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

胡友松

1966年7月26日,北京西总布胡同51号,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婚礼上的主角,新郎是刚回归祖国不久的桂系将领、当过民国最后一位代理总统的名将李宗仁,新娘则是一位年仅27岁的年轻护士。

她叫胡若梅,后来改名胡友松,是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

胡友松和李宗仁的婚姻源于误会、成于误会,因此大婚当夜,年轻的新娘子在洞房中崩溃大哭。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2)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出生,此时已经是75岁,他半生戎马倥偬,1965年才历经波折回到祖国。

可没过多久,陪伴他几十年的妻子郭德洁便因病离世,留下年过古稀的李宗仁。

李宗仁做了几十年桂系军阀和政治势力的首领,虽然此时早已日月换新天,但他的亲朋故旧却还是不想让“老长官”独守空房。

他最亲密的下属程思远四处委托,想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照顾李宗仁的起居。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3)

李宗仁和第二位夫人郭德洁

一位叫张成仁的记者算是程思远的熟人,也听说了程思远要为李宗仁找个伴儿的事情。

作为记者,他交际广阔,脑子灵活,对李宗仁的喜好也比较了解,知道消息后,便在自己的交际圈里细细过滤了一遍,蓦地想起一个人来。

原来张成仁很喜欢参加联欢舞会,在一次联欢会上,偶遇了一位年轻的护士,刚一打照面,他就惊为天人。

因为这个年轻女郎长得太像民国影后胡蝶了。

张成仁作为上海人,自然看过胡蝶的电影,甚至还帮胡蝶改过剧本,这个姑娘虽然和胡蝶的气质装扮完全不同,但眉眼五官真有五六分相似。

张成仁忍不住请她跳舞,搭讪之后知道这女子原来也姓胡,叫胡若梅。

张成仁情不自禁说道:“你长得太像一个人了。”

女子俏皮一笑:“从来没人这么说,我长得像谁啊?”

张成仁压低声音、略带感慨地说:“你这个年纪的女孩,大概都没听过,像解放前,一个电影明星,叫胡蝶。”

张成仁没想到共舞的漂亮姑娘笑得更甜了:“胡蝶啊,我知道,那是我妈。”

张成仁是见多识广的老江湖,有些话并不便细说,所以听到这样的大八卦,他也是打个哈哈没有深究。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4)

程思远年轻的时候

跳舞玩耍时的戏言,哪里能当真呢,不过这个精灵古怪又大方活泼的漂亮护士,还是让张成仁记住了。

因为两个人都爱跳舞,所以经常能在各单位的联欢会上碰面,一来二去更加相熟起来。

张成仁是个好听众,在跳舞时经常耐心地听胡友松讲感情上的挫折,工作上的抱怨,生活上的不便。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5)

李宗仁和毛主席

由此知道了她和两任男朋友的爱恨纠葛,在医院和医疗队工作的繁琐劳累,也知道了她从小是孤儿,和养母不和,早就断绝关系。

因为感情、工作和生活的诸多不顺,27岁的胡友松对现状颇为厌倦,很想换个舒适轻松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学历不高、专业不突出的女子,想达成这个目的,实在有点难,所以胡友松拜托了门路甚广的张成仁,想让他想想办法给自己调动个工作。

张成仁知道李宗仁想找个人陪伴后,觉得胡友松其实很适合。

有医护能力,可以照顾李宗仁的起居;外表年轻漂亮,符合李宗仁的审美;本人是孤儿且期望改变现状,具备全心全意陪伴李宗仁的条件。

不过张成仁不敢大包大揽,他以给胡友松找工作的名义要了一张照片,本人整理了一份胡友松的履历,让程思远交给李宗仁过目。

显然胡友松那张漂亮面孔让李宗仁十分满意,很快就要程思远去把胡友松接来面见。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6)

程思远老年时

张成仁知道这事有门,又兴奋又忐忑地告知胡友松,他会和程思远一起来接她去见个“大人物”。

1965年李宗仁回归的新闻震动国内外,有关他的各种细节报纸都连篇累牍地报道过,所以胡友松听到程的名字就知道这是李宗仁的秘书。

对她要去见的大人物多少也有几分猜测,不过当张成仁明确告诉她要去见李宗仁时,她还是有点吃惊。

但细一思量,胡友松以为这是张成仁给自己介绍的工作机会,于是开心地同他们去了当时被称作“李公馆”的北京西总布胡同51号。

等在家里的李宗仁,看到一个年轻姑娘跟着程思远走进来,很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胡友松知道李宗仁年纪很大,所以看到一个身材矮小头发稀疏的老人时并不意外。

让她略感吃惊的是李宗仁声音洪亮,腰板挺直,精神十分健旺,言谈行动间还带着军人的干练。

闲聊了一会儿后,李宗仁留他们吃饭,了解他的程思远明白,这表明他对胡友松相当满意。

果然饭桌上李宗仁对胡友松十分殷勤,不断给她夹菜,饭后亲自起身相送时,还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了胡友松。

胡友松1939年出生,基本上是在新中国长大的,对“见面礼”这样的老式习俗不太了解。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7)

胡友松

她先是不好意思的推辞,李宗仁说这是送她的小礼物,她为难地向四周看看,程思远让她收下,说这是李宗仁的一片心意。

看到几个年长者都和善又坚决的让她收下礼物,胡友松便半开心半忐忑的收下了红包,回到宿舍一看,里面竟然包了300块钱。

1966年北京市平均月工资还不到50块钱,这个红包相当于胡友松半年的收入。

这份“大礼”让胡友松当场愣住了,也对李宗仁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

李宗仁那一边,程思远其实早在李宗仁和胡友松见面之前,就把姑娘的底细调查了一遍。

虽然此时程思远手中的资源不比当年,但调查胡友松这个才刚27岁的小护士还是简单得很。

通过调查,程思远了解到胡友松生于南方,从小就是孤儿,父母都死于日寇的空袭。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8)

胡蝶

养母自称是张宗昌的下堂妾,六岁时收养了胡友松把她带到北京,但张宗昌死的时候,距离胡友松出生还有7年呢,便是真的也无伤大雅。

至于胡蝶是不是胡友松的母亲,程思远对胡蝶和戴笠的事情略知一二,自然就对这件事一笑了之。

李宗仁的老友尹冰彦知道这事后,层层分析了一通,胡友松生于1939年,那时候胡蝶和丈夫都在香港,不可能在南京或上海生个女儿。

之后胡蝶息影长居在重庆,更不可能在南京或上海带女儿出入片场,更别提1951年胡蝶根本没回过北京,更不可能来接女儿去香港。

不过这个身世的故事,也没让这群曾经指点过江山的老男人们放在心里。

年轻女孩子,从小不知父母是谁,因为长得像大明星胡蝶,听别人开玩笑编故事听多了,以讹传讹的当了真,也没什么关系。

其实除了他们查了胡友松的底细,另一批人在李宗仁和胡友松会面后,也开始了调查。

李宗仁是国民政府桂系首领,从北伐战争开始便是一位在军事、政治领域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人物。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9)

冯玉祥

他突破重重阻挠回归祖国后,他的安全是党中央和周总理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有陌生面孔来访,自然就会被调查。

胡友松的情况被详细调查后,和程思远得出的结论差不多,无伤大雅。

所以当李宗仁向周总理提出要聘请一位“保健秘书”照顾自己起居时,周总理表达理解的同时反倒是表达了不同意见。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0)

周总理迎接归国的李宗仁和郭德洁

李宗仁这些国民政府高官的习惯,“女秘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真的工作助手或者生活助理,都带有亲密关系的性质。

比如张学友的二夫人赵一荻,就常年以张学良秘书的身份待在他的身边。

周总理很明确地对李宗仁表示,以“保健秘书”的身份选择一位生活中的伴侣是不妥当的,他不同意这么做。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1)

李宗仁和蒋中正

李宗仁颇有几分心焦,自从见到胡友松后,他那颗因为郭德洁离世充满悲伤孤寂的心一下子火热了,再次找到了活着的感觉。

他非常喜欢这个样貌酷似胡蝶的年轻姑娘,很多年都没有的激情充盈着他的心。

虽然只见了两三面,但李宗仁已经不想对胡友松放手,他想让胡友松待在身边,日夜不分。

看到李宗仁的态度如此,周总理告诉李宗仁,不能雇请什么私人女秘书。

但如果真的喜欢胡女士,可以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履行正式的结婚手续。

李宗仁得到了认可,十分开心,立刻·让程思远张罗起来,不过此时胡友松还以为自己这几次和李宗仁见面都是“面试”,准备当他的秘书。

所以李宗仁向胡友松求婚时,年轻姑娘大吃一惊,她要求给她一点时间想想。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2)

李宗仁

虽然李宗仁的风度、气质、谈吐都远非胡友松日常所见的男人可比,但他毕竟已经75岁了,48岁的差距让胡友松望而却步。

可李公馆的堂皇、李宗仁出手的阔绰、一步登天的社会地位改变,也让年轻的胡友松更加犹豫。

胡友松自问对李宗仁产生了男女之情了吗,那必然是还没有。

前几次见面虽然相谈甚欢,可她完全没有把对方当作一个可以谈婚论嫁的对象看待。

现在回忆起前几次见面的细节,那些火热的眼神,情不自禁的碰触,甚至西洋礼节式的拥抱亲吻,又让她明白李宗仁一开始就有的心思。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3)

胡友松

胡友松心乱如麻地考虑了几天,再次见到李宗仁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李宗仁打了一辈子的仗,在战场上就以揣摩敌人心理闻名,此时观察着胡友松的面色,知道对方正处于举棋未定之间,还需要加点火。

于是李宗仁轻描淡写地说:“我们俩的事情,通过国管局向周总理做了专门的汇报。”

“总理说只要你同意,就让我们名正言顺正式办理结婚手续,小胡姑娘,我看,这件事情我们就这样确定下来吧?”

李宗仁巧妙地把事情的顺序和总理的原话做了些改变,完全不提当初自己想找个“保健秘书”的潜台词。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4)

老年胡友松

胡友松当然不晓得其中门道,听到党中央和周总理都知道了此事,便打消了最后的犹豫,答应了这门婚事。

于是胡友松因为“误会”自己找工作与李宗仁见了面,又“误会”了李宗仁传达的意思答应了婚事。

这两个“误会”导致胡友松穿着华丽的礼服走进洞房后,突然感到了后悔。

李宗仁对她来说还相当于陌生人,一个苍老的陌生人就这样成了她的丈夫,对于一个年轻姑娘来说还是难以接受的。

婚礼的疲惫和紧张,对前途的茫然和恐惧,让胡友松崩溃了,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5)

李宗仁

李宗仁跑进洞房劝说自己年轻的新娘,没想到胡友松看到他来了哭得更厉害了,甚至哽咽着要求以后分房睡。

按理说新娘子只有上花轿之前的眼泪才是“喜泪”,进了洞房才哭怎么都不算吉利,再加上分房睡的要求,新妻的态度实在是无法隐瞒。

不过李宗仁何许人也,他完全没有生气,而是顺从地答应了妻子的要求。

因为没有被逼迫,胡友松终于从崩溃的情绪中缓和下来,躺在舒适的大床上,她重新梳理了一下心情,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量。

胡友松明白自己答应嫁给李宗仁后,一定在很多人心中引发了不好的判断,他们肯定觉得她是贪慕虚荣才嫁给年纪差了49岁的七旬老翁。

她也不否认自己做出这个选择就是为了改变现状和生活环境,李宗仁给她打开的是一扇过去想也想不到的大门。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6)

胡友松和李宗仁

她现在已经身处在这个过去憧憬向往的世界里,代价就是做一个陌生老人的妻子,无论如何,她要做好这件事。

她不是为了爱嫁给李宗仁的,但她愿意用尊重和尊严来回报这个婚姻。

胡友松拢着松软的新被,望着窗外的半月,下定了决心。

李宗仁不知道年轻妻子下的决心,他不是无知昏庸的老地主,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年纪娶了这么年轻的太太,就要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没想到第二天见到胡友松时,对方已经完全平静下来,还对他十分客气,虽然没有他期望的亲密,但也没有他担忧的疏远。

对年轻妻子的懂事和温柔,李宗仁十分满意,于是回以更大的尊重。

一天胡友松肚子疼,李宗仁说吃点南瓜子就能缓解,胡友松稀奇的问吃多少啊,李宗仁仔细回想了一会儿认真的说“四两”。

胡友松泄了气,肚子已经疼成这样了,她哪里有力气嗑南瓜子,于是忍痛去睡了。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7)

胡友松和李宗仁

第二天醒来,桌子上放了一碟嗑好的南瓜子,胡友松吃惊地跑去问李宗仁,丈夫宽厚的笑一笑,承认是自己嗑了一夜的成果。

胡友松彻底感动了,她其实早就知道不知多少个夜晚,李宗仁悄悄地走进她的卧室,只不过是为了亲亲她的额头,摸摸她的手。

她曾经故意做出在睡梦中被打扰的样子,结果下一晚李宗仁竟然光着脚走了进来。

这些点滴小事就和这碟嗑好的南瓜子一样,都代表着丈夫对她的爱和温柔。

胡友松做了新的决定,她不仅要在这个婚姻里投入尊重和尊严了,她还要给丈夫同等的爱。

在向李宗仁表白爱意时,胡友松还同时做了一个公开的声明,以此证明她感情的纯粹。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8)

周总理和李宗仁

“我不管钱,也不爱钱,所有存折、钥匙都不管,也不继承财产,我只是照顾李先生的起居。”

这则声明宛如蜜月的启动铃声,他们不再是分房而睡心有怨怼的两个人,而是自此成了真正的夫妻,开始了甜蜜的新婚。

有了爱的婚姻,就好像冬日里通了暖气的房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是温馨又舒适的。

李宗仁就在这样爱的氛围内,幸福快乐的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年,1969年1月30日,他在北京安详去世。

李宗仁去世后,他的全部遗产按照生前所愿捐献给国家,胡友松则默默改名为王曦,守着和李宗仁相处几百个日夜的回忆开始了孤独的生活。

李宗仁娶胡友松哪一年(李宗仁的最后一位妻子)(19)

老年胡友松热衷书画

因为对这段三年短短婚姻的尊重和体面,李宗仁长子李幼邻表示:“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李家的人,这点是肯定的。”

胡友松和李宗仁的婚姻,源于误会,成于误会,最终归于感情,她得到了李宗仁的爱,得到了李宗仁家庭的认同,此生不说圆满也算无憾了。

在俗世中的尘缘已了后,1995年,56岁的胡友松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

此后的岁月,她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附近,直到2008年11月25日,那一天69岁的胡友松病逝。

她自小就是孤儿,无父无母,死去时身边无儿无女,和李宗仁的婚姻确实改变了她的一生,也重新塑造了她的性格。

一生的甘苦和得失,也许最后她选择的法号“妙惠”能让外人略窥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