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作品、创作背景简介
1.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2.曲作者链接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 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 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3.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二、词语
山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pī)成
哺(bǔ)育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zhuó(浊)流 wǎn (宛) 转
滋长(zī) 摇lán(篮) 浩荡(hào dàng)
三、整体感知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末尾颂黄河,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3.朗诵词(序曲)的作用是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点明了“赞美黄河”的主题。
4.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望”统领的内容: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这一层从哪个角度歌颂黄河?
把黄河比作“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这一层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6.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这一层从哪个角度歌颂黄河?
把黄河比作“屏障”,是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
这一层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7.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一层从哪个角度歌颂黄河?
运用了拟人,把黄河当作一个巨人,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这一层指出黄河流域宽广,滋养众生,歌颂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8.结尾四句,有何特色?
在内容上,运用反复的修辞,发出誓言,要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励中华儿女面对外敌,同仇敌忾,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在结构上,和开篇朗诵词中“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相照应,首尾呼应。
9.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加强了抒情语气,同时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强烈的热爱赞美之情。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激励中华儿女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语言品析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E、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F、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