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这个区域利好信号,已现!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1)

近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2)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正式获批成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协同发展先导区。

将立足自身雄厚的产业基础、开放的发展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共同构筑优势叠加、联动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聚焦三重目标、实施八大任务!

作为自贸区哈尔滨协同发展先导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深化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以及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导区、大庆协同发展先导区对接合作。

在制度、产业、平台一体化创新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聚焦东北改革开放先行区、龙江创新发展示范区、冰城营商环境样板区三重目标。

力争到2025年,探索系统集中、综合配套的复制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重点实施八大任务,打造新时代高层次开放平台:

❶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丰富贸易便利化创新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打通区域联动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丰富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场景和土壤,为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提供支撑、积累经验。

❷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创新。

通过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促进金融开放创新、推动政府体制机制创新,优先复制推广黑龙江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积极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争创制度创新新优势。

❸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管理服务创新。

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法治环境、共同争取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积极承接改革赋权,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做出更大突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❹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内外合作创新。

通过持续加强对俄跨境特色合作、依托深哈对口合作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对接,整合先导区资源,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及东北亚经济圈发展,以深哈合作为基础,积极对接深圳“双区”建设经验及资源。

❺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共享融合创新。

通过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实施联动协作招商机制、建立双向联动工作机制,统筹构建多要素联动发展新格局,与自贸试验区建立联合招商、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工作新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深度融合发展。

❻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创新。

通过提升跨境电商综试区平台能力、建设高质量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协同先导区内企业人才资质互认,整合协同先导区优势政策和产业资源,秉承“共谋、共享、共建”原则联动提升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开放型经济平台发展能级。

❼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产业体系创新。

通过创新布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搭建产业联动发展机制、统筹构建区域产业合作新格局,围绕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础和加工贸易园区外向型平台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系统性的全产业链创新,全力构建以外向型产业为主体、产业内外联动体系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❽协同推动自贸试验区示范效应创新。

通过支持片区间创新互通发挥乘数效应、建立差异化和精准化招商共享机制,推动各片区智库联盟,集聚高水平智库机构合作,开展线上线下交流研讨,共同促进自贸试验区政策突破。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应复尽复、全面推广”黑龙江自贸区经验,实现自贸区片区、协同先导区共享联动、模式创新、业态更新,达到投资贸易便利化、法治环境规范化、金融服务完善化、社会治理智慧化目标。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3)

不仅有政策福利辐射,还有优秀产业落地。

在重点合作项目签约环节,哈经开区、平房区有2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总额达16亿元。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4)

签约仪式上,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平房区区长于振与联想集团副总裁、东北大区总经理许辉就联想现代服务产业集群项目在主会场进行签约;

哈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平房区副区长车航与香港新华集团黑龙江总经理张思佳就香港新华集团龙港乡村振兴国际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在哈尔滨分会场进行签约。

联想集团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引领者、赋能者,依托现有科创能力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通过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产业协同新模式、信创生态新优势,推动哈经开区、平房区科创产业链条更宽、层次更深,携手引领龙江数字化道路,助力“数字龙江”现代服务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香港新华集团作为一家业务多元、拥有多家上市机构的大型跨国集团,借助龙江农业发展契机,依托智慧农业产业基础和优势,未来在哈经开区、平房区打造以智慧农业、智慧农机与智能装备、农业数字生态及乡村振兴为核心的国际产业示范区,构建具有产业带动性、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全面助力龙江建设,打造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区。

可以看到,今年的平房区备受瞩目,利好激增!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5)

哈尔滨协同发展先导区实施范围涵盖了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批18.5平方公里政策区和辐射带动区域,区域总面积60平方公里。

而平房区作为哈尔滨新区的重要产业支撑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占据了重要发展地位。

其占地面积为95平方公里。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6)

江南政策协同区,按空间可分为“两轴三片”。

两轴:新疆大街发展轴、哈南第二大道发展轴;

三片:平房东片、平房北片、平房南片。

从哈尔滨空间发展来看,平房区还是城市发展的次中心。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7)

这也是哈尔滨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2021年10月平房区出炉的《平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可以看到,平房区不凡的空间格局和产业规划。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8)

未来,平房区将构建“一环、两翼、三带、七核”空间格局。

❶打造高品质金环。

金环区域位于哈南第八大道与新疆西路两侧区域,是新老城区的交汇处。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9)

加快实施金环核心集聚区升级工程,建设高品质中央商务区。

依托金环南部会展中心、总部大厦等重点打造集金融、贸易、保险、证券、电商、企业总部、功能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依托新疆大街商贸服务设施,重点提升现有商贸服务水平和服务等级,打造商务、商贸双中心。

未来重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设蓝绿交织景观生态网络。

❷推动两翼地区协同发展。

两翼即长江路集中区与哈平路集中区。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10)

推动哈平路集中区创新发展,着力发展智能制造、食品、 云计算、文化创意等产业。

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国云谷、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和更新发展。

重点推进长江路集中区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打造形成“一带三区三园”协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依托金融谷,以产融深度结合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产业链融资以及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特色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吸引一批总部企业、服务业企业和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打造总部经济带;

以先锋路广告产业园为依托,打造集文化、创意、营销、设计、电商于一体的创意经济服务集中区;

以长江路会展中心、华旗酒店、索菲特大酒店为依托,打造会议、展览、交易、交流等会展经济服务区;

依托红博广场、龙塔、湘江公园、省图书馆,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发展,打造集文化、教育、培训、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中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集中区;

依托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哈科大高新技术园区及哈东高新技术园区,聚焦产业孵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科创孵化基地、文化创意中心等双创基地建设,打造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孵化众创空间,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❸高质量规划建设三带

包括:城区复兴活力带、地铁1号线科技产业带、空港交通联动带。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11)

城区复兴活力带。

充分发挥哈尔滨啤酒博物馆的现代工业旅游资源优势,用活平房火车站至东轻的铁路专用线资源。

梳理人文和历史脉络,发掘城市特色,串联区域内爱国文化、工业文化、生态文化、冰雪文化以及匠人文化等多类型的文化要素。

打造“复兴之路”主题特色工业文化旅游线路, 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地铁1号线科技产业带。

充分发挥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黑龙江大学等大学院所创新资源优势。

打造南通大街—大直街—学府路—大连路—哈尔滨新区平方经济技术片区的30分钟创新圈。

加大地铁站点周边TOD立体化混合空间开发强度。

空港交通联动带。

依托机场快速路、哈南第十六大道和京哈高速平房区入口,打造空港开放联动带。

打造集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国际空港多元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南部1小时经济服务圈,

形成带动双城、阿城,辐射五常、牡丹江的开放经济新核心。

④建设七大产城融合示范中心。

依托现有城市各类服务功能载体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基础,以满足人民高品质宜居生活为目标。

聚焦七大产城融合示范中心的功能定位: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12)

合理布局重大城市功能性平台和重点项目,促进文化、科技、旅游、休闲、娱乐、消费、滨水等多元业态集聚发展。

在产业布局方面做优做强先进装备制造、食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汽车、航空、机器人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

❶四大主导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坚持做大总量规模与优化产业结构并重,加快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 “新字号”步伐。

突出整机牵引,鼓励引导哈飞、哈工大机器人等企业灵活运用自主创新、配套合作等方式,提升整机装备制造 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突出零部件带动,以东安航发、东安汽发、海航创通、 鑫华航空等企业为重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构建服务整机制造的协作配套体系。

重点围绕汽车、航空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重大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 等重点产业链,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加快布局航天航海、增材制造、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

到2025年,力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

食品产业。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开展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以龙头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持续发挥益海嘉里、九三粮油、百威哈尔滨、中粮可口可乐等龙头企业优势,聚焦高品质粮食、肉类 制品、酒水饮品等产业链,加快生产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带动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食品产业由全国绿色大粮仓向全国绿色高品质大厨房转型升级;

以品牌发展提升价值链,深入开展区 域品牌化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高端食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功能化、个性化、安全化、健康化需求;以产销融合拓展供应链。

聚焦需求端持续发力,依托电商平台、仓储物流智能高效打造供应链,线上线下同发力, 保障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

到2025年,力争食品产业产值年均增长7%。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为平台,依托中国移动大数据中心,加快部署大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

以“南数北用”为方向,重点引进应用类高科技产业项目,创新发展卫星通信、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链、工业互联网 与信息服务等产业链,形成立足东北、服务全国的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叫响“中国云谷”品牌。

到2025年,力争新一代 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大规模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实现全市绝对占比优势,力争跃升到100万台。

大健康产业。

顺应“后疫情”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康养、健康体育、健康人居等一体化为牵动, 着力构建涵盖以“医”为支撑的健康医药医疗产业,以“养”为 支撑的健康养老产业,以“健”为支撑的健康运动产业,以“管” 为支撑的健康管理产业,以“游”为支撑的健康旅游产业,以“食” 为支撑的健康药食材产业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深入推进大健康与 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的融合发展,构建“防治养康体”一体 化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到2025年,力争大健康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

❷打造八大特色产业集群

包括:汽车、航空、机器人、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金融产业。

汽车产业集群。

围绕“10 2 N”产业结构,重振汽车产业,整合汽车产业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谋划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着力盘活整车资质,培育壮大专业化零部件产业链。围绕我区10个汽车生产资质,通过合资合作,逐步盘活轿车、客车、专用车、轻型车、改装车等整车生产。依托东安动力、东安三菱提升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研制水平,强化区域协作,提高区内配套研制能力。培育壮大现有零部件企业,推进汽车电子、部件总成等专业化发展。到2025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力争建成500亿级产业集群。

航空产业集群。

借助部省合作机制,围绕“强龙头、大配套、壮集群”,充分发挥中航哈飞直9、AC312系列直升机及Y12系列通用飞机等产品优势,培育高性能无人机研制,建设国内一 流的重、中、轻型直升机和多用途通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依托航发东安领先的航空动力和传动系列产品专业化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研制生产基地。擦亮中国飞龙运营品牌,完善平房机场功能,建成全省通航核心枢纽机场。建设哈尔滨航空产业园,大力培育航空复合材料、航空金属材料等基础产业,提升核心部件研制、机加能力。打造集研制、通航运营、应急、维修、培训、模拟飞行于一体的国际化航空产业链,形成国内最具活力的特色航空产业集群,力争自主研制的重点整机产品对新增市场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到2025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争取成为1000亿级重点产业集群。

机器人产业集群。

聚焦技术领先的航空装备、航天材料、机械装备、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建设哈尔滨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发挥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载体技术优势,加大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创新。依托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焊接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机器人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环节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依托思哲睿、科能熔敷、东安等科技型企业,在医疗机器人、高温机械手臂、智能机械装配等领域谋划布局重点项目。到2025年,力争培育成为 500亿级产业集群。

大数据产业集群。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中国云谷”产业品牌效应,重点打造以数据中心、5G通信网络、高性 能计算等为特色的大数据产业链为“一主”,以产业应用为特色的制造业智能化、以工控软件为特色的应用软件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产业格局。加快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平台。加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加强行业龙头企业引入力度,加快本地创新企业培育支持,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应用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并创新应用软件产业链发展环境,打造工业数据、政务数据、教育数据等多维度要素为核心资源的应用开发平台,形成集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发展、顶层应用开发为一体化的闭环良性产业环境。到2025年,力争培育成为200亿级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集群。

以高端金属材料、高端复合材料为主攻方向,提高新材料产品附加值。依托东北轻合金、哈飞空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航空复合材料,建设现代化铝镁合金铸造生产线,打造大飞机用铝材生产基地。以鑫达集团为依托,加快推进汽车、高铁、船舶动力、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塑料零部件和生物基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建设,形成高性能金属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聚优势。到2025年,力争培育成为200亿级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集群。

瞄准绿色低碳、能源清洁、安全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以风力发电装备、太阳能发电装备、储能装备等 生产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前布局北方地区的风力发电产业,引进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塔筒厂、叶片厂、高架柜电缆生产厂、储能中心等相关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大力推进南京风电公司东北风机组装基地、浙江运达风电公司哈尔滨风力发电机组装备制造基地、黑龙江御能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成为省、市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成为150亿级产业集群。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

聚焦“防—治—养”一体化模式,统筹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三大领域发展,依托东北基因产业创新 联盟,以华大基因、生物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在精准医疗、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方面发展基因创新产业,增强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动植物繁育、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数字诊疗设备、体外诊断、康复辅助设备等产业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和服务能力建设,发展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建设覆盖东北地区的基因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医药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生物制药新品种研发、生产及推广,推进维科生物畜禽新型疫苗、禽流感细胞毒悬浮培养灭活疫苗研发生产。到2025年,力争培育成为200亿级产业集群。

现代金融产业集群。

坚持产融结合,强化产业发展和金融投资的双轮驱动,建设创新型、多元化的产业金融功能区,多层 次、可持续的金融生态安全示范区。健全金融要素市场,完善金融产业支持及招商政策,支持兴业银行、江海证券、平安保险等银行、证券、保险企业发展,加快吸引外埠功能型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创投金融等新兴金融总部入驻,深化金融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聚焦优势和重点领域,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拓宽资金融通渠道,从信贷、债券、股权三方发力,提高投融资服务的规模、效率和水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金融支持。强化哈经开区金融服务联盟建设,发挥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聚集优势,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对企业 IPO 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探索构建龙江上市企业服务平台,完善企业 上市全周期服务。搭建金融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到2025年,力争培育成为100 亿级产业集群。

到2025年,成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完备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13)

2022年,平房区利好激增!

产业跟着规划走,人口跟着产业走。

根据七普数据,平房区人口密度达到2542人/平方千米。

哈尔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哈尔滨这个区域)(14)

作为内生型市场,平房区地缘客群较多。

近年来,房价平稳、抗跌、不参与其他区域“内卷”。

2022,你还看好平房区吗?

以上正文,来自@龙江楼市

欢迎留言、私信,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龙江楼市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