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中的男一号顾千帆,剧中授予的官职为皇城司指挥使,权势过人。皇城司,究竟是怎样一种机构,顾千帆又凭什么可以有如此之大的权势?
《梦华录》剧照
皇城司的来由
960年,赵匡胤自编自导自演的宫廷夺权大戏——“黄袍加身”隆重上映,这部戏至今仍保持着中国帝王改朝换代类历史剧的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群演和最和平夺权的诸多奖项。
黄袍加身
拿人家的手短,来历不正的权力与财富,心中自然有几分畏忌。
为防止后世演员效仿赵匡胤的演技,杜绝割据局面的再次上演,宋太祖设立了“武德司”,以此来刺探臣民的言行举止。
“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以侦伺人情,或过功臣家,不可测之举。”
有质疑我演员的自我修养不够深厚的,怀疑我坐龙椅合法性的,上至大臣,下抵百姓,均由武德司缉拿侦办。
到了赵光义主政的981年,也就是太平兴国六年。大约是感觉“武德”二字给人的压迫感过于强大,赵光义改其名为“皇城司”。
“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
也就是说,这个机构从字面儿看是总管东京开封皇城之内的一干事宜,是皇帝的侍卫机构,但是明白人都能从中闻到一丝不同的味道——大抵低调朴实的称谓背后往往有着不便明说的来由。
《梦华录》剧照
皇城司的职能
皇城司的职能绝不仅仅限于皇帝的侍卫,其只能大致有三:
探事
也就是秘密侦察,宋代皇城司的探事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大到朝政阙失,小到民俗异事,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其侦探对象。一举一动皆被监视,稍有异常,皇帝即知。
有一次,寇准由枢密使(国防部长)罢为河南通判。临行前夕,寇准去宰相王旦家告别叙旧,宋真宗赵恒通知立刻(注意,是立刻,马上,now!!!)得到密报。第二天上朝,宋真宗对王旦半真半假带有试探性地说: “我说老王啊,昨天你家来客了哈。吃滴喝滴整得挺好,雨没有一直下,但气氛算挺融洽的哈。你看,这多好,下班了你们哥几个聚的挺嗨,这么和睦的气氛咋不叫我参加呢,不叫我也行,看你们关系挺好,我比你们都高兴啊。”你瞧,看似平常的拉家常愣是把包括王旦在内的一众大臣弄得周身流汗。这哪叫下班回家,明明是在你眼皮子底下回家加班呗。
缉捕
侦察是皇城司工作的第一环节,若查明事件坐实,第二环节——缉捕就理所应当。但是对侦察之事,皇城司却不具备完全的缉捕支配权,其缉捕对象大致为:贪污受贿之官员、谤议朝政者、偷盗之贼人。
鞫狱
鞫狱,就是将逮捕之人进行审讯。在这一环节当中,权力主体即发生了变化——皇城司的领导者便闪亮登场。大致流程是皇城司一把手负责主审,二把手为副审,具体办事员负责援引法律条文(法司使臣)和记录(正名贴司、私名贴司)等,狱具之后,一般还要经过侍御史等的覆讯才算完结。
反间
皇城司有时还具备反间谍以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宋真宗时,有人揭发民间有一富商被境外势力所收买,向辽国递送情报。皇城司将其缉拿之后,经过审讯却发现是个冤案。南宋孝宗时,逢会庆节,金国也派使节前来祝贺。舍人赵雄奉命伴馆,而他与金使的言行举止都在皇城逻者侦伺之中。金使耶律子敬言谈间泄漏了一些金国机密。窃听的逻者飞报孝宗。赵雄当夜被急召进宫,如实汇报后,“孝宗甚喜”。
《梦华录》剧照
皇城司的编制
《梦华录》中顾千帆的官名是皇城司指挥使,这个称呼正确吗?
从机构设置来看,皇城司的系统大致由官员、胥吏、兵卒三大部分组成,皇城司长官的称谓历经多次变迁。
在武德司改为皇城司之后,其长官一般称作皇城使,之后改称勾当皇城司徽宗政和年间,又于勾当皇城司上设提举皇城司一职。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又于提举皇城司之下、勾当皇城司之上,设提点皇城司,直至南宋末年,皇城司长官的称谓保持在提举皇城司、提点皇城司与勾当皇城司的基本框架上。
所以,“皇城司指挥使”的称呼类似于宋朝和明朝的杂糅,并不严谨。纵观整个宋代,提举皇城司始终保持一员的编制;皇城司勾办官自皇城司成立始,由最初的三员增至十数员之多;提点皇城司自设立始经历了从一员到六员的变迁。
胥吏的编制,北宋时期“勾押官、押司官各一人,前行四人,后行六人,勘契官二人”,共计14人;南宋时期大大增加,“点检文字使臣、法司使臣、主押官、押司官各二人,前行五人,后行、曹司各四人,表奏司、正名贴司、私名贴司、专、副各二人”,共计31人。
皇城司兵士的额配,高峰值当为八九千人,而最少时也不低于三千多人,是一股令人发怵的力量。
如果要用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名词来定义皇城司的话,秘密警察恐怕是最合适不过了。诞生之初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统治之需,渐渐地成为监视大众的秘密势力。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明朝的锦衣卫及东西二厂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受赵宋之影响。
锦衣卫
所以,顾千帆权力甚大是有充分理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