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更多方面的精彩内容,就能关注我的头条号,金哥等你哦。大家好,这里是紫金城之巅的《热带气旋(台风)故事汇》欢迎各位小伙伴们收看本期的精彩内容。

导语:台风作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影响力可想而知。

那么,大家知道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按年份排序)是怎么样的吗?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说不定就有你熟悉的台风了。

一、5612号台风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1)

5612号台风,WANDA,中文译名温黛。老一辈人都叫她“八一大台风”。

是1956年登陆我国浙江的超强台风。1956年8月1日0时(一说8月2日凌晨2时),5612号台风WANDA(温黛)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南庄乡登陆。

登陆时中心气压923百帕,风速达65米/秒。

8月3日之后,WANDA(温黛)经过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减弱后的低压消失在陕西省与内蒙古的交界处。

共造成超过5000人遇难,仅浙江就有4925死于非命,1.7万余人受伤,220万幢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毁坏,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八一台灾”50年后,南庄平原上树立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示永远铭记。

二、9417号台风

1994年8月9日,94(年)16号台风在温岭沿海转向后由南到北将大半个浙江沿海横扫一遍,惟独温州又一次幸免。

8月15日14:00,JTW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生成之后在西北太平洋上徘徊了4天的热带低压正式命名为9417号台风,英文名称“Fred,并随即正式起编,”8月的水温出奇地高,FRED所处海域温度竟达到30度。

然而这个散漫的家伙增强的脚步之慢着实出人意料。

在中心位于日本上空的副高(副热带高压简称)引导下,FRED不温不火地朝西一西北西前行,似乎连JTWC都替她着急了。

一天过后,FRED才成为1级台风,每天不到20KT的增强速度着实辜负了难得的水温。

与很多侵台TC(气旋)一样,接下来的 CAT2、CAT3(台风等级),直到18日挪进130E(东经130度)后的CAT4(相当于强台风),再到19日夜的当年第三个STY(130KT,相当于超强台风),眼区清晰可见,但发展过程无甚特色。

虽然这个强度本可以让大陆如临大敌,同时即将到来的七月半足以让海水高涨,可是,台湾岛的拦路横前让CMA(中国气象局)的心稍稍放宽了些。

毕竟台湾的中央山脉可以救大陆一命,纵使6911或9018重演,福建的防潮能力也该大有提升了罢。

此刻CWB(台湾气象局)却开始紧张起来,虽然台湾对于CAT4并不陌生,但并非每一次都能侥幸过关,眼看着FRED已经到了125E--即将迎头撞上玉山, CWB内部气氛凝如死寂。

虽然这个强度本可以让大陆如临大敌,同时即将到来的七月半足以让海水高涨,可是,台湾岛的拦路横前让CMA(中国气象局)的心稍稍放宽了些。

毕竟台湾的中央山脉可以救大陆一命,纵使6911或9018重演,福建的防潮能力也该大有提升了罢。

此刻CWB(台湾气象局)却开始紧张起来,虽然台湾对于CAT4并不陌生,但并非每一次都能侥幸过关,眼看着FRED已经到了125E--即将迎头撞上玉山, CWB内部气氛凝如死寂。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2)

绕过台湾

然而地球是圆的,并非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凡人的掌控之中,8月20日成了真正的转折点。

先前一连几天稳定少动的副高中心突然减弱并向南移动,亦加上可能的与台湾地形的交互作用-从20日中午开始 FRED路径大幅转北,在即将踩线的一刹那忽然转身,开始以北北西-北绕过台湾岛。

CWB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但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台湾逃过一劫。

惊魂未定的CWB称这段路径为“救命的一跳”,并用颤抖的双手记载在当年年鉴中。解除警报的同时,FRED于台北以北220KM处海域横过,给台湾北部造成了不大的损害,死亡失踪4人,而彭佳屿记录到的持续4OM/S 极大532M/S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而北抬后FRED的生命也开始快速走向了下坡。

路过石桓岛时留下的9391HPA诉说着些许无奈,毕竟东海的低水温和台湾地形的破坏已无法重振当年WANDA(温黛,5612号台风)的雄风。

无言的FRED于21日再次转向西北,登陆浙南几成定局。

那“救命的北跳”在CMA和浙江气象台看来可谓是“致命的北跳”,几天前谁也没有料到FRED还有这么一手。

浙南海塘大多年久失修,多年没有经受过强台风的考验。

它们能抵御住“七月半”和FRED的双重夹击吗?

除了局内人,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台风警报发布后,从海塘边撤离,单位24小时值班,把窗台前的花盆搬走,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只是这一次,FRED要让温州人输得体无完肤。

21日,减弱到CAT3的FRED如约而至,风眼逐渐模糊,直径从之前的59KM缩至的20KM,下午更是减弱到9OKT--可怜的CAT2,风眼则完全填塞。

晚20:00,人老珠黄的FRED来到南麂列岛附近,然而岛上的风速计依然传来10分钟平均风速41M/S和9567HPA(一说944HPA)的气压极值,而北麂站平均风速更达46M/S,此后再无数据传出。

南麂掀起平均73米,最高达9.5米的巨浪,而不远处的大陈岛平均波高达85米,最大波高竟达10.6米。

这一切为接下来几个小时内要发生的事情谱写了序曲。

1994年8月21日晚22:30农历七月十五,台风FRED在温州瑞安梅头镇(今温州龙湾区海城街道)登陆,无须讨论究竟该定以多大强度登陆为恰当,因为骇人听闻的大幕已就此拉开。

当远在玉环的坎门站阵风突破50M/S时,狂风早已夹杂着暴雨倾泻进浙南大地。

首先是大浪。

登陆地附近沿海浪滔普遍高出海岸2~3米,飞云江北岸至乐清湾的巨浪尤甚,局部地段拍岸浪高达12米,离温州市区不远的瓯江口波高达到10米,为有记录以来所未闻者。

1700多艘船只被巨浪打沉,甚至有千吨鱼船被大浪抛进海塘。

紧接着,潮水暴涨。

七月十五的高潮位加上FRED作孽,将浙江沿海的潮位全部拉高一遍,瑞安和温州港的潮位分别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潮位

0.21米和0.65米,龙湾区潮位达到200年一遇。

在FRED登陆前后的几个小时里,温州沿海所有区县的一线海塘几乎全线崩溃,二线海塘决口无数,三线海塘也不同程度进水。

海水势不可当地涌入这片富饶而人口密集的土地,开始了大屠杀。

温州市百余公里的海岸线纵深1公里内尽成泽国,尤其是4年前才刚刚泛滥的飞云江又一次发威,江水混杂着潮水淹没了其以北纵深7公里的土地,最深处超过3米,瑞安市区全部被水淹没,农村地带不知多少人在睡梦中被潮水冲走,或被狂风掀起了屋顶、吹倒了庐舍。

瓯江水位也随暴雨猛涨,伴随着外边高涨推进的海水,轻而易举地吞噬了保卫温州市区的脆弱海塘,温州市区最繁华地段的潮水立刻涨至1.5米-2.5米,居民家及商埔损失惨重。

温州机场候机大厅进水1.5米深,彻底瘫痪达两个星期之久,潮水和洪水淹没了一切可以淹没的东西,陆地上看不到平原的踪迹。

更令人瞠目的是,位于瓯江口的灵昆岛、江心屿、七都岛竟被高于地平面2-3米的海潮淹没,据传岛上死伤无数,直到第二天潮水退却才重见天日,这情景无异于一场海啸袭击!

崎头洋、温州湾的汹涌波涛与飞云江、瓯江的暴怒洪魔,让8月21日夜—22日晨的温州沿海上演了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即便是5612号台风也没有做到让如此多的海塘在同一时刻灰飞烟灭。

若是一个局外人看来,他一定会得出结论:浙南正在发生大规模海侵。

确实,潮水到处,房子倒了,桥梁塌了,路基冲毁了,养殖户更是血本无归—在如此滔天巨浪之下能够幸存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与此情此景相对应的,是一串令人无言的数据。

是日夜,温州全市沿海122.6公里长的标准海塘有近50%被不同程度损坏,其中27.23公里被潮水全线推平,所谓的标准海塘竟是如此脆弱!

而普通海塘仅有20%保存完好,三分之一墙被冲刷得连模子也找不到。

颇令人无奈的是,登陆点梅头镇在半个月前刚刚建成的20年一遇海堤,在9417的狂潮中全毁。

在潮水无法淹到的地方,狂风和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等灾害便开始唱主角。

FRED积聚已久的水汽撒遍华东华南各地,乐清日降水量砩头达620毫米,打破了5612号台风WANDA保持了38年之久的全省记录。

温州市区测得42M/S阵风,而温州机场的阵风亦在50M/S以上。

据说飞云江边曾经有瓦片玻璃满天飞的景象,更有造船厂内未完成之铁船被刮至居民楼。

简易平房在狂风中被肆无忌惮地撕毁,无数人在残存的家中度过了这个惊心动魄而永生难忘的夜晚。

可惜,这些也只是被用来确认FRED的强大威力——FRED的狂风和暴雨只是21日午夜最后的点缀与注脚,当FRED携带着茫茫海潮将万物吞噬的时候,一切皆成枉然。

“致命的北跳”!

三、台风云娜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3)

台风云娜

2004年,一热带扰动在8月5日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NRL热带气旋中心给予其扰动编号为98W。

98W随后缓缓发展,组织逐步好转,并朝西推进。

98W于8月8日早上发展为一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给予其临时编号为16W。

当时16W位于季风槽内,并受到相关之微弱西南气流影响,缓慢地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在不错的大气环境下增强。

当晚16W增强为一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把其命名--云娜。

2004年8月9日,云娜转向偏北的方向推进,并于下午增强为一强热带风暴,并渐渐发展出一“中心密集云团区(CDO)”。

2004年8月10日,云娜转向西北至西北偏西移动,迫近台湾。

当晚,云娜进一步增强为一台风,中心发展出一浑圆而且清晰的风眼。

云娜随后继续以时速15公里向西北方向推进,朝向台湾。

2004年8月11日,中央气象局于早上11时30分发布“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2004年8月12日下午,云娜强度达至颠峰,并中心风力达至150km/h,达到强台风等级,气压为950kPa其颠峰强度维持了约6小时。

当晚20时,云娜于浙江温岭石塘镇和乐清虹桥镇蒲岐沿海先后二次登陆,因而迅速减弱。当晚系统组织显著转差,风眼亦被填塞。

2004年8月13日清晨,云娜转向西北偏西移动并减弱为一强热带风暴,并进一步于中午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于下午减弱为一低压区。

四、台风麦莎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4)

0509号台风“麦莎(MATSA)”于2005年7月31日生成。

8月2日8时,热带风暴“麦莎”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10级(25m/s),气压985hpa。

8月3日2时,强热带风暴“麦莎”加强为台风,中心风力12级(33m/s),气压975hpa。

8月4日18时,台风“麦莎”再次加强为强台风,中心风力14级(45m/s),气压950hpa。

8月6日3时40分,强台风“麦莎”在浙江省玉环县干江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m/s),气压950hpa。

8月6日5时,强台风“麦莎”在浙江省乐清市境内减弱为台风,中心风力13级(40m/s),气压960hpa。

8月6日17时,台风“麦莎”在浙江省义乌市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11级(30m/s),气压980hpa。

8月6日23时,强热带风暴“麦莎”由浙江省杭州市进入安徽省宣城市,并于次日(8月7日)凌晨2时在宣城市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9级(23m/s)。

8月7日17时,热带风暴“麦莎”由安徽省马鞍山市进入江苏省南京市,中心风力9级(23m/s),气压988hpa。

8月8日6时,热带风暴“麦莎”由江苏省连云港市进入山东省日照市,中心风力8级(18m/s),气压995hpa。

8月8日14时,热带风暴“麦莎”由山东省潍坊市进入渤海,中心风力8级(18m/s),气压995hpa。

8月9日5时,热带风暴“麦莎”在渤海南部变性为温带气旋。

五、台风卡努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5)

2005年9月7日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由热带低气压升级为热带风暴,并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

9月7日18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9月8日18时加强成为台风。

9月11日6时50分(UTC)在中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登陆。

登陆时中心气压945hPa,近中心最大风速50m/s并维持了3小时以上,登陆后强度减弱的缓慢程度非常罕见。

9月11日15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同日21时再减弱为热带风暴。

9月12日15时减弱为热带低压。

9月13日0时在黄海转化为温带气旋,其残余于同日12时在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附近消散。

六、台风桑美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6)

台风桑美

2006年8月初,西北太平洋海洋上几乎遍布着热带扰动。

最早发展起来的是位于日本列岛东南硫磺岛以东近千公里的扰动90w,紧随其后的是位于关岛东南的99w和台湾以东海域的91w。

其中99w就是后来的台风“桑美”。

这3个扰动早在8月2日后就先后发展,其中99w早期活跃于近赤道海域,并在发展中向西北移进。

8月4日,90w与99w率先发展,并在当天相继被日本气象厅(简称JMA)升格为热带低压。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以下简称JTWC)则在8月5日上午就将99W升格为热带风暴。

而后日本气象厅在当天20点做编号处理,其中90w被命名为台风玛莉亚(Maria),编号0607;99W迟半小时,编号0608,命名为桑美(Saomai)。

第二天(8月5日)下午,91W被命名为台风宝霞(Bopha),中央气象台也在其后对三个风暴升格为热带风暴,三台追逐正式开始。

发展

“桑美”形成后12小时,大致都稳定向西北移动,偶有向北偏西移动。

2006年8月6日上午8点,位置在关岛附近的13.8°N144.2°E,8月7日2时,中央气象台将“桑美”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之后“桑美”对流日益强盛,并有发展中心密集云区(CDO)的趋势。

7日凌晨,“桑美”逐渐横过北马里亚纳以西,并向琉球群岛移动。

7日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14时,中央气象台将桑美升格为台风,同时日本气象厅也将其升格为台风。

在之后的1天,“桑美”的强度被中央气象台一直定在35m/s,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叶将其强度定在75kt,发展比较缓慢。

但“桑美”一直保持着每小时30km的快速移动速度,逐渐追上了生成位置偏西的台风“宝霞”。

8日,“桑美”开始出现向西北偏西移动迹象,进逼琉球群岛。

“桑美”的增强速度虽然没有明显提升,大体维持气候平均值,但依然在当天被JTWC升格到二级台风。

“桑美”环流开始紧缩,同时低层风眼开始显现,对流日益强盛,核心区紧密,眼墙进一步巩固,是一股环流半径在300~400km的中型热带气旋。

而此时“桑美”和“宝霞”的位置已经相当接近,二者发生了明显的藤原效应。

台风“宝霞”的强度在增强后迅速减弱,并改为向正西方向前进。

8日夜间,“桑美”逐渐进入130°E线,此时“桑美”的环流进一步缩紧,变成一股小环流气旋,眼墙结构建立完整,低层风眼清晰。良好的环境使得“桑美”在进入9日后高速增强,并且,藤原效应使“桑美”吸收了“宝霞”的水汽,这更加有利于它的增强。

9日凌晨到上午,“桑美”风眼逐渐打开,随后中国气象局提升了“桑美”的强度,达到40m/s。

11时,进一步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之后“桑美”风眼继续清晰化。

18时,中央气象台将“桑美”升格为超强台风。

9日中午桑美进入24小时警戒线。

登陆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7)

随后,“桑美”的强度继续增强,9日夜间,“桑美”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为60m/s的超强台风,JTWC也给出当年度的封顶强度140kt,属于其下台风强度分级的五级超强台风,日本气象厅也给出了105kt的评价,属于其下属分级的“猛烈台风”。

“桑美”在9日夜间以西北西的移向从琉球群岛南部通过,9日21时,桑美位于中国钓鱼岛以东近百公里的海面。

10日16时30分,距离“桑美”登陆50分钟,苍南阵风录得68m/s,气压938.2hPa;平地福建台山录得70.8m/s,而福鼎合掌岩录得风速75.8m/s,成为了福建最高风速,中国第二风速。

1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风速降为130kt,但事实上,陆上的风力有增无减。

8月10日17时25分“桑美”以巅峰风速登陆苍南马站镇,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强度17级(60m/s,超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920百帕(后在“最佳路径”中改为925百帕)。

此日适逢农历七月天文大潮期,在温州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测得的81m/s的最大阵风,成为中国第一风速。

海军护卫艇遭遇桑美,测风仪超出强度全部失灵,所有的测风仪都到达了上限75m/s。

桑美很小的环流意味着巨大的气压梯度,距离登陆地点不过30公里的霞关16时本站仅测得气压963.6hpa。

登陆后2小时,10日19时中央气象台将桑美降格为强台风,并移入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当日23时,它的7级风暴风半径100公里,10级风暴风半径30公里,穿过福建北部,21时30分,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23时进一步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11日2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进入江西省(5时中心气压为99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即20米/秒),此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而日本气象厅则直接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此时中心位于弋阳县境内),16时移到新建县,12日凌晨从江西瑞昌移至湖北省阳新县,12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其已减弱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发出最后警报,中央气象台认为其已经减弱为低压区,已经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并对其停止编号。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的时间提早了12个小时。

而中央气象台将登陆地点由马站镇向南调整至霞关镇。

七、台风韦帕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8)

台风韦帕起源于2007年9月13日由关岛以东大约1,435公里(892英里)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首次发现的热带干扰。

在扰动范围内形成的低压区域周围形成了深对流。

低风切变使得在向北移动时得到稳定发展。

9月14日晚,围绕循环中心形成了对流带状特征,促使JTWC发布了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几个小时后,日本气象厅(JMA)开始将该系统监测为热带低气压。

与此同时,JTWC宣布干扰已成为热带低气压13W。

此后不久,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也开始发布关于发展中的低压的建议,并将其命名为Goring。

最初,位于洼地北部的热带上层对流层槽抑制了对流的发展和流出。

然而,9月15日晚,该体系减弱,导致JTWC和JMA在9月16日早些时候将该低压升级为热带风暴。

在被宣布为热带风暴后,JMA将韦帕命名为风暴。

整个9月16日,韦帕经历了短暂的快速强化,JTWC在12小时内将其升级为Saffir-Simpson飓风等级的1级飓风。

强化的韦帕在西北太平洋上的亚热带低谷上保持了西北方向的轨道。

9月17日早些时候,韦帕升级为台风,10分钟持续风速达到120公里/小时(75英里/小时)。

第二轮快速增强发生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台风在9月17日晚些时候达到峰值强度,风速为185公里/小时(持续时间为115英里/小时10分钟)气压为925百帕(hPa;27.31inHg)。

同时,JTWC评估了韦帕几乎达到了第5类状态,达到了高风速的4级超强台风,风速为250公里/小时(持续时间为155英里/小时)。

在达到这种强度后,韦帕成为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节中第二强风暴。

在达到峰值强度后不久,韦帕开始变弱,因为它开始与台湾的高地相互作用。

9月18日早些时候,PAGASA发布了关于TyphoonGoring的最终建议,因为它离开了他们的责任区。

当天晚些时候,台风中心在台湾台北以北大约130公里/小时(80英里)。

随着暴风雨临近中国大陆登陆,持续减弱。

9月19日2:00,韦帕的风眼越过中国海岸线附近的温州以140公里/小时(85英里每小时持续风速10分钟的持续)。

JTWC评估了韦帕登陆作为低风险的3级台风,风速为185公里/小时(115英里/小时持续1分钟)。

随着风暴进一步向内陆移动,发生了快速减弱。

JTWC在9月19日下午发布了关于韦帕的最终咨询,因为他们将韦帕归类为温带气旋。

然而,JMA继续监测该系统为热带低气压直至9月20日。

此时,韦帕衰减后已进入黄海并向东北方向朝向朝鲜半岛加速。

衰减后的韦帕持续了几个小时,然后在当天下午从朝鲜海岸消散。

八、台风菲特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9)

2013年9月下旬,西北太平洋洋面水温异常高,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以东洋面热带扰动频繁。

2013年9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北部海面上生成。

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

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

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

9月29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下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

下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30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2W。

下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菲特”。

“菲特”于10月1日17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加强为强热带风暴。

“菲特”于10月3日凌晨加强为台风。

“菲特”于10月4日下午加强为强台风。但由于眼墙一直没闭合,导致台风发展停滞不前。

“菲特”于10月7日0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chéng]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菲特”于10月7日03时减弱为台风,04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05时减弱为热带风暴,09时在福建省建瓯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由于“菲特”强度明显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于10月7日11时对其停止编号。

但其残余云系仍将给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造成强降雨。

“菲特”具有登陆强度历史罕见、强风暴雨极端性强、潮高浪大等特点。

虽然“菲特”在福建登陆,但其外围风、雨、潮对浙江的影响明显重于福建。

台风预警发布后,有关部门应急联动及时,各级政府防范有力,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社会影响远轻于以往同类台风。

九、台风灿鸿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10)

2015年6月25日,一个低压区在科斯雷南方海面上生成。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中午12时给予扰动编号95W。

6月30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布烈风警报,随后联合台风预警中心也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与编号09W,晚上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将其命名为灿鸿,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同时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2015年7月1日,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0日,灿鸿达到巅峰,随后进入东海。

7月11日下午4时40分,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认定其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镇登陆。

7月12日晚上11点50分其在朝鲜黄海南道瓮津郡再次登陆。

7月13日凌晨5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停止对其发报。

十、台风利奇马

浙江最大台风排行榜(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11)

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4日15时许获得日本气象厅命名,8月7日5时许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台风,8月7日23时许被中央气象台进一步升格为超强台风,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向浙江沿海靠近;8月10日1时45分前后,台风“利奇马”的中心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

2019年8月10日凌晨1点45分前后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这不仅是2019年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也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随后其纵穿浙江、江苏两省并移入黄海海面,又于8月11日20时50分许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m/s),此后其移入渤海海面并不断减弱,最终于8月13日14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好啦,本期有关于浙江近年来最强台风的精彩内容,我就给你们全部讲述完了。下期,我将会给你们接着讲述有关于热带气旋(台风)方面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不要错过哦。关注我,每一次都会让你们看到不一样的精彩内容哦。,