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的生活小常识(茶余饭后也说菜泡饭)(1)

日前读了网友的一篇《菜泡饭》,看了很有感触,本想跟在他的后面,但怕影响了他的气氛,故还是另起炉灶,自发一篇。

菜泡饭(包括饭泡粥),对我们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主食了。曾几何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要吃泡饭。严格来说,连泡饭都不是。那时候是没有米来给你先烧成饭,再泡成泡饭的。上个世纪六零年前后,我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家里什么都没有吃,父母都要上班,祖母掌管全家的一日三餐。为了让大家多吃一点,祖母天天烧菜粥。少量的米,加一些青菜,或者胡萝卜。当时的胡萝卜,气味比现在的要浓得多。加水后直接烧成粥。基本上是看不到完整的米粒。这种粥对我们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拉出一泡尿肚子就饿了。

我家住在丽桥河边,河埠头经常停靠农民出来轧米的农船,轮到出来轧米的农民,在船上吃饭是白吃的,因此我家就有一个亲戚因为轮到出来轧米而吃饭吃到撑死的。面对着农民雪白的喷香的白米饭,小孩子饥肠辘辘,垂涎三尺,对祖母吵闹着要吃饭,祖母也无奈,仍旧照常烧粥。一天我终于发怒了,乘祖母在灶下烧火,不注意,我在镬子里加了两铜勺的水。到吃饭的时候成了一锅汤。大家都吃不成。父亲下班后,一言不发,大家抱头痛哭了一场。

由于家境贫困,我不得不中途辍学,到工厂当学徒。我弟弟也年龄不到,自己报名下乡去了。经过几年的锻炼,他应征入伍到杭州空军当兵。到部队第一天,吃忆苦饭。就是在面粉里加一些米糠,麸皮,青菜做成窝头。当地兵都有一些难咽下口,而那些四川兵,贵州兵,吃起来狼吞虎咽,他们说我们家常便饭也没有这么好。

据说某单位搞社教,到农村去请一老贫农来忆苦思甜,开始有声有色的讲,旧社会如何如何的苦,地主如何如何的剥削农民,讲到兴头上,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大腿一拍说:“讲来讲去,顶苦顶苦是六零年三年自然灾害。”吓得主持人连忙请他下台不要讲了。

儿子生了儿子。爷爷奶奶总让想他多吃点,好长快点。小孩就是不要吃,有一次逼得他急了,恨恨的说:“我是不想吃得像你们这么胖。”儿子带了儿子去学跆拳道,有一次碰到小孩的外婆,外婆说,吃饱了饭出钞票去给别人敲。

我曾经憎恨过菜泡饭,但我也是依赖了菜泡饭,如今我每天早餐,几十年如一日,天天仍然吃泡饭,这就是我的泡饭情结。

2009.11.12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