照诸葛亮模样,雕了 肖的木像,羽扇纶巾,坐于车中。
司马懿率魏军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则派杨仪带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列阵迎敌。魏军远眺蜀军,阵容严 虹,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是否又有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 疑蜀军退兵乃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则趁魏军退兵的大好时机,迅速指挥主力 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想发兵追击,为时已晚,蜀军已安然撤回汉中,保存了实力。
计谋分析
“金蝉脱壳”用于军事,一般是指通过伪装欺骗蒙蔽敌人,撤退或转移,实现我方战略目标的谋略。在敌 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不能与对手死打硬拼,必须巧设疑阵,用计脱身,暗中 在不利态势下有效保存自己,方可另觅破敌良机。
此计的核心在于“脱”。“脱”,并非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存其形,去其实,“走而示之不走”,稳住敌 境。布置好惑敌之“壳”,是此计能否成功的关键。用假动作迷惑敌人,才能隐蔽自己“走”的真实意图。因此, 伪装一定要自然巧妙,同时还必须分析敌方指挥员的性格特点,因时、因地、因敌用谋,才可能取得成功。
现代条件下,“金蝉脱壳”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情报作出正确判断是实施战争指导的第一个环节。然而 上讲的,现象比本质更加丰富多彩一样,战争中的“示形”,远比对抗双方的实际企图更加奇妙莫测。高科技 然能帮助人们看到“山那边的事”,却不能保证人们看懂对手的企图。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轻易放走伪装之敌 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让包括“金蝉脱壳”在内的许多传统计谋焕发新的时代光华。
喜欢的网友可以给小编留下宝贵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