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80多年前,明代伟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过嵩明,就被药灵山自成一脉的气势深深折服,他夸赞药灵山,“耸秀插霄汉,环州之山,惟此为最耳”。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

小街药灵山 李云飞摄

嘉玲古镇,让小街的地理人文坐标呼之欲出,北靠药灵山,南临嘉丽泽,东扼牛栏江,西望古盟台,位于嵩明坝子腹地。这里交通纵横,水系发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滇中粮仓”“花灯之乡”“龙狮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2)

嵩明小街 图片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3)

嵩明小街 李云飞摄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4)

嵩明小街 图片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历史上,小街历经几次名称变革,明初叫“效古里”,清代叫“龙纳镇”,民国时叫嘉玲镇。小街这个地名,形成于明代,历经公社、区、乡、镇四次沿革,1995年乡改为镇,沿用至今。但是,在云南与“小街”同名的有16处之多,昆明市有好几个小街,全国就更多了。

小街不小,小小的街道,大大的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不再是小街的特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小”只是点滴,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小街在时代浪潮中闯出一片天地,工商优势突出。“街”依然是小街的优势,自古以来,小街的商贸就很发达,早在明朝末年就形成集市,历史底蕴深厚。小街镇工业形成以铁件加工、小五金、通讯线路器材、汽车配件、镀锌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小街镇工业总产值为9.3亿元。2011年,小街镇有工业企业412家,从业人员5406人。 2011年,小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亿元。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5)

小街镇人民政府大楼 李云飞摄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6)

小街牌坊 黄发生摄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7)

小街牌坊 黄发生摄

龙狮舞盛世,嘉玲换新颜。在这个国土面积12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苗彝4个民族,辖17个村委会,98个自然村,总人口近十万人,是云南嵩明县的第一大镇。

截止到2011年,小街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为主,生产粮食2.3万吨,其中水稻1.6万吨,小麦504.1吨,玉米3207.3吨,豆类4994.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等。烤烟种植面积5400亩,产量700吨;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5.2万吨,主要蔬菜品种有白菜、萝卜、油麦菜等,其中白菜3600吨,油麦菜2850吨。畜牧业以饲养猪、牛、家禽等为主。生猪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7万头;牛饲养量1.02万头,年末存栏7649头;家禽饲养量64.82万羽,上市家禽40.6万羽。生产肉类9597吨,其中猪肉6387吨,牛肉362吨,羊肉148吨,禽蛋3000吨,畜牧业总产值1.5亿元。果种植面积485亩,产量727.5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桃等。渔业以养殖鲤鱼、草鱼、鲢鱼、青鱼等淡水鱼类为主。有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3074亩。人工库塘养鱼1373.1亩,产量952.3吨。

小街中轴线分明,中间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嵩四公路为经线,南部为坝区,北部为半山区和山区,匡郎至阿古龙为纬线,西片区为农业园区,东片区为工业园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的积淀,民族的融合,时代的冲击,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多元的嘉玲古镇文化。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8)

药灵山 李云飞摄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9)

嘉丽泽 李云飞摄

一是自然文化。最直观的地名,比如大麦地,三岔河,九龙冲,打鹰山,烂泥箐,马鞍山等自然村落地名,来源于山川地理特征。曾经的嘉丽泽古湖泊边,七丛龙,后白龙,前白龙,矣赏龙,矣纳龙,阿古龙,太平龙,波化龙,木作龙,查白龙,乌云龙,老沙龙十二个带龙的村名,就与八河汇成的嘉丽泽之水息息相关。

以百家姓命名的,如陈家村,何家村,史家街。以卖柴赶街特色命名,如卖柴街。以水利命名的,如黄土田,秧田村,甸头村,甸丰村,甸尾村。以生肖命名的,如兔街,青龙街,狗街(今龙街)等,各具特色。

自然文化容易形成两种文化心理,第一种是坝子文化心理。小街就位于云南省第七大、昆明市第二大坝子的嵩明。云南舒适的立体气候优势,坝子天然的保守性与隔绝性,容易助长小街人形成相当程度的保守性,不敢跨出乡土的界域,形成家乡宝。第二种是小城文化心理。“小城”五特征:一是城小,二是街短,三是道窄,四是村多,五是房矮。小城容易哺乳出来“小城心态”:忠厚老实,胆小怕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但是小街人因为“小”,所以大多数小街人忧患意识很强,都敢拼敢闯,能突破坝子文化心理和小城文化心态桎梏走出去,比如小街人的羊汤锅随着街子赶,除了在嵩明各大集市做生意之外,还活跃在一百公里范围的小板桥、关街、海源街、龙头街、羊街等外县。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0)

小街苗族 李云飞摄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1)

嵩秀泽明 李云飞摄

二是民族文化。嵩明历史上就是彝族为主的聚集区,明朝以后汉族大量迁入,大量的彝族人口移民或被汉化,可惜仅留下他们的彝族村名,没有了彝族人口。比如阿古龙,本纳克,扯米庄,老习扯,乃卜村,阿革勺,匡罗卜村,矣得谷,米纳多,积足矣,阿左村,匡郎,扯米庄,哈前村,纳足村,铺甸心村,月字本等。

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留下了彝族的风俗习惯,比如农历6月24彝族的火把节,农历正月16和6月24火把节这两天要接媳妇(即订过亲、送过糕糖、开过八字的对象)来过节,在小街影响深远。火把节这天极易引起民族矛盾,这是全年最紧张最危险的一天。回族村名,积德村。僰族村名,白子(僰子)村。以地方土司名命名的,如李官村,汪官村,杨官村,沙官村等。而汉族的村名,如汉人屯。小街的汉文化,深深扎根彝族文化基础之上,民风淳实,坚毅宽容,民性率真,自立自强,民情重义,诚信友善,民生独立,打铁靠硬。

三是军屯文化。小街军屯痕迹比较明显的村落有西有东屯,中间有马旗屯、汪官村、李官村和杨官村,东有董官营、沙官村,驻扎在嵩四公路这条传统交通要道。东屯入驻的是韩氏先民,主要平衡本纳克、白子(僰族)村土著人。李官村扼守匡郎槽子,平衡矣得谷、米纳多,积足矣,匡郎等黑彝族村落。马旗屯、汪官村和杨官村平衡阿古龙。董官营、沙官村平衡小街通往牛栏江镇(四营)的通道。这些汉族戍边的军屯,在交通沿线对小街坝区的黑彝村形成包围结构,这些汉族融入地方之后,一方面屯田,一方面参与防务和剿匪行动。

四是村落文化。80、90年代,小街手工业、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各村都有主要产业小街的产业 ,出现了小街特色的村落文化。如,小街的“羊肉”,大桥的“篾货”,海子口的“鱼”,阿古龙的“鸡”,大甸心的“香棒”,小甸心得“宰猪匠”,甸尾的“包谷酒”,李官的“白糖”,白谷村的“布”,哈前的“大米”,本纳克的“菜秧”,五条沟的“席子”,矣得谷的“茅草绳”,匡前的“大葱”,汪官村的“废铁”等。 村落文化就是小农经济的特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小街人民俗务实的特色,比如本纳克的菜秧,制宜因地,靠山养林,邻河捕鱼,邻街经商,敲铜打铁,织篾编箕,擀香刺绣,栽花种菜,水产牧副,工程机械,独占鳌头。

五是马帮文化。“羊肠沟边鸡肚街”,小街正因为街道狭小,发展受限,所以小街人忧患意识很强,被迫小街人“走出去”闯荡。明清时期,大批汉族到小街戍边屯田,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小街集市贸易发展,以马帮为运输工具的商贸应运而生。小街各村从最初帮人赶马的“马脚子”开始,随着外出经验的增多,就三三两两组建驮队,跟着外地马帮搞运输,也叫搭帮,逐步发展成小街马帮。其中,小街的薛姓、陈姓、杨姓、李姓、赵姓等马帮实力较强,足迹遍及云南各地及南亚东南亚国家。

清末至民国时期,小街马帮达到鼎盛,小街出现以“马锅头”为首的大马帮,以及十余股小马帮,协助县境和省城商号运送物资,输出小街特产钉马掌及铁具,使小街获得“铁匠之乡”的美誉。同时,也引进先进文化理念和生产技术,引进先进项目和人才,互通有无,促进境内外工商业和商贸物流快速发展和交流。敢于“走出去”的小街人,体现出小街人“打铁要靠自身硬”的冲劲和闯劲,形成了小街人“敢于冒险,吃苦耐劳,开放包容,讲信守信,务实创新”的质务实民风。马帮业的蓬勃发展,为后期小街工商业兴旺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小街经济繁荣昌盛。

六工商文化。小街的乡街子,由来已久,民间市场很发达,小街历史上有许多街市,东兔(兔街)西龙(青龙街),北匡(匡郎)南阿(阿古龙),中小街,形成独具特色的市集文化。进入新世纪,小街乡村集市和村落特色优势不再明显,甚至许多集市萧条、乡村产业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商经济,小街人善做生意、干工程、搞机械,工程机械活跃在全国各地,这种经商的意识,得益于悠久的集市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云南工商名镇成为了全国小有名气的“挖机之乡”,1996年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名列“云南省百强乡镇”第36位。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2)

小脚老奶舞大龙 黄发生摄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3)

龙狮之乡小街 图片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4)

龙狮之乡小街 图片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七是龙狮文化。耍龙舞狮就是历史积淀的结晶,民间文化发达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结果,小街人守礼仪,重素养,喜花灯,娱情趣,对山歌,吐心声,辞藻亮,不浮华,舞大龙,越三江。这里是全国龙狮之乡,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人文地理“民间艺术之乡”。龙狮之乡,传承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意志坚定,敢为人先”的龙狮精神。

“十三五期间”,小街镇2020—2022年度获得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龙狮制作和表演)”称号。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牛足村创建为“省级森林村庄”。哈前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交通先进单位。秧田、哈前、保旺等8个行政村,墩白白子村、福海下村等16个自然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成功。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圆满完成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均获省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功创建为市级文明单位。《小街镇“五维五力”探索农村人居环境“蝶变”之路》入选昆明市社会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十佳”案例成功创建为市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乡镇。市级“七改三清”示范乡镇市级“人居环境激励示范乡镇”。先后3次被评为县“支持教育先进镇”。连续三期被评为县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红榜”单位。福海村柏文迪荣获“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小街镇“工商名镇”优势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捷报频传。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甸丰、福海、秧田、本纳克、哈前、小街社区等6个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并实现120万元收益。小街民营经济园区由0.87平方公里增加至1.3平方公里,招商引资累计达38.42亿元,入住企业达55家。投资1385万元完成园区3、4号路建设,打通园区毛细血管;投资4750万元完成园区外环线建设,打通园区主动脉。投资1200万元完成昆仑燃气中压管线建设,为用气企业直接降低成本800万元。首批下放的127项县级行政职权全部承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质阶段。投资810万元完成小小公路亮化、小匡公路修复工程。整合资金1200万元硬化农村道路39.68公里,自然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均达100%。投资3941.9万元完成灌区河道、沟渠改造19.34公里,投资246.3万元完成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工程43件。强力推进“两违”和“大棚房”整治,共拆除面积37.86万平方米。关闭污水直排口257个,拆除沿河违建9707平方米,清除围垦面积5000余平方米,整合1600万元完成牛栏江流域河道治理3.2公里,建设污水管网20.58公里,清理“五堆”7619堆,沿岸绿化树木5.33万株,建设生态氧化塘106个、生态集水井300个、生态沟渠17公里、大棚灌溉用水循环沉淀池800座。投资639万元,建成积德、东屯水环境生态湿地公园。全民义务植树20.5万株、种植绿化苗木82.1万株,完成公共绿化12.6亩,完成森林防火通道修复、隔离带建设19.1公里。全面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投资24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8个。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806户、抗震安居工程129户,实施陡山整村地质灾害点搬迁,27户101人住进安心房、暖心房。2018年,全镇179户653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省级贫困村匡郎村出列。累计评选“美丽庭院”精品户537户、示范户461户、合格户1502户。完成公厕改造181座,户厕改造10124户。率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次六分法”,构建生活垃圾处理“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75户1750万元、社会救助资金872.87万元、医疗救助金87.75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20万元。建成保旺、李官、本纳克、小街社区等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稳定就业创业,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412人次。建好管好用好公租房,有效解决约1500人住房难问题。投资110万元完成镇集贸市场提升改造,投资1170万元完成甸丰、大桥、匡郎农贸市场建设,投资650万元完成大佛山公墓三期建设。整合2176.9万元建成普惠性幼儿园8所,整合4757万元完成嘉玲小学、哈前小学等7所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5%以上。举办小升初毕业典礼座谈会40余场,表扬支持教育先进村(社区)32个、先进学校36所、优秀工作者62名、优秀班主任65名、优秀教师416名、“教子有方”先进家庭36户。整合资金4061.7万元,先后三次实施集镇饮水工程,小街从此摆脱“有水难用”困境,实现“用水自由”。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线上保姆服务队”义无反顾、冲锋在前,11个工作组、641名村组干部、712名党员和公安民警坚守岗位、日夜奋战,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社会各界人士、小街优秀企业家自发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达317.2万元,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新建镇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个,改扩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7个,建成哈前全民健身运动馆。连续两年举办舞龙培训班,连续3年举办春节龙狮大赛、小街“村晚”。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创精品花灯小戏、小品13个,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首次利用网络对春节系列活动进行现场直播,点播人数达8万人次。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顺利达标,获得“2020—2022年度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龙狮制作和表演)”称号。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5)

龙狮之乡小街 龙狮之乡小街 图片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6)

龙狮之乡小街 图片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千年古镇地名:小街地名故事嘉玲古镇(17)

龙狮之乡小街 图片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十三五”期间,是小街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小街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和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守正创新,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民营经济强镇,基层治理定心力逐步增强,基层治理内生力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源动力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不断提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开启县域经济社会次中心建设新征程。

说明:文中数据来源于小街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