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转载来源于:宇轩君

https://www.toutiao.com/a6796551550123639299/

印度地理地缘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北部为高山区,由西向东为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长2400公里,宽240—300公里,平均海拔达6000米。第二部分是平原区,主要由印度河和恒河两大河系的流域组成,两河之间有塔尔沙漠,也称“印度沙漠”。东部还有雅鲁藏布江流经印度的一段,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注入孟加拉湾。

第三部分是南印度高原区。北边的文底耶山,与沿东西海岸走向的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组成一个倒三角形。西高止山海拔约900米,东高止山的海拔高度约400米,三山中间构成高原,称德干高原。高原向南和东南,地势趋降,形成丘陵及沿海平原,即泰米尔丘陵或泰米尔半岛。

印度地理基础知识大全(印度地理历史简析)(1)

印度地形

印度西北兴都库什山脉的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是印度与其他民族交往的大门,也是外来民族进入印度的必经之路。波斯人(大流士,前6世纪)、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公元3世纪)、大月氏人(公元初年)、嚈哒人(公元6世纪)、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后)、突厥人(德里苏丹国,公元12世纪)、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尔,16世纪)等外来民族先后从这里入侵。开帕尔山口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角,如今巴基斯坦的西北部。越过开伯尔山口,是喜马拉雅、兴都库什和苏莱曼山脉共同形成的波特瓦尔台地(海拔500-600米),下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河大平原,向东则是更开阔的恒河平原。一旦外敌突破开帕尔山隘,印度腹地的恒河流域基本是就无险可守了。

印度地理基础知识大全(印度地理历史简析)(2)

开伯尔山口

印度历史

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大概历史轮廓,着重介绍近代印度。印度历史可以分为几个时间

一,远古时代,文化时期在公元前2500—1700年,相当于我国五帝、夏、商时期。

二,中古时期,1,吠陀时期,公园前1500—前700年,相当于我国商后、西周时期。

2,波斯和马其顿入侵,公元前6世纪末(前518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17年5月亚历山大率领希腊部队占领西北印度。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公元前185年,相当于我国东周末、西汉初,鼎盛时代是阿育王的统治时期,公元前273—公元前232。

3, 贵霜王朝,公元前150—公元公元300,相当于我国东汉、三国时期。鼎盛时代在迦腻色伽时期,公元120—162年.

4,笈多王朝公元320—600年,相当于我国晋、南北朝、隋时期,鼎盛时代在旃(zhan)陀罗笈多二世公元380—414年。

后笈多诸王,戒日王朝(606—647年)。

三,伊斯兰时期

1,阿拉伯人入侵(公元700—1200年),相当于我国唐宋时期。

2,德里苏丹王朝(公元1206—1526年),相当于我国元、明时期,鼎盛时期在公元1296—1316年。

3,地方政权

4,莫卧儿王朝(1526—1757年),相当于我国明末、清初时期。鼎盛时期在阿克巴(1556—1605)、奥郎则布(1658—1707)

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分化,现代印度的民族非常复杂。共有100多个民族,没有一个占据多数。一千万人口以上的有印度斯坦族、泰卢固、马拉提、泰米尔、阿萨姆、锡克人等族。各地还分布着400多部族。与民族相应,语言也很混杂。179种语言和500多种方言。90%以上的人使用大约16种语言。使用者数万人以上的就有118种。

四,英国统治时期

近代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后,就开始了对全球殖民地的占领,尤其是16世纪开始,逐步征服印度大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采用了军事征服和政治征服两种策略,对军事征服的地区采取直接统治,政治征服的地区采取间接统治

主要的军事征服战争有,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战役。R.克莱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团的内讧,事先收买孟加拉王公西拉吉-乌德-道拉的军事长官米尔·加法尔。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军队同公司军队在普拉西决战。由于米尔·加法尔率领的孟加拉主力军按兵不动,使得克莱武指挥的3000名军队在决战中得以打败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纪律松弛的军队。普拉西战役以后,英国侵占孟加拉,并以它为侵略其他地区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国傀儡,起来反抗殖民者。以后,奥德王公和莫卧儿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联军,于1764年在布克萨尔同英军决战,抗英联军战败。英国殖民者侵占恒河下游辽阔富庶的土地。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对南印度的迈索尔发动 4次侵略战争。

1767年,英军侵入迈索尔,在昌加马和特里诺马利遇到海德尔·阿里的顽强抵抗。英军一度占领迈索尔的 1/3的领土。海德尔·阿里不仅收复失地,而且挺进到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诺伏战役中击溃海德尔·阿里的大军。1782年12月7日,海德尔·阿里病死在军营中。蒂普苏丹继承父业,继续抗英。

1790年,侵略者发动新的战争。蒂普苏丹在抵抗失败后同英国签订和约。

1799年,英军第4次大举入侵迈索尔。蒂普苏丹最后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阵亡。英军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国库。

1802年,英国殖民者迫使马拉特首相巴吉·拉奥二世接受“资助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在马哈拉施特拉常驻一支军队;马拉特每年拨给军费260万卢比;英国监督马拉塔的对外关系。马拉特王公拒绝接受该条约。1803年爆发第2次英马战争,英军2.4万人从南北两路侵入马拉特联邦。英印总督R.C.韦尔斯利以分而治之的策略,先打败马拉特联邦酋长辛地亚和彭斯拉等联军,后又打败了霍尔卡尔军队。1805年,英印总督G.巴洛同辛地亚、霍尔卡尔分别签订条约,归还侵占土地,旨在挑起他们同拉杰普特王公的冲突。1817年,英军12万人入侵马拉特联邦。在西塔巴尔迪和那格浦尔战役中,马拉特联邦军民顽强抵抗。1818年1~6月,马拉特联邦的军队在戈雷冈、萨尔皮哈特、阿什蒂和塞奥尼等地不断抗击侵略者。6月,英军获得最后胜利,马拉特联邦大部分土地被并入英属孟买管区。19世纪40年代,英国为了完成对印度的占领。

通过现在对印度的了解,发现他们对英国殖民统治并不不憎恨,反而很感激,究其原因有这几点

1,助印度完成统一大业。印度在古代完全就是个概念,印度人几千年无力统一印度,雅利安人,波斯人,蒙古人等十几个民族先后奴役,屠杀印度,也都没能统一印度。而英国人来后,最大的功绩是帮助印度完成了统一大业,使得印度,从来没有统一的领土重新统一。

2,英国人解放了印度,印度现在被西方包装为东方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建立了一整套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这一点印度人更是骄傲自豪。将自己看做民主的典范,民族解放的范例。而这一切都是英国人带来的,这一点也让印度人提起来就感激涕零。(这点还有待验证)。

3,英国人留下了工业基础,在二战结束后,印度是亚洲地区工业最发达,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当时可比我国富多了。而这都是英国人留下来的,当年英国人虽然在印度剥削掠夺,但是为了更好的剥削,也进行了大力建设,留下了完整的工业,还有2万多公里的铁路,印度至今还在用。

4,领袖意志。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印度独立后,印度历届的总统,总理等社会精英阶层,基本上都是英国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对于英国的文化和观念是十分的认同,对于英国人也是十分的感激。因此,他们上台后也不会去抹黑英国,反而表现出了感激的意思。

印度地理基础知识大全(印度地理历史简析)(3)

甘地

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分治独立之前,同属于印度。但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管理印度期间,虽然被英国统治,但也给印度带去了民主自由的社会文化,因此在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也仿效英国的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早在1885年,印度就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这个党派在今天的印度还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印度国民大会党主是由一批留学英国的印度社会精英发起成立,很快就成为印度影响力最大的政党。甘地作为国大党的领袖,为印度独立建立了不朽功勋。可是,在印度国大党发展壮大的同时,分裂也就开始了。这就需要说一说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当时的印度人,大部分信印度教,但信伊斯兰教的人也不少。由于国大党在制定政策以及处理问题时都要讲民主,讲民主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投票。在涉及到利益争夺的时候,国大党中信伊斯兰教的人,很快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弱势,因为信伊斯兰教的人数远远少于信印度教的人数,投票就要吃大亏。一人一票,即使是公正投票,看起来很公平,事实上,有时候也很不公平。在印度国大党,信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就感到很不公平。印度国大党的穆斯林就不干了,不能再留在国大党,于是,1906年,他们退出印度国大党,组建一个新的政党,全印穆斯林联盟。后来,一位叫真纳的人,加入到全印穆斯林联盟,就是他带领巴基斯坦走向独立。

二战之后,世界各地殖民地独立浪潮风起云涌,印度的独立意愿非常强烈,无论是印度国民大会党,还是全印穆斯林联盟,都在为独立进行奋力抗争。虑到印度分裂对立的状况,英国对印度独立自治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该方案在1946年7月6日被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这导致了穆斯林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印度这两个最有力量的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对立分裂公开化,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期间的严重内乱,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出现严重的相互残杀事件。

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声明将在同年的8月15日通过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根据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一分为二:巴基斯坦国和印度联邦。其中巴基斯坦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人口7千万。印度的其余部分为印度联邦,人口2.25亿。另外,还有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后来,后来大多数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尔归属未定。

克什米尔问题,就成为印巴纷争的焦点。印巴两国曾于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两次因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而发生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两国领导人也曾多次举行会议,确认“应该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但由于印度坚持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今仍是悬案,没有解决。1971年爆发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在1971年3月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并在11月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大到西巴基斯坦。12月17日,印巴全线停火。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东巴基斯坦获得独立,建立孟加拉国。对印巴两国来说,则是印度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严重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